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由于“修”是“脩”的簡化字,所以我們不必考慮兩者之間在使用時有何差異。但是,如果我們要進行書法創作時,就不得不面對這兩個字。
許多人誤以為既然“修”是“脩”的簡化字,那麼我們進行書法創作時,遇到“修”字時,直接寫“脩”就行了。其實,古代“修”和“脩”是兩個不同的字。因此,我們很有必要搞清楚兩個字之間的異同。
“修”和“脩”相同點:
1. 修飾
2. 修理、整修
3. 儆戒
4. 研究、學習
5. 編纂、撰寫
6. 善、美
7. 長、高
表示上述意思時,“修”和“脩”不分。
“修”和“脩”不同點:
1.“修”和“脩”作為姓名使用時,不能混用。
2.表示“置備、設置”時,用“修”。《國語·周語中》:“選其馨香,潔其酒醴,品其百笾,修其簠簋。”劉禹錫《祭虢州楊庶子文》:“敬修赙禮。”
3.表示“幹肉”時,用“脩”。《周禮·天官·膳夫》:“凡肉脩之頒賜,皆掌之。”《左傳·莊公二十四年》:“女贽不過榛栗棗脩。”
4.表示“幹枯、幹”時,用“脩”。《詩經·王風·中谷有雍》:“中谷有蓷,暵其脩矣。”
5.“脩”讀作tiάo時,用“脩”,表示古縣名。《漢書·外戚恩澤侯表序》:“孝景将侯王氏,脩侯犯色,卒用廢黜。”
明白了“修”和“脩”的異同點,我們在書法創作時就不會用錯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