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俑者為誰下一句是什麼? 始作俑者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作俑者為誰下一句是什麼?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始作俑者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
《孟子》一書七篇,是戰國時期孟子的言論彙編,記錄了孟子與其他諸家思想的争辯,對弟子的言傳身教,遊說諸侯等内容,這個成語出處的章節來自孟子與梁國國君的一段對話,兩個人在探讨如何才能使國家強大,怎樣才能做一個王者。
孟子說:“現在的梁國呢,富貴人家的豬狗吃掉了百姓的糧食,卻不約束制止。道路上有餓死的人,卻不打開糧倉救濟。老百姓死了,竟然說:‘這不是我的罪過,而是由于年成不好。’這種說法和拿着刀子殺死了人,卻說‘這不是我殺的而是兵器殺的’,又有什麼不同呢?大王如果不歸罪到年成,那麼天下的老百姓就會投奔到梁國來了。”古人說理很有一套,總是用身邊形象的比喻類比來說明治國的道理,而不是一通雲裡霧裡的大道理,羅裡吧嗦的公文。
梁惠王說:“我願意高興地聽您指教!”
孟子說:“用棍棒和刀子殺死人,有什麼區别嗎?”
(惠王)說:“沒有什麼差别。”
(孟子又問)“用刀子殺死人和用政治手腕害死人、有什麼區别嗎?”
(惠王)說:“也沒有什麼差别。”這裡梁惠王說得倒不是很對,用政治殺人比刀子殺人厲害多了,殺人于無形,死都怎麼死得也不知道,比如明末的袁從煥好好地在抗擊清兵,因為反間計還沒反應過來就被崇祯來了個千刀萬剮;封建的專制政治可以讓人生不如死,比如劉邦的皇後——呂後把自己嫉妒的妃子剁成了人棍,一下子還死不了,要痛苦夠了才能死;更厲害的是封建政治能把人逼瘋,如同行屍走肉,你還得高喊萬歲萬歲萬萬歲,專制政治實在是居家旅行、殺人滅口的必備良藥。
(孟子又說:)“廚房裡有肥嫩的肉,欄裡有健壯的馬,(而)百姓面帶饑色,郊野橫陳着餓死的屍體,這就(等于)率領着野獸一起吃人啊(馬都能吃得很好,而老百姓卻吃不好,這不等于讓馬活,讓老百姓死麼)!野獸自相殘殺吃掉對方,人們尚且厭惡它,身為百姓父母官,管理政事,卻不免也率領獸類一道吃人,哪裡配當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說過:‘始作俑者,其無後乎?’正是因為土偶陶俑酷似真人而用它殉葬的緣故,(試想連用俑殉葬都不能允許),又怎能讓這些百姓活活地餓死呢?”
梁惠王在與孟子的對話中還曾自以為是地說比起其他國家我已經對老百姓很仁慈了,孟子就舉了一堆例子,來說明梁惠王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如果不努力治理國家,導緻百姓饑寒而死,和親手拿刀子殘殺百姓,是一個罪過。
這裡“始作俑者,其無後乎?”大部分都是翻譯成第一個制作土偶陶俑來殉葬的人,恐怕該斷子絕孫吧?我不贊同這樣的翻譯,孔子是極為注重禮儀廉恥的,不可能說斷子絕孫這樣的話,這跟潑婦罵街有什麼區别呢?而且也不符合上下文的意思。下面談談個人的理解,這個可以有兩種意思,第一種如果孔子說的是古代的真人俑(也就是把活人貼上陶土燒制再同主人一起埋葬),那這句的意思我覺得可以翻譯成第一個想出來把活人做成俑的人,難道他自己沒有後代嗎?也就是說你為何要讓别人的子孫為你的死殉葬呢,你自己的後代怎麼不舍得跟着殉葬,這個跟孔子提倡的對百姓仁愛是相符的。第二種如果孔子說的是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傭人,那就可以翻譯成有第一個制作俑的人,難道沒有後來的人來制作了嗎?意思是後來肯定有人效仿,有了第一個,就有第二個,指惡劣的風氣從此形成,按照成語的意思與上下文,我覺得應該取第二種意思,始作俑者現在的意思指的是惡劣風氣的創始者。
在這個章節中,孟子提出了如何才能做一個王者,那就是愛戴百姓,實仁政,所謂仁者無敵。其實一個國家也好,一個單位也好,領導在内心有仁,對他人有愛,時時刻刻想着百姓與員工的利益,讓百姓休養生息,讓員工施展才能,這樣才有真正的人才彙聚在領導的周圍,百姓内心才能心悅誠服,曾經有部經典的韓國電視劇——《商道》,其中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極為深刻:“做生意不是為了賺取利潤,而是為了賺取人心,人心有了,才會有利潤。”簡單來說,仁愛就是你對别人好,别人才能對你好。
不是剛愎自用、咋咋呼呼、說霸道話,人們喜歡那些說話霸氣做事霸道的人,喜歡看電視劇裡的霸道總裁、霸道嫔妃、霸道帝王,越霸道越覺得過瘾,越狠毒越覺得聰明,這樣的電視劇也是惡劣風氣的創始者。在喜歡霸道的背後,其實是對暴力宣洩的崇拜,對原始血腥的喜好,對社會法治與道德的不屑。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請加個關注,原創不容易,您的支持是我持續創作的動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