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談談對音樂治療的理解

談談對音樂治療的理解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1-16 01:34:22
閱讀前請點擊“關注”,每天都會定時發送自閉症的相關文章,讓我們一起關懷來自星星的孩子~伴他們成長唷~

談談對音樂治療的理解(音樂課就是音樂治療)1

身為一名音樂治療師,每天面對的是需要康複幹預的自閉症孩子們。說到音樂治療,人們眼前為之一亮,覺得非常高大上,當然肯定也看到過很多自閉症孩子通過音樂取得了不錯的康複效果。所以,家長們對于音樂治療趨之若鹜,各個機構也幾乎無一例外地配備了所謂的音樂治療。

但是,各位星爸星媽,你們知道自己孩子接受的是科學有效的音樂治療,還是僅僅帶他們上了幾節音樂課?今天,我們就要和星爸星媽們聊聊音樂課與音樂治療的差别,讓大家在課程的選擇上更為順利。

音樂治療和音樂教育有本質區别

談談對音樂治療的理解(音樂課就是音樂治療)2

很多人認為音樂治療非常高大上,其實它是很接地氣的。從古到今,音樂治療在世界各地都未曾間斷,從原始人用于祭祀、驅邪、慶典的古樂舞到宮廷和民俗的各種音樂流派,從西方古代的格裡高利聖詠到我國近代的學堂樂歌,其對人的教化、對生活的反映從未間斷。遠古時期的巫師用樂舞驅邪治病,戲劇、樂曲的教化等其實都是音樂治療的前身。

根據高天老師著的《音樂治療學基礎理論》,音樂治療這門學科正式成立于1940年的美國,是一個系統的幹預過程。在此過程中,治療師運用各種形式的音樂體驗,以及在治療過程中發展起來作為動力的治療關系來幫助治療對象達到健康的目的。

音樂治療是一個科學系統的治療過程,并非單一、随意的音樂活動。治療師有系統、有目的地幹預是音樂治療的首要前提。音樂治療運用一切與音樂有關的活動形式作為手段,如聽、唱、器樂演奏、樂曲和歌詞創作、即興演奏等各種活動。音樂在這裡,是具有治療性的,并非隻是聽音樂放松或者是為了興趣愛好而學習音樂。

有時,音樂治療與音樂教育是非常相似的。治療師有時會通過教育的方式達到治療的目的,例如通過對音樂技能的學習以提高某些生理功能(針對老年病或者某些特殊兒童),又例如通過音樂活動提高社交能力以改善人際關系或獲得對現實世界的正确認知等。但治療與教育有着本質上的不同,目的上講,前者用來康複,是通過音樂活動的形式對特殊兒童進行有康複目的的幹預,而後者則不然。所以,對于音樂治療中的演奏和演唱,技術上的好壞不那麼重要,關鍵是要達到治療的目的。

另外,治療師與治療對象并非師生關系,在角色、責任、親密程度、動力和内容上都不一樣,所以介入方式也不同。

很多星兒,上的隻是“音樂課”

談談對音樂治療的理解(音樂課就是音樂治療)3

如今,諸多自閉症康複機構中開設了音樂治療課程,但其中有些做的并非音樂治療,而是打着音樂治療的旗号在學習音樂技能或是跟着音樂做遊戲。

因為工作的原因,我之前也參觀過不少機構,見過不少機構所謂的“音樂治療”,有的可以說是集體遊戲,就是随音樂跑跑跳跳,跳一些簡單舞蹈或活動操;有的利用奧爾夫樂器打節奏;有的在學習樂器演奏、唱歌等,形式五花八門。而代課老師并沒有系統學習過音樂治療,而是一些音樂教師或特教教師的客串,他們并不懂心理學、醫學和音樂學,治療目标也不明确。

所以,不客氣地說,這些孩子就是上了幾節對于他們康複幾乎沒有作用的“音樂課”而已。

有音樂活動的形式,不代表有康複的作用,畢竟治療的目的是康複,音樂治療也是如此。以歌唱性治療而言,并非簡單的唱歌,歌唱療法是根據治療目的而定的,例如治療的目标是改善發音、學習“如何學習的技能”、改變現有的狀态心态、改善學習策略和記憶等,這些目标會益于進步和康複,改善阻礙學習中的實際問題,制定的目标并非獨立,而是多元統一。

