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鈕祜祿氏平白無故多個甄嬛

鈕祜祿氏平白無故多個甄嬛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5 02:06:48

乾隆帝大概是清宮戲出鏡率最高的清朝皇帝,他的生母崇慶皇太後鈕钴祿氏母以子貴,也經常出現在觀衆眼前,是和慈禧(孝欽皇後)、昭聖(孝莊皇後)并列的三大知名太後。這三位太後的共同點都是小老婆出身,生育的獨子都成了皇位繼承人,因此以嗣皇帝生母的身份在太後位置上安享尊榮,同時,關于她們三位的野史傳聞也非常多。

聚焦在崇慶太後身上的傳聞多是她到底是不是乾隆帝的生母,不像慈禧和昭聖那樣有很多桃色傳聞。那她到底是不是乾隆帝的生母呢?她到底是漢人假冒滿洲的錢氏女,還是根紅苗正的滿洲名門呢?

鈕祜祿氏平白無故多個甄嬛(正說鈕钴祿甄嬛)1

鈕祜祿氏平白無故多個甄嬛(正說鈕钴祿甄嬛)2

01,辟謠漢人錢氏論

乾隆帝的知名度太高了,他身上的八卦也最多,光他的身世都好多版本,比如說他是海甯陳家的兒子被雍親王換了,比如說他媽是承德的一個貧女,還有說雍親王在熱河打獵喝了壯陽的鹿血抓到一個李姓醜女瀉火等等,随着曆史的普及化,這些野史傳言基本沒人相信了。

随後因為一則冊封檔案,讓有些學者以此為據,又得出乾隆生母的新結論:認為乾隆生母是漢人出身的錢氏,雍正帝為了擡高乾隆的身份,就讓錢氏假冒滿洲大姓鈕钴祿氏。

“雍正元年二月十四日, 奉上谕: 遵太後聖母谕旨,側福晉年氏封為貴妃, 側福晉李氏封為齊妃, 格格錢氏封為熹妃, 格格宋氏封為裕嫔, 格格耿氏封為懋嫔。該部知道。”

咨爾錢氏, 毓質名門, 揚休令問, 柔嘉懋著, 夙效順于中闱, 禮教克娴, 益勤修于内職。茲仰承皇太後慈谕, 以冊、印封爾為熹妃……”(《雍正朝漢文谕旨彙編》雍正元年二月)

○甲子。谕禮部。奉皇太後懿旨。側妃年氏、封為貴妃。側妃李氏、封為齊妃。格格鈕祜魯氏、封為熹妃。格格宋氏、封為懋嫔。格格耿氏、封為裕嫔。爾部察例具奏。(雍正實錄)

谕旨記載熹妃是錢氏,實錄記載熹妃是鈕钴祿氏,那乾隆的生母到底是滿洲大姓鈕钴祿氏?還是漢人錢氏?仰或是錢氏假冒的鈕钴祿氏呢?

首先來分析一下,雍正帝有必要通過給乾隆的生母改姓來提高兒子地位嗎?

乾隆的生母起步很低,是格格那樣的低級侍妾,冊封的時候并沒有掩飾忌諱這個事實,那就說明并沒人在乎乾隆生母的起點低。

鈕祜祿氏平白無故多個甄嬛(正說鈕钴祿甄嬛)3

鈕祜祿氏平白無故多個甄嬛(正說鈕钴祿甄嬛)4

如果不在乎起點低,那又是為什麼要改姓呢?是因為忌諱漢人出身嗎?

康熙帝的生母是出身漢軍旗,嘉慶帝的生母也是漢軍旗,從這倆人能夠當皇帝,他們的父親也沒有給其母改姓,就足以證明清朝皇室并不在乎皇帝生母的漢姓,順治乾隆都不在乎,雍正帝那種從不在乎别人議論的皇帝會在乎嗎?

再說,就算是雍正想改,那麼多的知情者他怎麼處理?

