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死前的一個連環計?“亂世之所以成詩是因為它和愛情一樣,轟轟烈烈,百轉千回”,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諸葛亮死前的一個連環計?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前言“亂世之所以成詩。是因為它和愛情一樣,轟轟烈烈,百轉千回。”
東漢末年,董卓被其義子呂奉先刺死于長安,為大漢拉下了最後的帷幕。霎時間烽煙四起,各路英雄豪傑互相角逐,一出精彩的群雄争霸就此展開。
曹魏大軍占領邺城,熊軍百萬,率先稱帝。曹孟德内有“奇士”郭嘉、荀彧出謀劃策,外有夏侯惇、曹洪披荊斬棘,風頭可謂一時無二。
“二十四年興大業,龍蟠虎踞在江東”。東吳憑借易守難攻的地理優勢也在孫權的管理下井井有條,名噪一方。
而此時,坐擁“關張”二位神将的未來的的蜀漢開國皇帝正在“三請”一位“出世高人”。此時侯在門外的他絕對想不到這位“諸葛村夫”将在這亂世當中掀起怎樣的波濤駭浪。
曹操曾這樣說:“劉備不足為懼,吾實懼諸葛亮耳。”
孫權也曾這樣說過:“諸葛亮具異人之略,若效于江東,吾不愁大事不成也。”
然而就是這麼一位名流青史的千古奇才,在53歲時就英年早逝,令人倍感惋惜……
初出茅廬,一戰成名建安六年,司馬徽示意劉備去請世外高人“卧龍先生”。
諸葛亮指點道:曹操現在确實是雄霸一方,咱們不能和他硬剛。但可以挑軟柿子捏啊,我看那個益州就不錯,不僅地理條件得天獨厚,而且物産豐富,關鍵是劉璋昏庸懦弱,沒有啥民意,你就搖着漢室宗親的大旗,相信很快便能占領荊州和益州。
同時諸葛亮指出,江東人才輩出,卻也忌憚憎惡曹魏勢力已久,屆時若是能聯合江東勢力一齊攻魏,怕是可以勢如破竹。
妙極,聽到這裡劉備忍不住拍手叫絕。
這便是後世津津樂道的《隆中對》。此後諸葛亮便出山幫助劉備争奪天下。其中第一站便是與曹魏的夏侯惇在博望坡對持。
諸葛亮示意劉備佯裝敗退,并且燒毀自家營寨,适當的示弱也是一種強大,因為可以讓對手死于自己的驕傲自溢。果不其然,魏軍判斷失誤,被劉備的伏兵殺個措手不及。
憑借著名博望坡戰役一舉成名,之後蜀軍便真的勢如破竹,赤壁大戰後,三國鼎立,曹魏大軍元氣大傷,蜀軍一舉揚名天下。
“天妒英才”這個魔咒似乎在亂世中格外靈驗,郭嘉就活了37歲,周瑜死的時候才35歲,越聰明的人好像壽命越短。
網絡上有觀點稱諸葛亮可以活到83歲,這個年紀在醫術不發達的古代可以說是非常長壽,難怪他這麼自信滿滿地幫劉備收複天下,因為就算是熬,也可以把曹吳的首領熬死!
