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陰陽基本知識?【作者:趙緻生(1943-2021),發表于2011-05-25】,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五行陰陽基本知識?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作者:趙緻生(1943-2021),發表于2011-05-25】
陰陽關聯關系有:
有“陽系陰,陰系陽”之主被之别。
有“陰化陽,陽化陰”之變向之異。
有“陽陽,陰陽,陽陰,陰陰”之合分之差。
所以,〖孤物獨識〗得到的“陰陽”,隻是一物之屬性不同的兩面。
所以,屬性陰陽,不能與〖孤物獨識〗得到的物質性質視為完全相同。事物本體所具有的性質是事物本體所固有的,陰陽屬性則決定于與其相對的另外一個事物的存在,決定于這個事物與另外一個具體事物之間的關聯關系。這是我們在前面已經講了很長時間的問題了,但是,一遇到具體問題,大家還是習慣于(物質科學)的性質理論研究方法,停留在物理學的物質性質之間的固有概念研究方法不能自拔。
為此,我們講了〖孤物獨識〗,〖格物緻知〗,〖博物辨識〗三種不同(認識方法)的問題。希望大家走進相對關聯關系研究的(屬性數學)範疇。用認識方法作為一種劃分(絕對二元論)與(相對二元論)的标準。
形性數之體系性,表現在用“數”可以表達形與性之生與命的起始,長程性與短程性。
所以,我們常常說“二為陰陽,三為三焦”,故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之論。
其實到老子(春秋文化)時代,形性數的主體理論框架已經被易經塵封了八百多年,基本失傳了,已經沒有人能說得清楚,沒有人敢說得清楚了。老子隻依據民間仍然流傳的一句話與孔子形成了(有為有不為),(無為無不為)的相對思想。而已經無法用形性數一體化理論來認識(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理法術體系了。
數為〖孤物獨識〗得到的認識一。
“二”是〖格物緻知〗得到的認識二,
“三”是〖博物辨識〗的起始,所以可以用來識别萬物,認識大自然與世界。
從(認識方法)來說,
沒有〖孤物獨識〗,就沒有“一”,
沒有〖格物緻知〗,就沒有“二”,
沒有〖博物辨識〗,就沒有“三”。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也可以稱為是一種方法論。
可是,我們也可以從形性數的整體結構性來認識它。
〖孤物獨識〗得到的是物質的性質認識。雖然它也可以稱為屬性的認識,但是,它離不開體,并無法與其它事物形成關聯關系。所以,它的性質可以說是體的本質決定的,是絕對化的,并不存在相對性。
如果說相對屬性是表達的一種陰陽關聯關系存在的話。那麼,隻有在兩個事物被〖格物緻知〗之後,這種相對屬性才能被認識,“性的相對性”隻能在兩個物體或者兩個事物之間才能存在。而〖孤物獨識〗的事物是不存在相對屬性關聯關系的雙向性。從這個角度來說,
“一”就是孤物,其屬性關聯關系是零。
“二”就是隻有在兩個事物的共同存在所構成的一個相對屬性,
所以,我們說它是屬性關聯關系産生的“一”,也就是屬性關聯關系的産生可以稱為性之始。
所以也可以稱其為性之一,産生于兩個事物的〖格物緻知〗。
每一物皆有二向,稱為來向與去向。二向為一相,所以也稱性相有二向。
三個事物之間,每個事物被〖格物緻知〗之後,皆與另外的兩個事物都有二向之性,所以可稱每個事物有兩相,每相二向,一物共有四向。
但是,三物之間,隻有三系。故也稱為三相。
顯然,
〖格物緻知〗每物有“四向兩相”,