皇室子孫降生後,為了保證皇室血統的純正性和尊貴性,會把所生子女的生母某氏、當時的收生婆、連帶責任的保結人的姓名,都要詳載冊籍玉牒的。

乾隆出生在康熙五十年,随後在康熙五十四年就修玉牒,他母子倆的信息都已經錄入,如果他的生母是錢氏,玉牒那時候就該錄入是錢氏。到雍正元年冊封時,要想讓錢氏冒名為鈕钴祿氏,就得修改玉牒,但凡有錢氏記載的都要修改,這個動作要驚動宗人府、皇史宬和禮部才能辦成,實在是太繁複也太難實現了,很難做到瞞天過海。

鈕祜祿氏平白無故多個甄嬛(正說鈕钴祿甄嬛)5

鈕祜祿氏平白無故多個甄嬛(正說鈕钴祿甄嬛)6

退一步說,就當雍正帝實現了改錢氏為鈕钴祿氏,有錢氏文字的谕旨為什麼沒有改掉或者銷毀?難道是留下來讓人們懷疑嗎?既然雍正不介意别人的懷疑,又何必興師動衆去改姓氏呢?

再假如說,乾隆的生母是錢氏,也被雍正帝冒名鈕钴祿氏成功了,繼位後的乾隆為何對親外家熟視無睹、不聞不問呢?

依照乾隆的尿性,自诩純孝要面子,就算在面子上眷顧鈕钴祿氏家族,但絕不會置親外家錢氏而不顧啊!不管是錢氏假冒的鈕钴祿氏,還是有個真的鈕钴祿氏頂替了錢氏,乾隆都不可能對親外家無動于衷。

這一切說明了什麼?說明了乾隆帝的生母根本就是鈕钴祿氏,而不是所謂的錢氏。

那為什麼會有鈕钴祿氏是錢氏的谕旨呢?其實,這隻是一個人因為他個人的失誤造成的誤會,造成這個誤會的粗心馬大哈,就是康熙第十二子允裪。

管禮部事的允裪在面承雍正帝口授谕旨時,他把受封人鈕钴祿氏簡化速記為“鈕氏”,因為字迹潦草,交給内閣拟旨的時候,“鈕氏”又被錯寫成“錢氏”,再交給翰林院,翰林官以此撰寫冊文,就把受封熹妃的人寫作“錢氏”,再之後交給中書科辦理冊封的金冊,把冊文镌刻在金冊上,就這麼一錯到底。

因為受封人沒錯,隻是姓氏記錯了,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就那樣擱置不理,隻不過倒黴的允裪因為誤寫妃姓的過失,從貝子銜降級為鎮國公,直到雍正八年才恢複多羅履郡王。

雍正二年六月初五日。宗人府奏。管理禮部事務貝子允裪。誤寫妃姓。将允祹革去貝子。降為鎮國公。照例留三佐領。其餘佐領俱行歸公。又因誤禁寺廟燒香人等。議将允祹革去辦理禮部事務。又因儀注内遺漏清文。允祹無可罰之俸。應無庸議三案折本内閣覆奏奉(欽定四庫全書世宗憲皇帝上谕内閣卷二十一)

鈕祜祿氏平白無故多個甄嬛(正說鈕钴祿甄嬛)7

鈕祜祿氏平白無故多個甄嬛(正說鈕钴祿甄嬛)8

02,顯貴姓氏普通家庭

乾隆的老媽崇慶太後鈕钴祿氏,系出名門,她這個姓氏是滿洲大姓,一共有二十三個分支,以居住在長白山的鈕钴祿氏最為顯貴,給這一支帶來顯貴的人就是清開國功臣額亦都。

額亦都的後裔中出了很多後妃,一向都是滿洲貴族中的貴族,身為大清最高壽皇太後的崇慶太後卻并不是額亦都的後裔,隻是他的近親。乾隆朝最著名的寵臣和珅,也是額亦都的遠親,他們共同的始祖就是索和濟巴顔。

