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動畫業界,有這麼一個神話讓無數動畫愛好者深信不疑、敬佩不已。
1986年,一個在業界闖蕩了二十餘年的動畫人在完成《天空之城》震驚世界動畫迷的動畫電影後流露出想要隐退的想法;
然而僅過了兩年,他又拿出《龍貓》打了所有觀衆一個措手不及,并在往後的幾年時間裡,蓄力再創作出《魔女宅急便》、《紅豬》等作品,留給無數觀衆美好幻想後,再次宣布隐退;
又過了兩年,這位老頭依舊閑不住自己的腦子和手,用一部《幽靈公主》拿下當年的日本電影票房冠軍後,說出“這次是最後隐退”的話後,消失在公衆面前;
然而在這期間,他最得意的弟子,也是公認的最合适接他班的近藤喜文因過勞而死,加之公司新推出的動畫在票房上的失利、《幽靈公主》的票房被一部外國真人電影所超,使他不甘安于現狀,他宣布再再再次出山...
這位在工作與隐退的邊界中反複橫跳的動畫人便是宮崎駿,人稱“不了神話”。
在這次複出之後,他拿出了一部以316億日元的票房,蟬聯日本電影票房榜首近20年的動畫電影---《千與千尋》。
此外,這部動畫電影還在後來拿下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柏林電影節金熊獎最佳影片等各地區電影領域中最高段位的獎項。
在上映20年後,仍被無數觀衆所贊揚、傳唱,可謂是能夠代表日本動畫上限的作品。
今年正是《千與千尋》上映20周年,在元旦時,吉蔔力官方就公布了一張由安藤雅司(《千與千尋》的作畫監督)所繪制的千尋與白龍的牽手圖,以作為新年祝福和紀念賀圖,獻給所有熱愛吉蔔力、熱愛這部動畫電影的觀衆。
能夠作為動畫公司開年賀圖,也足以證明它在動畫曆史上的地位之高。
盡管在票房上,《千與千尋》的傳奇被前年上映的《鬼滅之刃:無限列車篇》所打破,但這也僅是認證了無論是動畫業界還是受衆的口味,都在這些年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票房被超,不過是電影競争的常态。
但票房成績隻能說是衡量一部作品優秀與否的标準之一,對于很多人而言,《千與千尋》票房成績已經無關要緊,其在劇情、美術上的價值,其實早已遠超經濟上的價值,這便是這部作品在20年後的今天,仍屹立在日漫巅峰位置的原因。
隻是20年後過去了,日本動畫業界誕生了無數部題材各異、作畫突出的作品,在動畫電影領域,也不乏佳作,可為何還是沒有一部作品,能夠将《千與千尋》在人們心目中的位置替換掉呢?
下面我将從它的劇情結構、制作背景、社會隐喻等角度,解讀這部由傳奇者創作的傳奇動畫。
02.常看常新也許,《千與千尋》的劇情簡介已經無需多言,這部已在影院、電視、流媒體上放映過無數次的動畫電影,早已刻入了動畫愛好者的DNA之中。
隻是關于它誕生的經曆,至今仍鮮為人知;其對日本社會曆史、經濟狀況的折射,則因為我們沒有了解當時日本的整個大環境而難以理解。
因此隻有補足了這兩點,我們方才能挖掘到《千與千尋》那隐藏在細節中的真正價值。
1998年,吉蔔力全體上下都在圍繞着高畑勳籌備《鄰居家的山田君》。
無論是負責籌備的委員會成員還是參與動畫制作的員工,都預想着這部講述平凡的山田一家人日常生活的故事,會是一部老少皆宜的合家歡動畫,因此都在為其全力以赴而忙活着。除了宮崎駿以外。
此時的閑不下來的宮崎駿正構想着自己的新作:
以地震後的東京為舞台,故事将圍繞着一名喜歡在大衆浴室的煙囪上畫畫的,二十歲且名叫“玲”的女孩而展開。随着故事的發展,她會因一場意外被卷入一個陰謀當中,其幕後黑手則是一位六十多歲的大叔。
在争鬥中,兩位年齡相差懸殊的男女感情會相互碰撞,最終互有好感,迎向結局。
當宮崎駿把自己的想法告訴摯友,亦是吉蔔力的建立者鈴木敏夫時,雖得到了“莫名其妙的戀愛故事”的評價,卻也同意他放手去做,畢竟一直以來兩人都是在相互容納對方的任性後,打造出吉蔔力這一動畫王國的。
