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文化怎樣理解

文化怎樣理解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5 00:16:37

文化怎樣理解?一九三七年七月十日,英國著名劇作家蕭伯納的寓所來了一位客人,他就是蕭伯納的學生,中國近代著名的導演、編劇和作家,黃佐臨先生,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文化怎樣理解?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文化怎樣理解(何謂文化)1

文化怎樣理解

一九三七年七月十日,英國著名劇作家蕭伯納的寓所來了一位客人,他就是蕭伯納的學生,中國近代著名的導演、編劇和作家,黃佐臨先生。

蕭伯納走到客廳的時候,黃佐臨正在細看客廳壁爐上镌刻的一段話,聽到腳步聲,立刻回過頭來向老師問好。

蕭伯納說:“七月七日發生的事,我知道了。”

“所以,我來與您告别。”黃佐臨說。

“告别?去哪兒?”蕭伯納很吃驚,他以為黃佐臨此來,是拜托他幫忙找工作的,畢竟祖國發生了戰亂,要長久地停留在英國,還是需要一份穩定的可以謀生的工作。

“回國。”黃佐臨說。

這是餘秋雨先生在《何謂文化》一書中寫到的故事,文章的題目叫“Let them say”。在黃佐臨後來給餘秋雨的信中也提到了這句“Let them say”,正是他當時細看的镌刻在老師家的壁爐上的幾句話,翻譯出來是:“他們罵啦,罵些什麼?讓他們罵去!”正是這種“Let them say”的豁達的心态,讓中華民族的文化經曆了諸多戰火災難後依然得以延續。

書的名字叫《何謂文化》,餘秋雨從“學理”“生命”“大地”和“古典”四個方面做了回答。其實這個問題有點宏大,無從着手,哪裡有人解釋的清。餘先生曾辭去工作,遠赴世界各地考察了多年,也沒能得出一個毫無争議的結論。他在給文化下定義的時候,有幾句話我是印象比較深刻的:第一句話說“文化,是一種包含精神價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體。它通過積累和引導,創建集體人格”;第二句話說“中華文化的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集體人格”。

我才學淺薄,自然無法給出這樣具有高度總結性的理論來,文化的概念實在太廣了啊,下定義又太抽象。

文化是什麼,在我眼裡,文化就是生活。

祖母坐在老舊的木房子裡,房間的燈光很暗,橘黃色的燈映着灰色的蚊帳,屋裡僅僅擺着一張烤火桌,就已顯得分外擁擠。小小的黑白電視擱置在破舊的木櫃子上,時不時傳出“沙沙”的聲音來,不大的屏幕裡在演《鎖麟囊》,不識字的祖母竟能聽懂戲文,時常為了戲中人的人生而歡喜而焦急,有時候聽着聽着就睡了過去,發出低沉又均勻的呼聲。我走進去的時候,能看見她耷拉着腦袋,毛線帽幾乎遮住了半張臉,我推她一推,叫一聲“婆婆”,她從淺淺的睡夢裡醒來,眼神錯愕,讓我想起“不知莊周夢蝶,還是蝶夢莊周”的典故來。這算不算文化的一部分?

我的老家在湘西的一座小城,這裡的居民大多都是淳樸的土家人。土家族有一些特色,比如茅古斯,比如八寶銅鈴舞,比如擺手舞還有吊腳樓。吊腳樓雖然已經逐漸堙滅在了曆史長河裡,但是小鎮上村落間,那些黑色的瓦片底下一到下雨天就生出滴滴答答的雨簾,雨簾後是種滿松柏的長年郁郁蔥蔥的山,同族的嬸娘背着背簍從雨裡走來,在屋檐底下放下鋤頭避雨,與人閑話幾句。嬸娘問,“你男人呢,好幾天沒看到了,是不是又去城裡玩了?”那人答:“我管不到,還是你屋老師好。”叔叔是個鄉村學校的語文老師,有穩定的工作在農村裡是一件格外有面子的事,嬸娘驕傲地笑笑,沒有再說話。休息了一會兒又鑽進了雨裡,不知道是回家了,還是繼續去田壟間勞作了。雨裡青山,雨中嬸娘的身影,和屋檐底下鄰裡間的調笑,這算不算文化的一部分?

父親說我家祖上沒什麼大人物,曾祖父是一個屠夫,青年時期為了賣肉,常常挑着兩擔豬肉走上很遠,腳也磨破了,草鞋上全是血。謀生之艱辛,路途之遙遠,他在一路上所思所想,不也算文化的一部分麼?

在我看來,所謂生活,是詩意的;所謂文化,是具體的。

何謂文化?文化就是人的一生,文化就是生活中的美,文化就是這個民族的曆史。

太白漫遊吳越十年,尋訪名山大川,寫下浩浩詩篇,說“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這樣的意氣風發當然是中華文化的精髓。但是他失意後寫下來的“長安宮阙九天上,此地曾經近為臣”以及“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這種遺憾又何嘗不是一種文化呢。

沱江上劃船的艄公,穿着苗裝款款而來的少女,她們身上叮叮當當的銀飾,和不知哪條巷子裡飄來的酒香和臘肉香。雨水在青石闆的石階上砸出一個個小水坑,留守家中的老人搬了一條凳子坐在那裡看天邊的雲,他們的表情有的悠閑有的惆怅,有的是堪破是非對錯後的釋然,有的是年老後對死亡的恐懼。這些又何嘗不算文化的一部分呢!

早年間有日本學者提出“崖山之後無中國”的觀點,意思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在崖山海戰之後就已經滅絕了。這個觀點我當然是不贊同的,但是若要提文化,提曆史,崖山海戰又不得不提。公元1279年,南宋與元在崖山展開最後的決戰,戰争的結果當然是南宋滅亡,元朝取而代之,完成了一次尋常不過的朝代更疊。但是過程之慘烈,卻是驚人。陸秀夫背着年僅八歲的小皇帝自沉大海,随之,更有數萬軍民跳海殉國。浮屍數月未盡。這就是黃佐臨在面對老師蕭伯納“你既非士兵,回去為何”的疑問時,一直想要解釋的“赴國難”的具體含義了吧。也是餘先生筆下說的集體人格了吧?在大災大難面前,國人素來會展現出讓我們自己都震撼的氣節、大愛、善良,這當然算是文化的一部分。

餘先生是泰鬥,談起這個問題自然是高屋建瓴,我不過一介女流,且才疏學淺,我所談的文化,或許隻是我一家之言,但似乎更貼近普通民衆。

讀完《何謂文化》一書,恰是夜幕四合時分。窗外飄着的雨,讓我想起湘西老家的雨來,老家飄雨的時候雖沒有江南煙雨之詩意,但江南的煙雨同樣沒有湘西之淳樸熱情。餘先生說,沒有邊界的國家不叫國家,沒有邊界的定義不叫定義。于是,我突發異想,想給我心中的“文化”下一個定義。

固然容易贻笑大方,但恰如蕭伯納家的壁爐上镌刻的話:Let them say!我大概不至于為了這樣一個小文章而挨罵吧,談不上“讓他們罵去吧”。我想說的是,讓他們說吧。文化之千面,何止于此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