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小池古詩楊萬裡誦讀

小池古詩楊萬裡誦讀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1-03 11:40:32

宋代的詩風整體上與唐詩相比已經發生了比較大的改變。

唐代的時候,因為皇族據說有着胡人血統,又承認自己是太上老君的後代,社會風氣上整體比較偏向自由無為的道教風氣。受這種社會風氣的影響,唐人寫詩也多是抒情為主,積極浪漫。

到了宋代,程朱理學發展起來,逐漸占據了社會的主流,格物緻知成為了社會的風向。所以宋人寫詩多是以理性分析議論為主,少有抒情。這也是宋詞發展的契機,平日裡的多情被壓抑,隻好借詞的形式抒發内心了。

小池古詩楊萬裡誦讀(入選小學古詩必修)1

雖然詩風不同,宋代的著名詩人,著名作品還是有很多的。有些人的詩歌在追求理性和哲理的過程中還兼顧了生活中的種種意趣,讀來清新自然,平易而有趣味性。

這裡面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楊萬裡,相信大家都聽說過這個名字。楊萬裡,字廷秀,号誠齋。吉州吉水人。南宋著名詩人、大臣,與陸遊、尤袤、範成大并稱為“中興四大詩人”。

小池古詩楊萬裡誦讀(入選小學古詩必修)2

楊萬裡一生寫下了兩萬多首詩歌,流傳下來的也有四千多首,是生産力非常高的一位詩人,被譽為“一代詩宗”。他創造的“誠齋體”語言平實淺近,詩風清新且富有情趣,在後世的影響力也很大。

有一天,楊萬裡外出散步,來到一個小池塘邊上,看到了一幅無限美好的初夏景象。這裡有泉水涓涓,有盛夏樹蔭,有初開的荷花,有靈動的蜻蜓,詩人見景生情,寫下了這首充滿生活意趣的短詩。

小池古詩楊萬裡誦讀(入選小學古詩必修)3

小池

宋代:楊萬裡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先看第一句,第一句的精髓在于兩個動詞的使用。

首先是“惜”,泉眼中,清澈的泉水慢慢地汩汩而出,卻沒有發出聲音。大家都知道,如果泉水的勢頭比較猛,力道比較大的話,是會發出悅耳的聲音的,然而這個泉眼卻是安靜的,那自然就是說明水流比較小了。

水流比較小有着多方面的因素,詩人這裡卻選擇了最可愛的那一個。泉水無聲,是因為泉眼舍不得。它愛惜這涓涓細流,不忍心讓它太快的流逝掉。

小池古詩楊萬裡誦讀(入選小學古詩必修)4

這裡使用了拟人的修辭手法,将人類的情感賦予給本來沒有生命的泉眼。下一句的手法同樣如此,盛夏裡,樹木的蔭涼恰恰好遮在這小池上,也是與泉眼同樣的情感,不忍心看着這清澈輕靈的小池,就這樣悄無聲息的消失在盛夏的烈陽中,貪愛這晴天裡的一抹柔和。

整首詩的基調在第一句中基本就已經敲定,詩人熱愛生活,用一種可以稱之為“可愛”的眼光看待着日常生活中的一切小美好。第一句是畫面的定格,第二句,則是一個小小的特寫。

盛夏的荷花剛剛攢足了勁兒,冒出水面。然而,卻早已經有夏天的使者來歡迎新生命的到來。一隻蜻蜓輕輕巧巧的來到池塘上空,降落在這朵剛剛綻放的小荷花上。

小池古詩楊萬裡誦讀(入選小學古詩必修)5

我們讀完這首詩,有着一種美好的感覺貫穿全詩。泉眼愛惜細流,樹陰愛惜晴柔,這蜻蜓又何嘗不是愛惜着這朵美麗的荷花呢。世間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有人守護,這就是最美好的時刻了呀。

詩的名字為《小池》,内容也都是關于小小的事物。這些細小的事物,永遠隻有善于觀察,熱愛生活的眼睛才能發現。平日裡,醉心于功名利祿的人們,奔走在茶米油鹽的人們,哪裡會有一顆閑适的心,來收藏這些美好的心情呢。

這首詩被選入小學課本,并不單純是因為語句通俗,更是因為詩中體現出來的無盡的生命力,詩人對美好事物的洞察和珍惜,是每一個孩子都需要學習的東西。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