就在大家都以為“知天命”的諸葛亮可以逃過這一魔咒時,他卻因為做了這三件事情,而慘遭折壽30年。
“鞠躬盡瘁身先死” ——執意輔佐劉禅反而把自己累死大敗東吳後,劉備在白帝城病危。統一大業遙遙無期,二弟三弟之仇未報,此時的病榻上的劉備有種深深的無力感,悲痛、仇恨、失望,更多的是一種不甘。
曾經的桃園三兄弟如今隻剩他孤身一人,曾經意氣風發的少年如今已佝偻白發,想起曾經和卧龍先生暢談的那個夜晚,那些抱負,那些理想,如今還遙遙無期,他怎甘心就此撒手人寰。
于是他叫來了那個羽扇綸巾的先生,那個他最信任的,唯一可以寄托重任的人。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劉備緊握着諸葛的雙手,眼淚滾滾地往下流。
你才華比魏文帝曹丕還要多十倍,有你在,蜀國必定能安定下來。我有一個不争氣的兒子,如果還有救的話,請先生多多費心,輔佐他成為一個好皇帝,如果确實爛泥扶不上牆,先生你就自己看着辦吧。
諸葛亮淚流滿面地跪在劉備床前,握着老大哥的手,發誓要竭其一生輔佐劉禅,保蜀國無恙,安大地之康。
劉備去世之後,諸葛亮恪盡職守,兢兢業業,事無巨細地安排内外,毫無保留地教導阿鬥,期盼着他可以做一個明君。
隻可惜阿鬥終究是扶不起來,奸懶讒猾,聽信讒言,無所作為,諸葛亮多次上言婉言勸解,其中就包括傳頌至今的《出師表》。
“願陛下托臣以讨賊興複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為了完成先帝的大業,收複中原,諸葛亮北伐數次,苦心經營,然而蜀國兵力卻仍然大大不如曹魏,東吳,而且後期能打的蜀将也是屈指可數,隻剩馬岱等人苦苦支撐……
武将跟不上,謀士也沒有新鮮血液。魏國後期還有司馬家族,杜預等人,而蜀國說得上名的還是隻有諸葛亮和姜維,每天007(指的是0點上班,0點下班,每周工作7年,稱之為007工作制)式的工作,鐵打的身體也吃不消,更何況在那個各方面條件都跟不上的亂世。
每天頂着好大哥臨死前的偉大使命,一睜眼就是繁重的工作,朝堂内外事無巨細都要喊“丞相”“丞相”,幾乎事事都要親曆親為。老大哥那個傻兒子每天隻會說着:“一切全憑相父做主”。
一次次的北伐,一次次的铩羽而歸,諸葛亮真的是一輩子都在為劉備收複漢室的理想而奮鬥。
蜀國糧草運輸不到位,他就發明了“木流牛馬”以解燃眉之急,蜀國人才不濟,他就憑借他的三寸不爛之舌說服孫權,吳蜀聯盟,共同北伐。
一次次的心力交瘁,一次次的腦力與體力的鬥争,不斷地侵蝕着他的身體,終于這位“強大”的偉人病倒在了五丈原。
錯信馬谡失街亭—— 用人失誤把自己氣死蜀軍大敗的一個轉折點便是著名的“街亭之戰”。
在一次北伐曹魏的戰争中,諸葛亮命和他親如父子的馬谡鎮守街亭,臨行前他告訴馬谡,“街亭雖小,關系重大。它是通往漢中的咽喉。如果失掉街亭,我軍必敗。”還指示他要在靠近水源的地方安營紮寨。
可惜馬谡狂妄自大,不聽勸言,自主主張在無水源無糧道的街亭山上部署大軍,最後被魏軍團團圍住,不攻自破。
不僅導緻了蜀軍大敗,而且對整個戰局影響也頗深,緻使諸葛亮不得不退回漢中,也暗示了後期的北伐無望。
諸葛亮眼含淚水,看着一身囚衣的馬谡,痛苦萬分,一是因為眼前的這個人,和他的關系親近如父子,但是他違反了軍紀,自己不得不下令斬殺他以正軍法。
但是他更心痛的是街亭的失守,他的理想,主公劉備的理想,似乎都已遙遙無期。
“揮淚斬馬谡”對諸葛亮可謂是在身心上都帶來了巨大的創傷。
曾幾何時,他以為馬谡可以幫助自己完成大業,對馬谡傾囊相授,沒想到正是這個“知己”竟然為了逞一時之快把他苦心打來的街亭拱手讓人,實在讓人唏噓。
街亭的丢失,是蜀國國力下降的轉折點,也标志着收複中原夢想的破裂,因為自己的錯信,諸葛亮親手斷送了蜀國的未來,也滅掉了最後的那一點點希望。
“知天意,逆天難”— 殺戮太重終成心魔如果說前面兩件事隻是給諸葛亮帶來了很重的精神壓力,不至于讓他折壽30年,那麼最後一件事就是他折壽的重要原因。
古人好蔔星卦,常以龜殼占蔔,信天意,知天命。中國曆史上從來不缺算卦的“天人”,但是當有人去求“天人”算命,特别是算國運的時候,這些“天人”都不敢透露太多,怕折陽壽。
正所謂天機不可洩露。但是諸葛先生非想着逆天改命!