于是,宮崎駿着手開始創作這個莫名其妙的點子,鈴木敏夫則繼續忙于《山田君》的制作。就在兩人忙活期間,一部叫《跳躍大搜查線》的劇場版電影上映,讓這個故事的發展發生了翻天覆地式的轉變。
這是一個“反傳統”的警察故事,沒有捉摸不透的疑案推理,也沒有正反兩方驚心動魄的生死搏鬥,而是以幽默的對白,講述基層警察的甘苦與哀樂,也會時不時穿插一些反應警政界不合理現象與制度的現實問題。
該作在當時的日本赢得了熱烈反響,而在鈴木敏夫看來,這也許才是年輕人愛看的故事,也是一個時代的反映。
為此,他也想推出一部能夠反映現實的動畫,帶着這一想法,鈴木敏夫前去拜訪宮崎駿,準備商讨一個新的故事。
然而,此時已經離宮崎駿提出那個莫名其妙的“忘年之戀”已有一年的時間,一直在工作室中忙碌的宮崎駿已經将故事大綱、各種設定稿貼滿了整面牆壁,正準備着将整個故事成型。
預想到定會打擊宮崎駿的鈴木敏夫開口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我們應該意識到年輕人的氣氛,做一部類似于《大搜查線》那樣的充滿時代性的作品。作為多年的老友,宮崎駿很快便琢磨出對方的意思,便将那貼滿牆的草稿一張張撕下,扔到垃圾桶裡。
這一畫面,鈴木敏夫至今仍未忘記。
所幸兩人的交情還沒脆弱到會因為對方一語否定籌備一年的構思而破裂,在得知了鈴木敏夫的意願之後,宮崎駿開始傾聽對方的打算。
正巧他們兩人有一位共同認識的同事,名叫奧田誠治,其名叫“千晶”的女兒在那年剛滿十歲,每年的夏天她都會與父母來到宮崎駿所在的信州遊玩,兩人都非常喜愛這一可愛的小女孩。
為此,宮崎駿想要制作一部給千晶看的動畫,換言之是一部以她為原型而創作的動畫,而故事的舞台就設置在保留有大量江戶時代的曆史建築的野外博物館。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地方也是鈴木敏夫最喜愛的博物館。
不得不再次感歎兩人的連接之深、對“任性”的接納力度之大,在宮崎駿一年的心血被鈴木敏夫抛下之後,前者竟以後者最喜愛的人和事為籌碼,用三言兩語的構思使其同意新作的背景。
一拍即合之後,兩人着手籌備這部新作,但既然是要反映時代背景,就需要在劇情和畫面中隐藏一些細節,折射現實。
要說年僅十歲的千晶身上最能代表時代的屬性,便是“迷失的一代”了。
上世紀60-80年代,在一系列政策扶持之下,日本經濟飛速成長,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裡,這個資源匮乏的小島國就躍升成為位居世界前列的發達國家。
隻是過于飛速的發展終會迎來反噬,自90年代起,日本就受泡沫經濟崩潰引發的後遺症影響,日本經濟長期低迷,在這一環境下出生的日本人,就被學者稱為“迷失的一代”。
若是将《千與千尋》上映的時間作為故事發展時的年份,那麼我們的主角荻野千尋(10歲)正巧與千晶出生于同一時期。
而整個故事,無不折射了當時的日本國情:例如開頭,千尋一家之所以會迷失在另一個世界,是因為他們的車是從20号國道轉入21号國道。
這一抄近路的行為,正是反映20世紀的前輩們在經濟發展上走了捷徑,故讓後輩們所處的21世紀的日本經濟開始迷失。盡管千尋察覺到前路的不對,但卻無力改變父輩的想法,隻能随波逐流,逐漸迷失。
當一家人來到異世界中的餐館時,父母開始不顧後果,在無人經營的飯店裡肆無忌憚地食用不斷送上來的食物。同樣的,千尋雖試圖阻止父母的行為,但在父親看來,自己有能力用信用卡、現金等方式去支付相應的費用,無需過多擔心現狀。
然而,在貪婪心理的驅使下,千尋的父母開始不自覺不停進食,最終變成兩頭容顔醜陋的肥豬。
顯然,這一段上世紀70、80年代的日本人們,因為盲目追求“先用後付”的支付方式,營造出經濟繁榮的假象。被蠱惑的人們展露出貪婪的一面,開始不顧實際情況地花費未來的錢。
當然,如果僅僅是貪婪,那可能還不至于造成這樣的災難,在此之上日本人還有着一個更核心的誘因:對認同感的極度渴望!
