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涼方言:幹指頭蘸鹽
秦玉龍/文
也許您要問了:幹指頭蘸鹽是啥意思?
“半瓶子”先給各位賣個關子:你把一根幹指頭伸進鹽罐子裡,看能不能把鹽蘸出來?
這裡的“幹”既不是幹燥的意義,也不是得利益的意思,而是白白的意思。無論是在古代書面語,還是現代口語中,“幹”用作白的意思非常普遍。在現代的關中包括咱隴東方言中,“幹”除了幹燥的意義之外,就以不出本錢而獲取好處、利益為最常見的義項,如歇後語“幹指頭蘸鹽——沒有錢(舔)”,“幹吃棗還嫌核大”等。意思是說人白占便宜,其中的 “幹”都是用做白的意思,指的是某人不掏本錢而貪圖、獲得利益。
在我們甘肅平涼人的日常工作生活當中,你也許會經常聽到這樣的對話或議論:
“就不行麼,你想幹指頭蘸鹽呢,我能沾上你的啥? ”
“應該給人家表示一下,你不能幹指頭蘸鹽麼?”
“幹指頭蘸鹽的事如今根本行不通了!”
“這天底下可沒有幹指頭蘸鹽的美事。”
“幹指頭蘸鹽的工作不好做哦!”
……
其實,老想着“幹指頭蘸鹽”的人,在我們的眼裡大多都是那些“愛瞅小頭”的人。這樣的人不但缺乏幹大事的魄力,其行為做派也不符合當前的市場經濟規律。
俗話說,舍不得娃娃,套不着狼。這世界上沒有白送的飯碗子,也不會發生天上掉馍馍的美事。不管你幹啥職業,倒騰啥營生,都要先下“本錢”,才會有回報。
比方你是吃公家飯的,“本錢”就是敬業愛崗。
比方你是做生意的,“本錢”就是勤奮誠信。
比方你是種地的,“本錢”就是精耕細作。
比方你是學生娃,“本錢”就是刻苦學習不懈怠……
總之,七十二行,不管你是幹啥的,都要撲下身子,腳踏實地,紮紮實實把自個的事情幹好了,幹出名堂了,你才能得到“好處”。
有位美眉告訴“半瓶子”:我實在很是不能理解,為啥天下有那麼多想“幹指頭蘸鹽”的人呢?不管男人還是女人,都希望錢是越多越好,但不同的是,有一部分人是用自己的體力和腦力來換得更多的錢,還有一部分人是用第三隻手拿别人的東西來過活。她抱怨說,曾經在一個月裡,本人招了6次三隻手的偷襲,5次是想取包中錢物,但都被她及時發現并教訓了那些個家夥。她認為,教訓那些個賊娃子最解恨的一句話就是:你娃還想“幹指頭蘸鹽”呢,沒門!
也許有人會問,你說的“幹指頭蘸鹽”不就是不勞而獲嗎?難道不勞而獲的人就沒有快樂嗎?好像許多不勞而獲的人活得挺潇灑挺自在的呢。
不錯,不勞而獲者(也就是“幹指頭蘸鹽”者)确實常常享受快樂,每當他們不勞而獲、坐享其成時,都會有自鳴得意地快感:哈哈,你娃掙死掙活的忙活了大半輩子,也不見得比我“幹指頭蘸鹽”過得舒坦?
可是,話又說回來,不管是賊娃子也好,行賄受賄者也好,不全是“幹指頭蘸鹽”,不全是“不勞而獲”,他們付出的“本錢”往往要比我們想像的大。輕則遭人“黑眼”,忍受唾沫星子,重則坐班房掉腦袋。
“半瓶子”在這裡叨叨了半天,還有一個核心問題沒有解答,那就是:你說幹指頭蘸鹽能蘸上麼?既然幹指頭蘸鹽蘸不上,為啥人們還要說“幹指頭蘸鹽”呢?
這也許就是民間俗語的深奧之處,它是很“哲學”的,即大俗大雅,并非你我理解的字面意義那麼簡單。不是我在這裡故意“繞舞姿”糊弄大家夥,方言俗語要是如此好解釋好理解,也用不上那麼多的語言大師來反亂它了。
按照“半瓶子”的有限水平理解:不管你是幹指頭也好,濕指頭也好,蘸上來的終歸是一點“鹽末末子”,是蠅頭小利。這也是那些有理想,有抱負,幹大事的人不屑“伸指頭”或者“舔指頭”的蝼蝼起手。
作者簡介:
秦玉龍,号半瓶子,筆名花滿樓,頭條号原創作者,甘肅平涼日報社《平涼周刊》主編,網絡名博、專欄作者。從業20餘載,堅持說人話,寫人事,做一個有人情味的記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