第一次便是《隆中對》,當時魏軍強盛,勢不可擋,不可匹敵,天下統一已經是大勢所趨,但是他卻憑一己之力阻攔這個進程,部署了如此周密而又嚴謹的計劃,硬是讓本該統一的曹魏天下生生地變成天下三分。
此後的“草船借箭”、“火燒赤壁”,“水淹七軍”雖都是為後人津津樂道的天計,但是這幾次戰役中多少戰士命喪黃泉,又有多少百姓流離失所!
哪裡有戰争,哪裡就會有鮮血,百姓民不聊生,到處生靈塗炭。
今人隻知道關羽授丞相之意水淹七軍,擒于禁,殺龐德,好不威風,卻不知那七個縣的老百姓是如何被活活淹死的!
今人隻知道諸葛亮七擒孟獲仁義道德,卻不知在第七次戰役中,他諸葛亮活活燒死了3萬“藤甲軍”!看着那些可憐的戰士在烈焰中哭嚎哀叫,諸葛亮不禁歎道,此雖有功于社稷,然必損我陽壽!
這些無辜的百姓就應該成為戰勝的犧牲品嗎?就應該成為他諸葛亮收複中原的陪葬品嗎?
我想諸葛亮心中應該也是糾結的,矛盾的。他可以仁義到對孟獲七擒七縱,他也可以忠義到為了堅守對老大哥的承諾而奮鬥終身,至死不渝,這樣一個忠肝義膽,心系百姓的孔明先生怎麼可能不去關心這些百姓的死活呢?
他的心中應是倍感煎熬,一面是自己還未完成的大業,另一面是人民百姓的哀嚎,他的内心備受譴責,萬分痛苦。
正是這三件大事,緻使其身心受到極大損傷,折損了陽壽30年。
預感自己大限将至,擺上七星陣為續命諸葛亮的最後一次北伐,遇到的是他的一個老朋友,司馬懿。
此時的司馬懿已經不再是那個被空城琴音“吓退”的機靈鬼了,此時的他已然是一個更加老奸巨猾的狐狸。他知道正面和諸葛亮抗衡,勝算不一定大,但傷亡并不會少,于是他隻守不攻,拖延時間。
蜀軍糧草一天天的減少,諸葛亮的身體也一天不如一天,他感到自己大限将至,于是便用古法,擺上七星陣,想此以續命。
傳說虔心擺下七星陣,七星燈在七天之内不熄滅,便可跟上天再借得幾年壽命。
然而中途魏延不顧士兵阻攔執意闖入丞相帳中,主燈随風熄滅,此時諸葛亮才是真正的意識到“天意不可違”。
可是一切都為時已晚。他終于也要追随老大哥而去了。
“史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者,唯諸葛亮能為之。”這是康熙帝對諸葛亮的評價,如今,諸葛亮依然成為了智慧,忠義的代名詞。
曆史就如一條長河不斷地向前流動,我們就如同一顆顆沙礫靜靜地躺在河流中,被它流逝,看着它滾滾向前。河流不會沙礫而改變方向,但是會因為某些閃閃發光的沙礫而變得格外迷人,熠熠生輝。
倘若曆史再次回到那個風雲詭谲的年代,再給孔明一次機會,他還會選擇當初的選擇嗎,他會後悔傾盡一生扶持那個扶不起的阿鬥,嘔心瀝血地去實現當初的理想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