因為環境狹小和曆史發展的原因,日本這個島國甭管是物質還是精神文化都假借于外部世界,如我們的文化就對日本産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從而也使得日本人在骨子裡流淌着“文化自卑”的血液,也迫不及待地尋求認可。
這個事情在二戰的時候就體現了一次,而上世紀7080年代恰逢的發展機遇也進一步放大了日本人尋求認同的野心,或者說正是因為有了這份惦記,他們方才會用竭嘶底裡的力量去助推經濟泡沫的膨脹,最終也才導緻了這樣的悲劇。
說到這裡你們想到了什麼?沒錯,正是動畫裡的無臉男。
長久以來他都是孤獨一人,也一直渴望着他人的認可和關愛。
是千尋的出現讓他初嘗到了友情的美好,而金子的出現(自己用法術變的)則讓他體會到了這種美好的來之輕易,也可以說是權力的無窮魅力,并走上了越發癫狂的貪婪之路。
在我看來,無臉男的經曆簡直就是對上世紀7080年代紙醉金迷的日本人的最極緻映射了。
至于那位拒絕了食物的千尋則是宮崎駿心目中,新時代年輕人的代表。
在宮崎駿眼裡,他希望未來的年輕一代不要走老一輩的歪路、随波逐流,而是學會尋找機遇,敢于挑戰這個不合理的世界。
在《千與千尋》這個奇妙的世界,就有湯婆婆與無臉男、白龍這些代表社會兩面的角色。
當千尋為尋求解救父母、并在異世界生存下去的方法時,她來到湯婆婆的澡堂工作。在湯婆婆眼裡,每一位員工都不過是為她賺錢的工具,而為她工作的人都會被拿掉名字。
看到這裡你們又會想到什麼?是覺得宮崎駿在諷刺日複一日的勞活在泯滅人性嗎?
錯了,大錯特錯了!
雖然名字的丢失有着希望、未來、自由等被扼殺的寓意,但這樣的困局并不來源于“日複一日的工作”,而是經濟泡沫崩毀這個社會背景。是它讓日本的年輕一代看不到未來,并讓他們陷入了低欲望之中。
湯婆婆拿掉名字的行為其實是對經濟泡沫崩潰這個狀況的映射
此外,這種低欲望也催生出了一批“巨嬰”,他們從年少開始就理直氣壯啃老,而更極端者甚至還能在家中一蹲就是好幾十年。
如素有日本第一宅男之稱的真樹,從16歲開始蝸居,現已40多歲也一直維持這個狀況。
而另一個代表當屬76歲的日本老人手刃啃老兒子的悲劇。
這些事例都無不在告訴我們低欲望化的日本社會究竟面臨着何等嚴峻的問題,同時在劇中宮崎駿也用坊寶寶這位寫實的巨嬰來映射這個群體。
那該如何是好?宮崎駿給出的解答是:不要帶着悲傷的心态去看待未來,将手頭上的每一點小事盡善盡美地做好。
于是他借白龍的話“隻要有工作,湯婆婆就奈何不了我們”,試圖告訴我們隻要肯繼續勤勤懇懇的工作,至少還能讓社會持續運轉下去。
也用微小如塵埃的煤球小精靈的工作,來強調一點一滴的力量聚集起來就能夠維持鍋爐(社會)運轉的道理。
再者還是坊寶寶,經過千尋的教導後,劇末的他已經放下了暴躁脾性,同時還參與到錢婆婆安排的頭繩編織中去。
要知道這條“微不足道”的頭繩在最後還起到了關鍵作用呢。
這就是宮崎駿在作品裡埋下的“關懷”,他一直對未來持有着理性的樂觀,也用了一種最契合實際的方式提出了“盡善盡美的做好每一件小事”的呼籲。
當然啦,呼籲歸呼籲,日本人究竟能夠做到什麼樣子,那還是他們自個兒的選擇,又或者說在某些方面上,他們就一直在辜負宮崎駿的期望。
