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範縣鄉村建設

範縣鄉村建設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9 13:35:5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2020年5月,遍地鮮花盛開之際,我到貴州遵義采訪。在去往竹元村的路上,車子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拐來拐去,竹元村駐村第一書記謝佳清不失時機,在車上就給我們講起她的扶貧經曆。她所講的扶貧故事,讓我深受感動。我想,竹元村完全可以成為一個美麗鄉村的旅遊目的地,能在竹元村住一晚就好了。因日程安排緊,我們未能如願,但在心底留了一個念想。

兩年之後,今年端午節期間,我又來到了竹元村。我在駕校的一間宿舍住下,一住就是12天。竹元村平均海拔高度在1100米以上,氣候清爽宜人。“白雲生處有人家”,每天早上,都有雲霧在山間缭繞。雪白的雲霧有時不但遮住了村委會辦公樓旁邊一座挺拔的小山,還鋪展在辦公樓前面的文化廣場上。

我在竹元村期間,謝佳清在繁忙的工作之餘,差不多每天都會抽出時間跟我聊一會兒。除了在她的辦公室裡聊,她還曾冒着連綿的小雨,帶我在山間行走。竹元村全村共41個村民小組,我們幾乎都走遍了。謝佳清對組組戶戶的每一個村民都很熟悉。我們邊走邊聊,走到哪裡都有聊不完的話題。

謝佳清原是貴州省遵義市人民檢察院警示教育科科長。2015年7月,經過檢察院的選拔和推薦,她來到彙川區芝麻鎮的貧困村新民村,當上了駐村工作組組長、第一書記。一在村裡落腳,謝佳清就全力以赴投入到緊張有序的脫貧工作中。在各方的大力支持和協助下,經過謝佳清和全體村民的共同努力,隻用了七八個月時間,新民村的人均收入就達到了脫貧标準,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

既然已經完成了駐村幫扶脫貧的任務,謝佳清可以理所當然地回到檢察院工作,并可以天天回家,過方便而舒适的城市生活了。然而,就在這時,芝麻鎮竹元村的駐村第一書記因事回城了,急需另派一人去竹元村接替第一書記的工作。檢察院的領導考慮到謝佳清駐村工作成績突出,并積累了駐村工作的經驗,就征求她的意見,希望她能去竹元村當第一書記。

謝佳清說:“既然黨組織信任我,那就去!”領導叮囑說:“竹元村是深度貧困村,脫貧攻堅的難度不小,你要做好心理準備。”

竹元村地處三山夾兩溝的深山老林,總面積18平方公裡。村裡不通公路,附近連簡易的硬化路都沒有,隻有一些坑坑窪窪的沙石路。從遵義市區到竹元村的直線距離不過幾十公裡,可送謝佳清去竹元村的越野車在險峻的山裡繞來繞去,颠簸5個小時才到目的地。他們早上出發,到竹元村時已近中午。

村裡的老支書向謝佳清介紹竹元村的基本情況:竹元村937戶,4729人。建檔立卡貧困戶407戶,1847人。截止到2015年,年人均純收入876元,離脫貧标準差得很遠。老支書說,别看竹元村偏僻貧窮,當年紅軍四渡赤水時,一隊紅軍曾在竹元村露宿住過一晚呢。紅軍還向一戶姓楊的村民家借過五石包谷,并打了借條。謝佳清聽得眼睛一亮,問道:借條還在嗎?老支書說,楊家搬家時,把借條弄丢了。謝佳清說,借條可以證明竹元村人民對革命的貢獻啊,丢失太可惜了!

老支書建議謝佳清去村裡的水窖那裡看看。那個水窖是謝佳清任職的檢察院幾年前幫竹元村建的。他們在雜草掩映、亂石嶙峋的山路上向上攀登,半個多小時才見到建在山坡上的水窖。水窖是一座用鋼筋水泥建造的正方體容器,窖口蓋着一張半米見方的水泥蓋闆。老支書指着刻在水泥蓋闆上的字讓謝佳清看。謝佳清看了,眼裡漸漸湧滿了淚水。蓋闆上刻的是:“吃水不忘共産黨”。字像是在水泥蓋闆剛剛打成時用幹樹枝刻畫上去的,一筆一畫清晰可見。這就是革命老區的人民,他們銘記着每一件幫助過他們的小事。那一刻,謝佳清想到自己也是一名入黨20多年的共産黨員,想到當年在黨旗下的莊嚴宣誓。她暗下決心:要在竹元村留下來,再苦再難也要留下來,一定要幫助竹元村的村民戰勝貧困。