索和濟的曾孫薩爾都巴圖魯有兩個兒子,長子噶哈察鸾就是和珅的十世祖,也是額亦都的伯祖;噶哈察鸾的弟弟阿靈阿巴顔就是額亦都的祖父,也是崇慶太後的五世祖。

所以,額亦都是崇慶太後的族曾叔祖,也是和珅的族八世叔祖,崇慶太後就是和珅父親常保的族高祖姑,輩分懸殊有點大。

和額亦都家族相比較,崇慶太後家族比較普通,就是平頭老百姓,連和珅的家世都不如,和珅家族好歹還有個三等輕車都尉的世職,崇慶太後她爹淩柱也就是雍王府的小小典儀,從他家連續三代聯姻漢軍旗可知,他們家真的很普通。

所以,出身鑲白旗的崇慶太後家可不是門第高貴的貴族,就是一個普通的滿洲家庭。

鈕祜祿氏平白無故多個甄嬛(正說鈕钴祿甄嬛)9

鈕祜祿氏平白無故多個甄嬛(正說鈕钴祿甄嬛)10

03,平淡無寵的履曆

崇慶太後出生于康熙三十一年(1693)十一月二十五,比她的丈夫雍正帝胤禛小15歲。康熙四十三年(1704),十一歲的崇慶太後進入四貝勒胤禛的府邸。

當時胤禛26歲,後院有賢惠的嫡妻烏拉納喇氏,還有寵愛的側福晉李氏,另有小透明的通房丫頭格格宋氏;新來的崇慶太後和宋氏一樣,都是沒有名分的通房丫頭。

崇慶太後進貝勒府那一年,雍正帝唯一的嫡長子弘晖夭折,同年,側福晉李氏又給他生了一個兒子弘時,雍正帝當時活着的兩個兒子一個閨女都是出自李氏的肚子,可見齊妃李氏前半生的盛寵。

雍正帝大概對少女無感,他當時比較寵愛年齡比他大點的李氏,對才十幾歲的崇慶太後興趣不大,總之,崇慶太後入府五六年後才在康熙五十年(1711)八月十三生下獨子弘曆。

就在弘曆出生那一年,側福晉年氏來到雍正身邊,從此吸引了雍親王的全部眼光,崇慶太後還沒有得寵就已經失寵,還好生了一個兒子有點盼頭。

說起來,崇慶太後母子倆的确是運氣逆天,崇慶太後在年妃進府前得到生育的機會,乾隆帝則在他爹孩子夭折率那麼高的情況下健康長大,娘倆真是錦鯉體質。

鈕祜祿氏平白無故多個甄嬛(正說鈕钴祿甄嬛)11

鈕祜祿氏平白無故多個甄嬛(正說鈕钴祿甄嬛)12

04,母以子貴

乾隆帝出生于辛卯年丁酉月庚午日丙子時,按照八字批語所示,他的命貴富天然,聰明秀氣出衆,為人仁孝,學必文武精微,雖然幼年有些小災并不妨礙,到十六歲開始得運,諸事遂心,老婆是最賢惠能幹,兒子多,壽元高厚,八字别提多好了。

康熙、雍正父子都是迷信八字的愛好者,對于八字如此好的乾隆不免另眼相看,再加上乾隆自由聰明伶俐,過目成誦的,更是符合批語為他加分。

康熙六十一年(1721)三月二十五日,十二歲的乾隆帝首次見到康熙帝,被養在宮中半年,并參與了當年的木蘭秋狝,成為乾隆帝後來吹牛的資本,說他是爺爺最寵愛的孫子,他爺誇他“是福過于予”,誇他媽是“有福之人”,他爹能得立就是源自他的得寵雲雲。