〖博物辨識〗則隻有“三相之性”。
三物之在,物以三而未改,但是人類對它的認識卻出現了〖格物緻知〗與〖博物辨識〗兩種(認識方法)産生的結果上的不同。
〖格物緻知〗所得每物“兩相四向”,
〖博物辨識〗所得整體的認識是“六向三相”。
顯然,
〖格物緻知〗是分而之識,
〖博物辨識〗是合而之知。
分合之間出現了認識焦灼,故稱之三焦也。
以陰陽而識三焦,定二而一動,定一則二動。
因為以定一之陽,一陽對二陰,二陰之間需要再分陰陽;定二為陰陽,二陰陽而對一,對陰則陽,對陽則陰,變幻不定。
所以,
兩個事物之間的關聯關系可以定陰定陽,
三個事物之間陰陽關聯關系是:有定有不定,無定無不定。
但是,大家可以知道,三個事物之間的屬性雖然出現了“有定有不定,無定無不定”的三焦屬性結構狀态,但是,卻有其固定的形結構。并可以用形的結構性來表達他們之間的關聯關系變化過程與形态。即“勾股定弦動,弦定而勾股動”。即我們前面介紹過的勾股弦成圓法則。
我們通過〖孤物獨識〗〖格物緻知〗〖博物辨識〗三種方法,會得到事物數量增長變化過程中的不同認識。
我們把這三個過程分别稱為,
〖孤物獨識〗以識數,
〖格物緻知〗以識性,
〖博物辨識〗以識形。
掌握了這三種(認識方法),則可以用于萬物之識的認識論。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知道了形性數之間的(一生二,二生三)的認識過程,即可以認識萬物了。
我們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是“形性數一體化,理法術一理化”的認識論與方法論,其理則非常清晰了。
“一二三”者,“數生性,性生形”之陰陽三焦之法也。既是認識世界的認識,也是認識的方法。
那麼,我們如何來用陰陽三焦來繼續認識五行呢?
今天就先講到這裡了,明天再講。
三焦與九宮
【2011-05-26】
上一篇文章中我們講了我們對數字一二三的認識過程與形性數之間起始認識的關聯關系。而且介紹了這種認識與〖孤物獨識〗〖格物緻知〗〖博物辨識〗三種(認識方法)之間的因果關系。形成了人類認識的三個不同知識層面,即
〖孤物獨識〗形成的知識層面,
〖格物緻知〗形成的知識層面,
〖博物辨識〗形成的知識層面。
我們可以把它總結為:
〖孤物獨識〗認識,隻是認識數量的簡單積累,或者說是個體認識的簡單堆棧。它的積累是離散的,不連續的,雖然也可以認識萬物,但是,認識到的萬物是絕對的存在。用〖壘石結繩〗之法的恰當比喻就是他們隻在研究石頭,而不研究繩子。所以,它認識的結果是一的堆棧式後繼形成的無窮。
〖格物緻知〗認識,是建立在兩個事物的異同對比分析過程中的方法,以研究兩個事物之間關聯關系為分析問題的(認識方法)。它具有兩個事物之間的認識連續性,所以,它得到的對事物的認識是連續的,連貫的,可以接踵而至,萬物一繩,魚貫而入。形成萬物有序的認識鍊接。用〖壘石結繩〗之法的恰當比喻就是他們是在研究繩子而不是研究石頭。所以,它是“數字二”的有序相對次序鍊接。元素與元素之間是(相對,相反,相通,相變)的存在。
〖博物辨識〗認識,是建立在三個事物的異同對比分析過程中的方法。以研究兩個以上事物之間關聯關系屬性為分析問題的(認識方法)。它展示出來的内容是由相對性走向混沌認識的一種變革。通過〖格物緻知〗的相對性認識與〖博物辨識〗的焦灼狀态形化,走進屬性的混沌運動狀态,是認識混沌宇宙的根本方法。
在三個不同的認識層面上,存在“認,知,識”不同的層次知識。
我們稱其為
孤物獨認,孤物獨知,〖孤物獨識〗。
格物緻認,〖格物緻知〗,格物緻識,
博物辨認,博物辨知,〖博物辨識〗。
形成了九宮結構的知識頒布性,在九個知識層面中,形成了(相對/相反/相通/相變)的“三認,三知,三識”的形性數知識一體化的邏輯,推理,判斷體系。