在千尋所接待的客人之中,就有一位面容像老頭的神仙,由于他的身體上沾滿了垃圾,且散發着惡臭,人們都将誤以為他是地位低下的腐爛神,便讓千尋用最低級澡盆為其清洗。
這個肮髒的河神亦是反映了上個世紀7、80年代的日本自然環境,彼時的日本為了大力發展經濟,而開始掠奪自然物資、大肆破壞環境,将生活、工業垃圾排放至水溝,而河神作為自然的守護者,自然是首當其沖。
最終在千尋的一番清洗之下,河神終于煥然一新,衆人也才發現他是著名的河川主人,明白他是被人類所害。
隻是動畫總能帶給人們一個美好的想象,在現實裡,我們用不到湯屋的澡盆去清洗河中的垃圾,或者說,真正需要清洗的不是河川這樣的實物,而是像神那樣飄缈的人心。
在上世紀50年代,日本南部九州有一個叫水俣的小鎮,這裡的居民大多以漁業為生。然而自1939年起,附近的一家氮肥公司就一直将生産的廢水排放到居民們賴以生存的河川之中。
直到1972年,當地環境廳調查後方才得知廢水含有大量的汞,在水體中的汞又被魚所食用,轉化為有毒的基汞。而在當人食用這些被污染的魚後,則容易患上一種怪病,嚴重者甚至會面部呆癡、全身麻痹,直至躬身狂叫而死。
僅是在水俣鎮,就有近兩百名的患者,有50多人因此喪生;據當地報道,這隻是環境廳能找到的患者,實際上受害的居民可能有萬餘人。
顯然這并非是天災而是人禍,如果工廠的負責人能夠肩負起社會責任、持有保護環境的意識,這些廢水根本不會在十幾年的時間裡被源源不斷地排入河川之中。
要說如今日本最緊迫的環境問題,便是政府欲将核廢水倒入海洋的問題了。如今的日本官員仍沒有吸取父輩的教訓,隻着眼于短期未來的利益,妄想将責任交付給下一輩;
可下一輩人又是否能夠切實解決這一問題?又是否會将過錯推倒上一輩身上,再将責任推給後世,以逃避現實呢?在我看來,事情似乎正朝着悲劇的方向發展,而依據正是以往的曆史經驗。
一直以來,在發生重大安全事故以後,多少上級部門不是靠一個鞠躬就“解決”了所有問題的呢?在他們心裡,所謂的責任感早就蕩然無存,隻是打着“道歉”的牌理直氣壯地回避問題。若是無法改變這種心理,多少個河川、海洋,都不夠他們倒。
這就是這部動畫能夠在20年後的今天仍坐擁日本動畫頂點的原因吧?
它記錄的不僅僅是過去的日本社會,也是對未來美好的想象。也許在未來,我們依舊能從中挖掘到新的寓意。
行文至此,我愈發覺得《千與千尋》的曆史地位不可撼動了。
03.結語2022年1月5日,宮崎駿迎來自己的81歲生日,而就在前幾天,吉蔔力官方也宣布了他的全新長篇動畫已經到了收尾階段,時至今日,宮崎駿仍延續着他的不了神話,将自己的人生都貢獻至自己的熱愛當中。
一直以來,他都希望以身作則,用自己的作品告訴當代的年輕人:不要被現實打倒,如今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值得讓未來的自己回味。
至于這部即将完成的新作又能否帶給我們不輸于《千與千尋》的驚喜,乃至超越它的電影票房?我們隻有拭目以待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