其實這是乾隆自己給自己臉上貼金來着,不說别的,就說如果康熙帝真的誇崇慶太後是有福之人,咋不給這個有福的兒媳婦提提位份?還是雍王府最低級的格格呢?可見是乾隆自己吹牛。

康熙帝死後,雍正帝繼位,雍正元年(1723)二月十四,冊封身為格格的崇慶太後鈕钴祿氏為熹妃。無寵的崇慶太後能夠被封為妃,是沾了兒子的光,因為雍正已經準備秘密立乾隆為儲,崇慶太後才得以母以子貴,從格格一步登天成為熹妃。

雍正八年(1730)四月,崇慶太後晉封熹貴妃,成為後宮的二号人物。雍正九年(1731)九月,孝敬皇後崩後,崇慶太後成為雍正後宮位份最高的一位,後宮實際一把手。

雍正十三年(1735)八月二十三,雍正帝駕崩,指示乾隆繼位,崇慶太後就被尊為皇太後,尊号崇慶,開始她長達四十二年的皇太後生涯。

鈕祜祿氏平白無故多個甄嬛(正說鈕钴祿甄嬛)13

鈕祜祿氏平白無故多個甄嬛(正說鈕钴祿甄嬛)14

05,安享尊榮的皇太後

乾隆繼位後不到三個月,十一月十二,就封贈外家三代,崇慶太後的曾祖父額亦騰和祖父吳祿追封一等公,妻子追封一品夫人,崇慶太後的父親淩柱封一等公,母彭氏封一品夫人,并世襲罔替。

為了提高生母家族的門第,又強迫弘毅公額亦都家族與崇慶太後娘家重新聯宗,把原本屬于鑲白旗的外家改隸鑲黃旗,還把屬于額亦都家族的人丁重新編一佐領,讓大舅伊通阿代父管理,并準許世襲罔替。

○谕總理事務王大臣、外祖淩柱之先人。世敦淳樸。克笃忠誠。積厚流光。惠及後裔。誕育我聖母皇太後。播懿德于宮闱。懋坤儀于邦國。今外祖淩柱、尚在公中佐領。朕應推廣皇太後之恩。特賜佐領。俾其子孫。世相承襲。但伊等一支人丁。不敷編集。淩柱之叔祖額亦都巴圖魯。軍功所得俘戶甚衆。故編為九佐領。内滋生人丁頗多。可于此内、酌編一佐領。共成十佐領。其新編之佐領。即令淩柱之子管轄。将來子孫世襲罔替。其族中子弟。有願入新編佐領者。聽之。(乾隆實錄卷七雍正十三年十月十六)

雖然乾隆帝強行擡高外家門第,把外家塞進早已分宗的弘毅公家族,但并沒有真正實現提高外家門第的目的,因為崇慶太後的家族隻有一個空頭的承恩公,子弟也沒有出現能幹給力的繼續提高門庭,所以他們并沒有真融入滿洲親貴的世家圈子,還是世人眼中的土包子暴發戶,大宗的聯姻圈還是在中下級官僚家庭打轉轉。

乾隆對他媽表現的非常仁孝,隻要他出巡,必然恭奉皇太後同行,因此,在崇慶太後活着的時候,跟着兒子四次南巡、三幸五台山、四次東巡、二幸盛京,避暑山莊去了二十九次,是清朝出巡次數最多、去的地方最多的皇太後。