(現代數學)的自然數認識法則,基本上屬于數字離散式的堆棧後繼形成的〖孤物獨識〗理論。數字與數字之間沒有一個可以表達鍊接關聯關系的理論産生。
“認,知,識”三個認識層面,
〖孤物獨識〗〖格物緻知〗〖博物辨識〗三種(認識方法),
“形,性,數”三種結構方式。
形成一個整體認識體系,是三焦混沌認識法則中的九九歸一。
從〖孤物獨識〗到九九歸一體系,需要六合,六氣的相變,相通作為鍊接。
(五運六氣),(五行六合)雖然皆是五六之數,但是還是在形性數認識體系中具有各自不同的層面位置與知識内容的。
認而可辨,
知而可議,
識而可論。
所以,
辯之争在認不同。
議之歧在知之異,
論之殊在識之差。
所以,
辯者常以〖孤物獨識〗而為據,争辨的是石頭,所以常常頑固不化。
議者常以〖格物緻知〗而為據,博議的是繩子,所以常常捉摸不定。
論者常以〖博物辨識〗而為據,理論的〖壘石結繩〗的體系,所以常常離不開依法序術。
故
無法無術不足以為論。
無憑無據不足以為議。
無實無在不足以為辨。
故相對之辨有:辯論,辨議兩式六層面之合,
絕對之辨有:辨認,辨知,辨識三層面之分。
故相對之議有:議論,議辨兩式六層面之合,
絕對之辨有,議認,議知,議識三層面之分。
故相對之論有:論議,論辨兩式六層面之合,
絕對之論有,論認,論知,論識三層面之分。
絕對化的論,議,辨,分而不能合。
相對化的論,議,辨,
分可陰陽三焦,
合可(五運六氣),(五行六合)。
這樣,形性數一體化的認識,則層面清晰,條理分明,
〖孤物獨識〗而一生為數,
〖格物緻知〗而二生為性,
〖博物辨識〗而三生為形,
象起始于“四”,萬物萬象之生也。萬物萬象之(可認,可知,可識)也。
所以,四象的形性數認識,應該是四元六系,每元三系,分而十二,合而為六。
其形為内部出現“X”形。而外部呈現“口”形,
其性為:同同,同異,異同,異異。以X為内涵,而兩個内涵為爻,爻之間的關聯關系外延則是兩個口之合,中出也。
三生四象,是萬物萬象之始。稱為象之一也,
故五行之數,象之二也。
六合之數,象之三也。
所以,我們可以用形性數的一體化關聯關系分析“四象之法”,
繼續分析“五行為象之二”,“六合為象之三”。
大家可以依據”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認識方法)與認識次序,對五行,六合也進行一下形性數的分析。
這個分析就當成一個作業,留給大家吧。
今天就先講到這裡,明天繼續講。
五行中的屬性關聯關系分析
【2011-05-27】
大家都知道中醫的理論基礎是陰陽五行,但是并不知道中醫的理論基礎是(形性數一體系化)的一個(理論,方法,技術)構成的(六合體系)。前面的文章中,我們介紹了(六合體系)與三焦九宮的關聯關系結構性。講到了時空關聯關系可以由六合中的任意一個相的變化運動程序來表達整體六合和(運動抑揚,更相動薄)。
這樣,就可以産生一個線性程序的表達。在一個(六合整體)中,我們用一個線性表達來表達這個整體的運動變化過程。這就是(屬性數學)的時間概念,而且這一概念不是鐘表度量屬性可以唯一表達的,它還可以通過人類對聲色味的感覺,認識時間的規律性。時間是空間時态變化的一種線性表達,空間變化的時勢與時間表達的線性程序是同步的,統一的。春天作為時間概念,在它來臨的時候,空間的時态也進入了春色,春味,春聲。所以,中國的時間概念都是與大自然自然現象息息相關的過程,而不僅是鐘表所表達的刻度。
如果我們把六合(一分為二),時間與空間都可以獨立表達,獨立存在。
這樣,就形成了時間的線性認識範疇,整體時态的空間其它五行運動的體系。
所以,我們可以稱六合中表達時間的線性相為(時間相),其它五相為(空間相)。
時間的一維相性,
空間的五維相性,是六合中的時空(一分為二)的(認識方法)。
