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的媽媽感冒了,她量完體溫就順手把體溫計放在了茶幾上,自己靠在沙發上打了個盹。醒來後,她發現七七正在茶幾旁邊玩小珠子。小珠子是銀色的,七七用小手一捏,珠子就變成了兩個。他又把小珠子攏在一起,放在手心裡, 就變成了一個大點的珠子。他好奇地把珠子放進嘴裡,“咦,沒味道啊?”這時,七七突然聽見媽媽叫他的名字,一不小心就将珠子吞了下去。七七的媽媽一下子慌了:原來是體溫計碎了,七七吞下肚的是水銀!水銀,這是有毒的呀!于是全家都被驚動了,急忙趕到了醫院。
媽媽紅着眼圈說:“大夫,我聽說人吃了水銀會被毒死的,我也不知道七七吃進去多少,您快救救他吧!”我看了一臉懵懂、明顯已經被吓着了的小男孩,和藹地對他說:“孩子,你有什麼不舒服嗎?”七七搖了搖頭。我又擡頭對七七的媽媽說:“消化道幾乎是不會吸收水銀的,孩子誤吞體溫計裡的水銀,一般不會引起中毒!你看,孩子現在并沒什麼不舒服,所以你先别着急,聽我慢慢給你們說。”
水銀在胃腸裡的走向
水銀就是金屬汞,那我們為什麼叫它水銀呢?是因為它跟水一樣能流動, 顔色像銀子。這是唯一在常溫下呈液态的金屬。水銀喝到胃腸道的吸收率隻有萬分之一,所以基本上可以認為是不被吸收的。 我們曾經收治過誤服了水銀的患者,通過拍站立位的X線片來觀察水銀在人體的路徑:口服水銀第一天,在X線片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喝進去的水銀都散布在胃裡。第二天再拍一張,發現水銀到小腸裡了。第三天,你會發現到結腸了。第四天開始,就能在馬桶裡發現水銀的蹤迹……收集下患者一個多星期的大便,用水反複沖洗後回收水銀,你會驚奇地發現,收集到的水銀量與患者喝進去的總量差不多。七七的媽媽激動地說:“我明白了!您的意思是我家孩子根本不會中毒,也不用治療,讓它自然地順着胃腸道往下走,最後拉出來就好了!可我還是有點兒擔心,不想讓有毒的東西長時間在孩子體内呆着。您能不能想辦法讓水銀快點兒出來?”
水銀中毒的幾種可能性
這個擔心不是沒有道理。一般情況下,胃腸道完好的患者,誤服水銀是相對安全的。曾有患者口服500毫升的水銀,并沒有出現汞中毒。但胃腸道本身就有損傷的患者,如果誤吞了水銀,就會有一定的中毒風險。由于金屬汞密度 高,洗胃較難洗出,且洗胃和催吐一樣,都容易導緻胃腸道黏膜損傷,所以汞經損傷黏膜進入血液可以引起中毒。所以,初期主要靠胃腸道蠕動自行下排。待胃内存留汞排出時,開始口服粗纖維類食物,如韭菜、芹菜等,促汞排 出。金屬汞進入腸腔後,應根據聚集部位和腸道的生理走向,調整患者體位,讓汞盡早全面排出腸道。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水銀加熱後會氣化,人在短時間内吸入高濃度的水銀蒸汽,容易引起全身中毒,主要表現為發熱、頭暈、頭痛、震顫等全身症狀, 還有口腔—牙龈炎、胃腸炎或急性支氣管炎等局部表現。較重者會出現間質性肺炎或明顯蛋白尿,特别嚴重的會出現急性腎功能衰竭、急性中毒性腦病。慢性汞中毒以工作中長期接觸汞蒸汽多見,生活中毒多見于長期用汞超标的化妝品、外用或内服含汞藥物或保健品,主要表現為神經衰弱綜合征,口腔—牙龈炎,眼睑、舌或手指震顫,嚴重者可以出現精神性格改變、粗大震顫或明顯腎髒損害,也可以出現中毒性腦病。
打碎體溫計,應該這麼處理
具體到七七這個病例,現在的重點應該是及時将家裡的水銀清理幹淨,避免持續吸入。“那怎麼處理打碎了的體溫計呢?”媽媽剛好在這時問了起來。一旦發生體溫計被打碎的情況,首先要疏散所有人和動物,趕緊開窗通風,加快空氣中水銀的蒸發。接下來的1周~2周,盡量保持室内通風,還可用點燃酒精和碘的方法來清除空氣中的汞蒸汽,也可用10%漂白粉液體沖洗被汞污染的地面。
其次,水銀撒落會變成水銀珠,滾動很快。如果家裡地面較為光滑平整, 可能導緻整個屋裡都撒落水銀,所以家長要查看房屋的每個角落。如果水銀散落在木頭、地磚或者抛光家具等光滑表面,那就比較容易清理。可用濕潤的棉棒(醫用棉簽)、膠帶紙等将灑落在物體表面上的水銀粘集起來,或利用水銀對光滑表面粘附性低的特點,将一張硬紙、塑料闆等平鋪在表面上,用小刷子将水銀輕輕掃上去,再放進可以封口的小瓶中(如飲料瓶等),将瓶子密封後,交給專業人士或相關部門進行處理,例 如社區居委會的廢液管理人員、環保部門、疾控部門或醫院的醫療垃圾處理部門等。 注意!不建議用水沖到下水道裡, 因為這樣會污染環境。此外,硫和汞發生化學反應後,會生成硫化汞固狀物, 所以也可以采用硫磺粉鋪撒的方法來吸附水銀。如果水銀撒在了地毯、窗簾、床單、衣服或其他易粘附水銀的表面,那麼就要将這些受污染的物品剪下扔掉,或者将污染房間内的衣物在陽光下晾曬,讓水銀充分揮發掉。媽媽們注意了,收集過程要盡量快,最好戴上口罩和手套。 一般來說,水銀體溫計中的汞含量很少,約0.5克~1g克,在進行上述處理後兩三天,基本就擴散幹淨了。 最後需要提醒的是,體溫表被打碎後,千萬不要用吸塵器。因為水銀會被吸塵器吹到室内空氣中,從而增加了呼吸道吸入汞蒸汽的概率。媽媽們也不要用笤帚掃,因為笤帚會打散水銀。此外,不要穿着被污染的鞋子走來走去, 避免擴大污染區域。
來源 | 大衆健康
文 | 職業病科 趙贊梅(副主任醫師)
圖 | 來自網絡
編輯 | 宣傳中心 張軒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