“牽牛要牽牛鼻子”,要使竹元村脫貧,必須抓住關鍵問題。在竹元村上任後,謝佳清換上最普通的衣服,穿上輕便的旅遊鞋,背起女兒淘汰下來的舊書包,和村幹部一起,每天在大山裡奔波,到每個村民小組實地調查。路比較遠的地方,她就坐村幹部的摩托車前往。山路寬不到1米,有的路段一側是峭壁,另一側是深淵,摩托車在碎石頭上颠簸,很是驚險。謝佳清對村幹部說:“隻要你們敢載我,我就敢坐。”在山路特别陡的地方,連摩托車都不能騎。謝佳清隻能由村幹部在前面引路,她手腳并用,一點一點往上爬。

經過反複調查研究,謝佳清和村幹部們得出一緻的看法:竹元村之所以長期陷入深度貧困,最關鍵的卡脖子問題是道路不通。關山重重,溝壑縱橫,因不能行車,竹元村幾乎處在與外界隔絕的孤立狀态。冬天取暖要燒煤,村民們隻能用背簍裝煤翻山越嶺往家背。一戶村民要蓋房子,隻能借助馬匹的力量一趟一趟往山裡馱磚瓦。在山裡生長的杏子、桃子、李子等時令水果和時鮮蔬菜等,因為運不出去,無法打開銷路。正如竹元村的村民說的那樣:“山高坡陡窮得很,走親訪友路難行。”

找到貧困發生的症結所在,謝佳清在和駐村工作組、村幹部以及從市裡請來的專家共同制訂脫貧攻堅規劃時,就把修路放在了規劃的首位。他們制訂的規劃從實際出發,重點突出,切實可行,很快得到了批準。規劃有了,但要把規劃落地,使天塹變通途,談何容易!

修路時,須由各村民小組的村民把自家門前的小路修成寬度和厚度夠标準的毛路,才能由專業的築路隊加以硬化,變成永久性的水泥路。對一些不願修路的村民,謝佳清逐戶登門去做思想工作,苦口婆心地說:“隻有路通了,咱們的子孫後代才能越走越好呀。”

就這樣,在全體村民和築路隊的通力合作下,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所有規劃藍圖中的路都修通了。不但修通了村裡通向城鎮的19.8公裡公路,村内還實現了組組通、戶戶通。原來全村隻有不到兩公裡的硬化路,到2018年,全村的硬化路總長達到62.7公裡。“通組連戶都硬化,車子開到院壩頭”,村民們過年時在新編的花燈調裡唱道。

修路隻是竹元村脫貧攻堅的建設項目之一,同時推進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和民生工程項目,還有30多項。區水利局幫助修水庫、建水廠;供電局幫助更換電線杆、架設高壓線;教育局幫助建學校、幼兒園、教師周轉房;衛健局幫助建衛生室;網絡通信公司負責建通信基站等等。各路大軍齊聚竹元,在進行一場“集團式沖鋒”。一時間,炮聲隆隆,機器轟鳴,熱火朝天。

在這場戰鬥中,謝佳清處在全天候工作狀态。可能因為過于緊張,也過于勞累,她的身體出現了不适,腹部陣陣作痛,動不動就有力不從心之感。她到醫院一查,是子宮癌前期病變。醫生建議她馬上住院動手術,可是謝佳清有自己的打算。全村的脫貧攻堅正處在緊要關頭,她作為大家的主心骨,此時怎能離開工作崗位?她問主治醫生,能不能通過吃藥保守治療?醫生說,藥物治療不是不可以,隻是藥物的副作用比較大,長期服藥對腎髒和肝髒都有傷害。為了不離開工作崗位,盡快打赢竹元村的脫貧攻堅戰,謝佳清堅持選擇藥物治療。回到竹元村後,她瞞下自己的病情,一邊悄悄吃藥,一邊照常工作。藥物治療持續了八九個月時間,最後一次活檢報告出來,醫生打電話告訴謝佳清病竈消失的好消息。未等醫生把話說完,她已喜極而泣,淚流滿面。

種核桃,是整個芝麻鎮曾經引進的脫貧項目之一。由于之前的核桃種苗不合格,核桃樹栽下六七年了,一直不見挂果。當地村民因此得出結論,此地不适合種核桃。還在新民村當駐村第一書記時,謝佳清就請教了核桃種植專家,并請專家化驗了土質,證明當地完全可以種核桃。經過論證,在竹元村上報的40多項脫貧規劃項目中,種核桃繼續作為一項列了進去。

第一批種300畝核桃的指标批下來後,謝佳清選擇在灣子村民小組種植。灣子小組種下的核桃樹,當年就挂了果,村民高興極了。除了種核桃,謝佳清還在村裡扶持開展了養牛、養羊、養兔、養雞和種紅高粱、種脫毒土豆、種中草藥等多種養殖和種植項目。到2019年,全村人均純收入迅速提高,超過了國家規定的脫貧标準。

