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版《想見你》中删除了一些内容,其中涉及到“同性戀”。目前我們所處的社會對同性戀還沒有很大的包容度,但這并不表示這個現象不存在。就像三十年前的早戀不被家長、學校所認同,甚至視之為恥,但三十年後的今天,我們的教育開始正視孩子早戀這個問題。因為就算你不正視,這個問題依然存在,還會在沒有大人引導的前提下越演越偏,誤了終生。
一朋友的女兒今年上初中,有一次,她問朋友:“媽媽,你怎麼看待同性戀?”朋友知道,現在孩子的思想是非常自由、超前,他們所思考的領域有許多是自己至今都未涉獵到的。但他也知道,孩子問的這個問題是正常的,是有原因的,要麼是孩子周圍已經有同伴出現了這個苗頭,要麼就是孩子自己本身有這個傾向。
朋友想到《房思琪的初戀樂園》裡,房思琪被老師性侵後,試探性地問媽媽:“什麼是性”時,遭到媽媽的輕視和厭惡,房思琪不敢向媽媽打開心房吐露自己所遭遇的一切。
于是,朋友這樣回答:“的确存在同性戀這一現象,媽媽既不反對也不贊同”孩子不依不饒,繼續問:“那如果我是同性戀呢?”朋友盡力克制住自己的緊張情緒,冷靜地回答:“如果是你的話,媽媽需要一些時間消化一下。”
要說不緊張怎麼可能,可朋友更怕因為自己一時情緒失控從此把孩子好不容易打開的心門就此關閉,之後再怎麼敲打孩子都拒絕開門了。
當孩子故作輕松地問你一些很敏感的問題,比如“我們班有個女孩戀愛了,你怎麼看?”“我們班有個女孩懷孕了,你怎麼看?”等等,你别急着回答:“那我要是這女孩媽媽,非打死她不可。”因為沒準孩子口中的“有個女孩”就是她自己,她隻是自己沒有勇氣告訴你這個事實,擔心你會暴走,于是旁敲側擊打探你的看法。
如果此時你說話不過腦子,喊打喊殺的,孩子要麼從此不再和你說這些東西,私下裡依舊在搞“地下工作”,要麼真像你的無心之說“尋死”了。不論哪一種,于孩子而言都不是好事。
所以,我們平日裡不僅要關心孩子身心健康,還要關心孩子關心的東西,有些東西在家長看來是“大逆不道”“膽大包天”,在孩子眼中就是朋友之間相互很簡單的關懷。
不管怎樣,家長都應該認真對待孩子的每一個發問,認真傾聽、好好思考、耐心回答。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從孩子小時就要培養自己的一種習慣。
END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