原文:全師避敵,左次無咎,未失常也。
全軍撤退,避開強敵。軍隊在左側駐紮沒有什麼過失,也并不違背正常的用兵之法。
敵方兵力處在絕對優勢的時候,我們不能強攻,隻有投降、講和和退卻三條路,投降就意味着全局的失敗。講和也是低人一等,屬于輸一半了。退卻一路就不是這樣,不但不是失敗,反而是避免失敗,是轉敗為勝的關鍵。如:宋代畢再遇和金兵對抗,一個夜晚把他的軍隊全部撤走,隻留下旗幟在軍營,并預先把羊吊起來,又把羊的前腿放在鼓面上,羊不堪倒懸,兩腿亂蹬就把鼓敲得咚咚響。金兵不能察覺,相持了好多天。當金兵發現時,宋軍早已走得很遠了。這就是“走為上”的運用啊。
此計名出自《南齊書·王敬則傳》:“檀公三十六計,走是上計,父子為應急走耳。”
走為上計,是指敵我力量懸殊的不利形勢下,采取有計劃的主動撤退,避開強敵,尋找戰機,以退為進。這在謀略中實屬上策。
智慧典例:敦刻爾克大撤退。相信看世界戰争史的人應該都有所耳聞,有人認為丘吉爾的做法是不正确的,他們給希特勒留下了過多的武器軍械,是對希特勒氣焰的助長和對軍備的提升。其實不然,“敦刻爾克大撤退”不但不是失敗,而是一種戰略意義上的勝利。它有效的保存了盟軍的有生力量,為後扭轉戰局做出了傑出的貢獻。“走為上”說的就是這種在無法取勝的情況下,暫時脫身以保自身實力的大智慧。
敦刻爾克大撤退轉移的軍兵
敦刻爾克大撤退留下的槍械
敦刻爾克大撤退留下的重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