崇慶太後在位四十二年,乾隆一共為老娘上九次徽号,整壽生日一次比一次隆重,在她崩後還隆重的辦理喪事, 努力把老娘打造成大清最有福氣的皇太後。

鈕祜祿氏平白無故多個甄嬛(正說鈕钴祿甄嬛)15

鈕祜祿氏平白無故多個甄嬛(正說鈕钴祿甄嬛)16

06,乾隆的血統問題

因為乾隆帝的身世傳說比較多,他的血統問題也簡單說說,雖然他的父系是滿洲,但乾隆的血統中漢人血統占據大半。

乾隆的五世祖清太祖弩爾哈齊和高祖父皇太極的血統都是滿洲,到曾祖父順治帝就是滿蒙混血,祖父康熙帝則是滿漢混血,他父親雍正帝就擁有滿蒙漢混血,其中滿洲血統占大半。

再看乾隆的母系血統,因為其家庭普通,連續三代結親都是漢軍旗,乾隆的外高祖額亦騰是滿洲血統,外高祖母龍氏是漢軍旗;外曾祖吳祿就是滿漢混血,他又迎娶了漢軍旗的妻子喬氏;到乾隆外祖淩柱,漢人血統就比滿洲血統多了,娶的妻子彭氏也是漢軍旗,因此,崇慶太後的滿洲血統就隻剩下八分之一,漢人血統就有八分之七。

擁有滿蒙漢混血的雍正帝和漢人血統居多的崇慶太後生了乾隆帝,那乾隆帝身上的漢人血統就已經超過滿洲血統,漢人血統占大半,滿洲血統占少半,還有少量蒙族血統。

乾隆的外家有長壽基因,外祖父淩柱活了七八十歲,外祖母彭氏在乾隆六年過七十壽辰時,做為外孫的乾隆還賞賜“古稀人瑞”的匾額給外祖母,彭氏直到乾隆十七年才過世。乾隆的生母崇慶太後活了86歲,乾隆帝本人則活了88歲,完全是因為遺傳外家的長壽基因的緣故。

鈕祜祿氏平白無故多個甄嬛(正說鈕钴祿甄嬛)17

鈕祜祿氏平白無故多個甄嬛(正說鈕钴祿甄嬛)18

07,猴格說

崇慶太後在雍正後宮中屬于默默無聞類型的,當然不是甄嬛那樣的張牙舞爪,但是,在後宮中,她能夠安全的把唯一的兒子拉扯大,也足以說明她不是無腦庸碌的人,在丈夫面前溫順如貓,在兒子面前呢?會夫死從子嗎?

最初,崇慶太後也想耍耍太後親媽的威風,有太監引悟真庵的尼姑進入大内去見太後,又帶領太後的弟弟從蒼震門入宮謝恩,這些都不符合規矩,但對于有實權的太後并不算什麼。

控制欲極強的乾隆卻一點都不容忍,嚴厲斥責太監“蒼震門亦系宮闱之地。未奉旨意。豈可擅将外人領入門内。将來移居慈甯宮。若如此輕易帯進。成何體制。姑念初次從寛免究。嗣後萬萬不可。其蒼震門首領太監一并嚴傳切記。”(國朝宮史卷三·乾隆元年三月初四日上谕)

就在當年,乾隆元年七月初三日,乾隆又專門傳谕,說太後所享受的份例不能和康熙的仁憲皇太後(孝惠皇後)比肩,這其實也算是警告他媽要安份,向仁憲太後學着點。

鈕祜祿氏平白無故多個甄嬛(正說鈕钴祿甄嬛)19

鈕祜祿氏平白無故多個甄嬛(正說鈕钴祿甄嬛)20

崇慶太後并沒有學着點,而是再次出手試探,對乾隆說順天府東邊有個廢寺應當重修,乾隆不願意讓人說他忤逆生母,隻得表面服從去修建廢寺。

但是,被孝道綁架的乾隆心中很不高興,又去怼他媽身邊的太監“張保糊塗不知事務,陳福随聖祖多年,理合深知體統,幾曾見甯壽宮太後當日令聖祖修蓋多少廟宇?朕禮隆尊養,宮闱以内事務,一切仰承懿旨,豈有以順從蓋廟修寺為盡孝之理?”“今此一事順從皇太後,仍傳朕旨修蓋,嗣後如遇此等事務,陳福等不行奏出,輕易舉動多生事端,朕斷不輕恕,将此旨傳與陳福張保知悉。”(國朝宮史卷三·乾隆元年七月十五日上谕)