所以,我們可以用(五運之五相)來表達(時間之一相),可以用(時間之一相)來表達(五運之五相)。
這樣就形成了(五運六氣)與(五行六合)之間的新關聯關系。
(五行六合)表達的是時空一體的結構性。
(五運六氣)表達的是與時間的同步的空間(運動抑揚,更相動薄)。
所以,中國古代(屬性科學),并不用線性程序所表達的時間,因為它的線性化認識容易與整體的空間(運動抑揚,更相動薄)脫節。所以,為了對時空的整體認識,仍然采用了整體認識法。用六合中的五行來(相對/相反/相通/相變)的表達時間的一相(運動抑揚)。
這樣,就形成了(五運六氣)與(五行六合)的一框一架模式。
框表示時間時,架就是空間,
框表示空間時,架就是時間。
(框架時間)存在與(線性時間)表達的轉換,
(框架空間)隻能與時間保持同步的關聯關系形成(運動抑揚,更相動薄)的空間。
中醫醫學基礎理論,産生在這樣一個時空框架認識下對生命繼續認識的理論。
所以,中醫的(五運六氣)作為一框一架的(五行六合)體系中,從本質來講,是在表達人類生命的時空結構性與運動變化的時間規律性。
所以,中醫基礎理論中,沒有物質結構的〖孤物獨識〗概念性認識,而是〖格物緻知〗的認識六合中的時間與空間。在〖博物辨識〗的認識基礎上,把生命當成一個獨立于自然而存在的六合體系。
所以,生命中的(六合時空觀)與大自然中的(六合時空觀)是整體統一的。時間的(運動抑揚)與空間的(運動抑揚)呈現統一一緻性,時間的(更相動薄)與空間的(更相動薄)存在(定巳動己),(定己動巳)的一體性。時間動/空間變,空間變/時間動。
所以,(五運六氣)與(五行六合)都有表達自然與人體生命之間的關聯關系内容:
五髒,心肝脾肺腎。
五材,木火土金水。
五辰:古代謂五星分主四時(木主春,火主夏。金主秋,水主冬,土分屬四時),故稱四時為五辰。
五度:神,氣,血,形,志。
五才:脈,髒,肉,筋,俞。
五音,宮,商,角,征,羽。
五方:東南西北中
五風:肝風,心風,脾風,肺風,腎風。
五官:眼,耳,鼻,舌,身。
五谷:稻,黍,稷,麥,豆。
五疾:風濕燥暑寒
五節:春,夏,季夏,秋,冬。
五精:指心肺肝脾腎五髒的精氣。
五動:坐立卧視行。
五勞:志勞,思勞,心勞,憂勞和疲勞。
五色:青,赤,白,黑,黃。
五神:五髒之靈氣。如心神,肺魄,肝魂,脾意,腎志。
五音:宮商角征羽。
五聲:陰平,陽平,上,去,入。
五呻:呼,笑,歌,哭(或為悲)和呻。
五體:四肢與頭
五味:酸甜苦辣鹹。
五情:喜怒哀樂怨。
五噎:氣噎,憂噎,食噎,勞噎,思噎。五種噎塞不通之病。
五液:汗,淚,涕,涎,唾。
五中:經脈之道,五中所主。五中指五髒與經脈的關系。
五子:甲子,丙子,戊子,庚子,壬子。幹支相配六十年間有五個子年。
……
顯然,五行,可以表達六合中的所有事物之間的關聯關系構成與時間關系的線性。而且這種體系性的線性認識形成了一元線性與五元整體之間的相對性,構成了六合體系中的時空結構性。
從這個認識角度來說,中醫的基礎理論是建立在時空觀一體化的六合理論的基礎上的(相對/相反/相變/相通)。它不僅是數字表達空間與數字表達時間的一個數學體系,同時也是一個(形體變化)與(屬性變化)的綜合體系。
所以,(現代科學)以純粹的數字化來認識時空,自然無法實現愛因斯坦把時間軸加在三維空間坐标系上的設想。
中國原始(形性數一體化)與(理法術體系)統一化的六合理論,卻早在數千年前,甚至可以上朔到數萬年就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隻是(西學東漸)一百年之後,中國人自己已經對它沒有任何記憶了。
今天,我們就講到這裡了,明天,我們繼續講五行的形與數認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