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外徑千分尺怎麼校準

外徑千分尺怎麼校準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7 17:27:13

外徑千分尺怎麼校準(千分尺的使用和校準)1

概述

  • 特點:符合阿貝原理、精度高、使用方便。
  • 阿貝原理:被測量線應與測量線相重合或在其延長線上。
  • 外徑千分尺的分度值一般為0.01mm和0.001mm,移動量為25mm。
  • 有測力裝置,保持恒定的測量力。

分類和結構

外徑千分尺怎麼校準(千分尺的使用和校準)2

外徑千分尺怎麼校準(千分尺的使用和校準)3

外徑千分尺怎麼校準(千分尺的使用和校準)4

外徑千分尺怎麼校準(千分尺的使用和校準)5

外徑千分尺怎麼校準(千分尺的使用和校準)6

數顯外徑千分尺

工作原理

運用螺旋副傳動原理,借助測微螺杆與螺母配合,将螺杆的回轉運動變為直線運動,從固定套管和微分筒上讀出長度尺寸。

讀數

讀數原理:微分筒讀數以固定套管的縱刻線為基準線,縱刻線上下有50個分度,每個分度為0.5mm。微分筒圓周刻有50個等分,測微螺杆的螺距為0.5mm, 微分筒旋轉一周。微分螺杆移動0.5mm,微分筒旋轉一個分度時(1/50轉)測微螺杆移動0.01mm。

讀數舉例:

外徑千分尺怎麼校準(千分尺的使用和校準)7

校準和技術要求

  • 按現行有效版本JJG21-2008
  • 主要校準設備

3、4等量塊(專用量塊)

平面平晶、平行平晶、刀口尺

  • 專用測力儀

1、外觀和各部分相互作用:目力觀察和手動試驗

2、測微螺杆的軸向竄動和徑向擺動:手感檢查

必要時使用杠杆千分尺檢查( 要求≤0.01mm)

外徑千分尺怎麼校準(千分尺的使用和校準)8

3、測力:用分度值不大于0.2N的專用測力計

測力應為(5~10)N

4、微分筒錐面的端面棱邊至固定套管刻線面的距離:

用0.4mm的塞尺置于固定套管上比較測量( ≤ 0.4mm )

5、微分筒錐面的端面與固定套管毫米刻線的相對距離:

當測量下限調整正确後,讀取微分筒的零刻線與固定套管縱 向刻線右邊緣的偏移量

要求:壓線≤0.05mm 離線≤0.1mm

6、測量面的平面度:用平面平晶以技術光波幹涉法

對于後續校準的可用刀口尺以光隙法

要求: 外徑千分尺 ≤0.6um

壁厚、闆厚千分尺 ≤1.5um

數顯外徑千分尺≤0.3um

7、數顯外徑千分尺的示值重複性:

在相同條件下重複測量5次分别讀數,以最大與最小讀數差确定

要求: ≤1um

8、兩測量面的平行度:測量上限至100mm用平行平晶檢查,或可用量塊檢查。

采用量塊時,其4塊尺寸差為1/4螺距,每個量塊以其同一部位放入下圖所示的測量面間的4個位置上分别讀數,以四組差值中最大值來确定。

外徑千分尺怎麼校準(千分尺的使用和校準)9

要求:見下表

外徑千分尺怎麼校準(千分尺的使用和校準)10

千分尺示值的最大允許誤差及兩測量面的平行度

9、示值誤差:

外徑(壁厚、闆厚)用5等量塊,數顯用4等量塊校準,或用千分尺專用量塊。

在測量範圍内均勻分布5點放入量塊直接測量。

(A 5.12, A 10.24, A 15.36, A 21.50, A 25.00)

A—測量下限值

示值誤差要求見上表

10、數顯千分尺的細分誤差:在任意位置上,沿測量方向轉動微分筒,每間隔0.04mm檢查一次,共計12次,分别讀出各受檢點數顯值與微分筒讀數值之差,以其最大差值确定。

要求≤±2um

11、校對用量杆(尺寸及變動量):

外徑:在光學計或測長機上用4等量塊以比較法

數顯:在光學計或測長機上用3等量塊以比較法

外徑千分尺怎麼校準(千分尺的使用和校準)11

尺寸:如圖所示5點中最大偏差

變動量:如圖所示5點中最大與最小尺寸之差

外徑千分尺怎麼校準(千分尺的使用和校準)12

千分尺校對用量杆的尺寸偏差和變動量

正确使用和注意事項

  • 測量前應将測量面及被測件擦試幹淨,等溫2H(20℃±5)
  • 千分尺的零位調整
  • 千分尺兩測量面與量塊接觸時,要使用測力裝置,不要轉動微分筒,以測力裝置的棘輪斷續響3聲讀數為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