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頸椎是有生理曲度,如同一個大大的“C”字型,我們稱之為頸椎前凸。
頸椎的生理曲度并不是永久不變的,長期的頭頸前伸、低頭等不良姿勢有可能導緻頸椎的生理曲度慢慢變直。
頸椎變直有哪些可怕的症狀?頸椎生理曲度變直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頸椎生理曲度變直後帶來的症狀:
1)頸部疼痛。
頸椎前後的肌肉力量不平衡,導緻部分頸部肌肉被過度拉伸,從而出現肌肉勞損或撕裂,導緻頸部疼痛。
2)手麻、手部無力等症狀。
頸椎的生理曲度可以将頭部重量均勻分布給每個椎骨和椎間盤,減輕頸椎承受的壓力。
一旦頸椎的生理曲度變直,頭部的重量不再被頸椎前凸來緩沖和平衡,将會直接增加頸椎間盤承受的壓力,加劇椎間盤的磨損更容易出現椎間盤突出。
當突出的椎間盤刺激壓迫神經時,很容易引起手麻或手部無力等症狀。
3)頭痛、頭暈等大腦供血不足症狀。
在頸椎上,為大腦供血的重要血管需要從頸椎間孔穿過。
有研究指出,在頸椎生理曲度變直患者中,頸椎骨與椎骨之間的距離變窄,從椎間孔穿過的血管被壓迫,導緻血管直徑變小,血流量較少且慢。
這會直接影響大腦供血,導緻頭痛、頭暈等大腦供血不足等症狀。
這主要是因為常見的頸椎生理曲度變直通常是由後天的不良姿勢所緻,而這樣的頸椎生理變直往往是可逆的。
通過針對性的運動康複和專業的手法治療,是有可能把變直的頸椎恢複正常曲度的。例如:
頸部輔助伸展運動
燕式俯沖第一階
這是因為被不良姿勢所緻的頸椎曲度變直,往往伴随着頸椎前後的肌力不平衡。
例如經常被低頭姿勢拉扯的後頸肌肉會比前面的肌肉力量較強,但同時也更加緊繃和僵硬。
而針對性的運動康複不僅可以改善肌肉間的不平衡,幫助頸椎恢複正常的生理曲度,還可以重新訓練大腦适應調整後的生理曲度,避免由于生理曲度變化過程中不适應引起頭暈等負面影響。
另外,除了科學的運動康複,還需要改正頭頸前伸、彎腰低頭等不良姿勢,有意識地積極糾正頭頸姿勢,這是預防和調整頸椎曲度變直的重要方法。
正常情況下,當你站直或坐直時,耳垂的位置應剛好位于肩峰的正上方,如下圖所示。
如果長期維持耳垂位于肩峰的前方或後方都是不利于頸椎正常的生理曲度的。例如頭頸前伸的姿勢會讓耳垂位于肩峰的前方,如下圖所示。
所以,無論是玩手機、電腦工作時都要注意:放松地挺直腰背,雙眼直視前方,避免長期頭頸前伸或後仰姿勢。
例如,玩手機時,應把手機擡高至胸部及以上位置,以避免看手機時長期低頭。
下面鍊接文章是針對頸椎病的自我康複方法,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7個動作教您告别頸椎病煩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