謝佳清帶領竹元村的村民脫貧,并不滿足于物質上的脫貧。她放眼長遠未來,還極力幫助村民在教育、文化和精神上實現脫貧。她創辦幼兒園,改善村小學辦學條件,提高教育質量。她還為教師建居家式宿舍,創辦法治和道德大講堂。

經過走訪調研,謝佳清了解到,全村有70多名在外地上學的貧困家庭的學生需要資助。她發動一些企業結對幫扶,籌集了30多萬元經費,幫助這些學生安心就讀。

謝佳清偶然聽村幹部說,村裡有個叫蔡琴的姑娘,初中畢業後被一所民辦高中錄取。學校一年的學費需要1萬多元,可蔡家還有3萬元無息扶貧貸款沒有還清,哪裡還能拿出1萬多元為她交學費呢?無奈之下,剛剛年滿16歲的她隻好放棄學業,帶着多病的父母,到附近的仁懷市打工掙錢還貸款。

得知蔡琴在一個賓館裡當服務員,謝佳清和村幹部驅車去找蔡琴,跟她談心,希望她能繼續上學。蔡琴說:“謝書記,我回不去。”謝佳清問為什麼。蔡琴說:“我要靠打工掙錢還清貸款,并養活一家人。”

她們正在交談,賓館的經理過來了。謝佳清同經理講了蔡琴家的困難情況,說她此行的目的是希望能讓蔡琴繼續上學。沒想到,經理為謝佳清一心為民的舉動所打動,慷慨解囊,答應為蔡琴家還清3萬元貸款,并支持蔡琴繼續上學。緊接着,謝佳清為蔡琴聯系學校就讀。家裡沒了後顧之憂,又可以重返校園,蔡琴感動得抱住謝佳清大哭。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隻用了兩年多時間,竹元村繼修通了道路後,接着通了高壓電,通了自來水,還通了網,通了車,通了商,變化翻天覆地,面貌煥然一新。不少人家拆掉舊房,蓋成别墅式的新樓房。過年期間,在全村院壩停放的小轎車就有100多輛。

竹元村的變化和謝佳清的事迹被電視和報紙報道,謝佳清的父親看到了。老人家很吃驚,甚至有些疑慮。他跟女兒說要到竹元村親眼看一看。謝佳清接父親到竹元村後,父親不住在村委會,堅持住進山溝一戶村民家裡。他在村裡住了一段時間,通過觀察和走訪,看到竹元村的現狀,聽到村民的評價,才打消了疑慮。

謝佳清的付出赢得了村民的愛戴。初夏的一天早上,一個小女孩雙手捧着幾顆紫紅色的楊梅,在村委會門前台階下的文化廣場邊久等。有人問她等誰,她羞怯地說,在等謝書記。謝佳清聞訊,趕緊從辦公樓裡走出來去見小女孩。小女孩說,這是她家的扶貧楊梅樹上最早成熟的幾顆楊梅,她的爸爸媽媽說,一定要送給謝書記嘗一嘗。謝佳清說:“好孩子,謝謝你的爸爸媽媽,這幾顆楊梅我一定要收下。”

6月11日,在我到竹元村住的第八天下午,謝佳清帶我去山上看望一位孤寡的村民。下山時,我們路過另一戶村民的院壩門口,這家是70多歲的老兩口。老大爺從院壩裡走過來,熱情邀請謝佳清和我到他家坐一會兒。謝佳清說回村委會還有事,就不去家裡坐了。我們走出十幾米遠,老大爺突然招手喊我們回去。

原來是老大娘聽說謝佳清來了,一定要見見她,跟她說幾句話。老大娘一見謝佳清就問:“謝書記,聽說你要走?”謝佳清說:“大娘,我不走。”老大娘說:“你千萬不能走啊,你要是走了,我這個老婆子會哭的。”說着,就用手背抹眼淚。見老大娘流淚,謝佳清的眼睛也濕潤了。她拉住老大娘的手說:“大娘您放心,脫貧完成了,我還要和大家夥一起搞鄉村振興!”

是的,謝佳清在竹元村當駐村第一書記已經6年多了。每次輪崗期滿,她都寫申請要求留下來,要和竹元村的村民繼續共同奮鬥。我看到的是她在2021年4月20日向遵義市委組織部遞交的第四份申請書的複印件。她在申請書中寫道:“為了鞏固和拓展竹元村的脫貧攻堅成果,在鄉村振興中取得更好成績,我願意貢獻出自己的綿薄力量,争取把竹元村建設得更好。”

原刊于《 人民日報 》( 2022年07月18日 第 20 版)

範縣鄉村建設(争取把竹元村建設得更好)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