從形式上來說,根據不同的能力和治療層次不同,以至于有不同的階段,在每個階段的目标側重和形式都是有差别的。小組是在一些機構的“音樂課”中很常見的形式,又稱“小組課”或“團體課”。其實在真正的音樂治療上,團體或小組形式是要求很嚴的,不僅要達到一定能力,而且其中偏重于多層次互動的治療關系,這些是要經過系統的個别音樂治療,而在許多不太正規的“音樂課”中很難做到。他們還沒有在個别治療上過關就已經開展團體音樂治療,這樣雖然節省了人力開支,但是從康複的角度上來講這是有問題的。

那些不太正規的“音樂課”裡的内容比較單調,目标上與康複意義無關,另外那些治療師的音樂學、樂器演奏、心理學等方面的功力不夠,可以說非常混亂,談不上音樂教育,最多是配合音樂的遊戲而已。

星兒需要本土化的音樂治療

談談對音樂治療的理解(音樂課就是音樂治療)4

康複幹預的本土化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因為認知和人際能力的培養,是在特定的社會環境中發展,受當地的文化影響。

音樂在世界任何地方都有流傳,但是我們目前應用的的音樂治療無論理論還是操作方法大多來自西方。盡管現在日益全球化,對外交流頻繁,文化上的共同點不少,但依然有大量的差異存在,而讓音樂治療對我國自閉症孩子中能夠取得不錯效果的話,需要結合文化和國情進行本土化。

我曾給一個4歲多的星兒做音樂治療,我先是看了他的PEP3和VBMAPP的測量結果,看到了他的IEP(個别教育計劃),後來與孩子接觸發現他的注意力非常薄弱,他的輔導教師和家長也說他學東西很慢,總是記不住而且對問題的回答不假思索但缺乏變通。

我針對他現有的狀況和表現以及針對他的現有能力開展了音樂治療,其中有幾個治療目标是針對注意力、信息加工和記憶的幹預,為此我開始用音樂演奏去吸引他,有時即興,部分音樂使用的是我們的兒歌。

最開始時,他喜歡節奏感較強速度較快的旋律和歌曲,會跟着扭動,我發現她的扭動頻率很合拍,于是開始在節拍不變的基礎上将音樂進行加工,在原有旋律上加奏慢一倍的旋律,并且在每次治療的音樂中加入固定的幾首歌曲并演唱。4次治療後,我唱這首歌曲并開始斷斷續續的留白讓他補充,接着就把空白放得越來越長,到第10次時,他幾乎能完全獨立唱出整首歌。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知道了他的記憶規律,并能讓他連續聽5次,每次治療聽一次,在5次治療後完全獨立唱出。可以說他在聆聽互動中認真配合,不知不覺中把一個從未聽過的歌曲在聽過5次後學會,而且接觸的歌曲越來越長。

由于那位星兒要面臨着去幼兒園融合,所以需要建立和适應他未來要面對的環境裡的常規。在這裡我想說我國的大部分幼兒園與歐美國家不一樣,我國的幼兒園在日常行為上要求有很多,能安靜坐好不亂跑亂叫聽從指揮是最基本的要求,所以在給做治療的過程中也引導着他能去像幼兒園裡的小孩子一樣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就算很開心也要以适當的方式去表達。這其實也是本土化的一部分。

後來與他的輔導老師溝通,他跟我反應孩子進步很明顯,學得快多了并且認真了不少,人也變得有規矩了。剛才的例子就是幹預改善“學習技能”和“建立常規”的例子,治療用的部分音樂也是我國的兒歌,治療目标是結合了他現有能力、現代ABA的新觀念以及針對了他康複或者說進步中的一些阻礙、環境适應等。

由于我國與歐美國家的情況不同,使孩子們面臨的環境也不一樣,導緻他們的IEP(個别教育計劃)和要做的内容也不相同,所以給音樂治療的長短期目标也是結合了本土化的IEP,利用的音樂也大多為我國的音樂,甚至即興演奏的音樂也是多元化的,加入了本土的元素。

目前國内許多機構,主流的幹預方式是ABA,因此,許多家長也因此對一些“非主流”的幹預方式保持防備,特别是在經曆了各種不靠譜的試聽課之後。其中之一,就是音樂療法。家長們往往沒有發現,孩子上的隻是音樂課,而不是幹預課。原因就在于“療法”一定是有治療目的指向的,帶有明确的幹預目标指導的。

家長在接受音樂治療之前,一定要确認教師上課的幹預目标内容,包括肢體的運動,氣息發音的訓練,或者注意力強度訓練等。如此一來,家長也能更好的觀察孩子的學習情況。

圖片來源:攝圖網正版圖庫

責任編輯:覓健星小編

文章來源:覓健-小悟老師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