面對強勢的兒子,崇慶太後不得不偃旗息鼓,老實的安享尊榮,沒想到的是,乾隆不但不允許老媽幹涉宮外的事,連宮内的事都不允許,乾隆二年(1737)正月十二,因為太後過問收拾慈甯宮佛堂的事,乾隆帝再次收拾他媽身邊的太監,他這種嚴防太後幹涉事務

的行為還被孫子道光帝稱贊并效仿,道光帝把他爺爺的手段都用到他繼母恭慈皇太後(孝和皇後)。

○谕總管内務府大臣等、朕恭閱乾隆二年正月十二日記載。奉旨、今日朕奉太後聖母旨意。慈甯宮佛堂。還有收拾不到之處。再太監和尚、尚少幾名。似此小事。太後聖母如何知道。再太後聖母位尊。比不得從前。陳福、張保、就該結實辦理。禁止小人妄言。将此旨傳與陳福、張保、嚴傳無知小人。不可妄言胡說。結結實實管著。不必奏太後聖母知道等因。欽此。仰見我皇祖高宗純皇帝聖慮周詳。于盡孝盡禮之中。深寓防微杜漸之意。實為萬世法守。朕曷勝欽服。著傳谕王得恩、田代餘、嗣後壽康宮上下人等、務要遍行諄囑。加意查管。凡宮内等處、以及外邊事情。必應遵照乾隆年間上谕。一切不準在太後聖母面前、以無作有、信口談論。非但徒勞聖心。而恐有礙。日後如稍有不妥。朕必重治汝二人之罪。(道光實錄卷217道光十二年八月初三)

和别的太後相比,崇慶太後的确算是有福氣,福氣的前提是安分守己,不要像慈禧那樣指手劃腳,乾隆可以讓皇後富察氏親自侍奉太後左右,讓諸皇子承歡膝下,駐跸圓明園期間,就是富察皇後陪着婆婆住在長春仙館,但堅決不允許後宮、包括他親媽染指政事,母子倆就客客氣氣的母慈子孝就好。

鈕祜祿氏平白無故多個甄嬛(正說鈕钴祿甄嬛)21

鈕祜祿氏平白無故多個甄嬛(正說鈕钴祿甄嬛)22

乾隆總說自己純孝,簡直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但是,從崇慶太後崩時和康熙嫡母仁憲太後崩時的記載比較,還是康熙的孝順看上去真實又自然,讓人讀了都為之傷感;而乾隆對他親媽的孝順,看上去作秀的成分更大些,崇慶太後隻能扮演一個不給兒子添麻煩的良母。

以下附康乾二人與母後的最後時刻記載:

昨日朕足背浮腫。不能轉移。因皇太後病勢大增。用手帕纒足。乘軟輿詣寧夀宮。朕捧皇太後手。奏雲。母後。臣在此。皇太後張目畏明。以手障光。視朕。執朕手。朕心悲痛。(聖祖仁皇帝聖訓)

知聖母偶爾違和。旋進參藥調治。體亦稍安。不意疾尋反複。聖母猶不欲令朕知慈躬病劇。恐朕憂煩。然勢日以增。急難平複。朕昨兩次詣寝宮問安。聖母言笑如常。惟氣力稍覺疲倦。谕朕雲。頤養數日。可即就痊。(乾隆實錄卷1025)

仁憲到了最後時刻,毫不掩飾對繼子的眷戀不舍之情,康熙帝對嫡母也是戀戀不舍;反觀乾隆母子,崇慶到彌留時刻了,還言笑如常,母子間缺少那種互動親昵感,表現的太官方了,看着都假啊!

就是這樣。

圖片來自網絡侵删。

透過表象尋找曆史真相,以史為論,訴說個人見解。有喜歡遼夏金元以及後宮八卦的朋友可以關注猴格,不會讓您失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