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時光如潺潺流動的溪水

時光如潺潺流動的溪水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03 21:30:16

記得在《見字如面》的一期節目中,大家都很熟悉的台灣演員歸亞蕾曾經朗讀過一篇《我交給你們一個孩子》,委婉而略帶傷感的文字在這位實力戲骨飽含深情的演繹之下,深深觸動着現場觀衆們的心。

這篇文章是台灣著名散文家張曉風寫給這個世界的,文章主題是關于孩子的,它沒有訴說什麼大道理,也沒有提出什麼教育觀點,它隻是道出了天下父母在把孩子即将交給這個世界時的心聲。

時光如潺潺流動的溪水(如果生活是讓人回味的)1

張曉風在大學與書友們做交流

文中這樣寫道:

“那是好多年前的事了,那個早晨是他開始上小學的第二天。

我其實仍然可以像昨天一樣,再陪他一次,但我卻狠下心來,看他自己單獨去了。

他有屬于他的一生,是我不能相陪的,母子一場,隻能看作一把借來的琴弦,能彈多久,便彈多久,但借來的歲月畢竟是有其歸還期限的。

他歡然地走出長巷,很聽話地既不跑也不跳,一副循規蹈矩的模樣。我一個人怔怔地望着巷子下細細的朝陽而落淚。”

我們都讀過朱自清的《背影》,那是兒子對父親的緬懷,而這篇卻有着與其異曲同工之美,同樣是叙述别離之情,但字裡行間卻滿懷躊躇與彷徨,這種不安恰如其分地展現了一位母親對孩子的關愛之心,它充滿着矛盾與沖突,但同樣也飽含着深深的期待與祝福。

從那一刻起,我開始關注張曉風這位女作家,她的文字着實讓人沉醉。

張曉風,1941年出生于浙江金華,8歲随母親一起赴中國台灣,畢業于台灣東吳大學,曾執教于該大學及香港浸會學院。餘光中曾稱其文字“柔宛中帶剛勁”,将之列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

有人說,“她的作品是中國的,懷鄉的,不忘情于古典而縱身現代的”,尤其以她的散文最為知名,有多篇作品入選中學生的教科書,這本《鄉音千裡》散文集,也是推薦給廣大中學生的課外讀本。

時光如潺潺流動的溪水(如果生活是讓人回味的)2

《鄉音千裡》:推薦給中學生的課外讀本

因為家有初中生的緣故,不由自主地要仔細品讀一番,自己讀得好的文章才能更好地與孩子做交流。

現在,大家有一種普遍的感覺就是語文測試很難拿到高分了,一不小心作文來個偏題,閱讀理解老是找不到北,報了輔導班也依然起不到好的效果。

其實并不是語文難學,而是孩子們讀得書還不夠透。有句話說:“書讀千遍,其義自見”。

我們往往陷入到應試的困境中,卻從沒有想過孩子是否讀懂了書,最後隻落得家長和孩子一樣心累的結局。

多讀散文對孩子的寫作是大有裨益的一件事,尤其是細節的觀察與描寫,人物情感的對比與烘托,在名家名篇裡浸潤久了,自然就能開悟了。

《鄉音千裡》這本書裡,用帶着富有生命力和傳統國風的文字,仿佛為我們掀開了一副絢爛的人生畫卷,你可以在畫中感受到各種不同的故土情懷、個人境遇,最重要的是它讓你體會到了生活中那些不經意的點滴真實與美好,即使我們匆匆走過,卻也難忘那些逝去的光陰與情愫。

時光如潺潺流動的溪水(如果生活是讓人回味的)3

時光太美,美到無論怎麼看都覺得浪費

01 人生最精緻的聊天莫過于書寫

古人雲:“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讀書其實也是一種聊天的方式,對于默默耕耘的寫作者,這大概就是最好的溝通。

張曉風在書中提到了韓愈的一首詩,

“此日足可惜,此酒不足嘗,

舍酒去相語,共分一日光。”

乍一看,簡短的詩句很是郎朗上口,我們可以捕捉到古詩獨有的韻味,但是往往看過之後也不再駐足停留。

然而,經過一番解讀後的詩句,它變成了一首通俗易懂而又耐人尋味的抒情散文,

“可珍惜的是今天這“日子”啊!

那淡薄的就又有什麼好喝的?

放下酒杯且來聊聊吧,

讓我們一起分享這一日時光。”

當看過這段文字後,我們似乎能夠理解到文人墨客談笑間的潇灑從容,那是一種多麼惬意的溝通體驗,把朋友間的深厚友誼全滲透到了文字裡。

我想大多數人都喜歡和朋友聊天,作者本人也是如此,她認為使生活芳醇酣暢的方法永遠是聊天而不是飲酒,這一點就非常适用于廣大的女性朋友。

如果不能當面聊,我們可以在電話聊,如果相隔太遠,現代的通訊方式如此之多,大可以用上微信、視頻等方式來聊,當然,書信也是很好的選擇,隻不過現代人大多不再使用,但是我們不能因此就判定這種傳統的聊天形式就将退出曆史舞台。

時光如潺潺流動的溪水(如果生活是讓人回味的)4

何不把聊天過得更精緻些

記得,曾經在成都旅遊時,就路過一家特色郵局,裡面擺放這各式各樣的明信片,其中印有大熊貓圖案的明信片最是搶手,那憨态可掬的模樣讓孩子們迫不及待地寫下最美的語言,作為一份驚喜送給自己的好朋友們。

此刻,他們應該能感受到文字帶來幸福與快樂,他們也會相信收到祝福的朋友,會欣然接受這份異地寄來的珍貴禮物。

我的家裡至今存放着一堆厚厚的明信片,上面全是學生時代的紀念,現在讀起來,都會忍不住地發笑,原來年少時的言語竟是如此稚嫩與直白。

比如,“你看起來不愛說話,希望你可以更快樂;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張明信片,今天你過生日,我把它送給你了......”

不可否認的是,這些語言是格外真實的,它們儲藏着所有關于青春的記憶與友誼,那是彌足珍貴的。

如果,我們的文字被人珍藏,足以說明在對方心中的分量,如果擁有這樣的朋友, 該是多麼幸福的事。

總之,不管說話給人聽或聽别人說話,都是件萬分快樂的事,當然要把這件快樂的事變得精緻而深刻,那麼不妨記錄下來,讓它镌刻在記憶中,久久回味。

時光如潺潺流動的溪水(如果生活是讓人回味的)5

明信片上載滿了朋友間的親切回憶

02 綿綿不絕的鄉情是對生命的盛贊

當詩仙李白寫下“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樣傳誦千年的佳句時,中國人的借物思鄉俨然成了一種文化儀式,它将故土家園的愛戀植入到了每一個華夏兒女的骨髓裡。

去年12月,張曉風在接受新華社專訪時談到,早期在東吳大學讀中文系時,唐詩宋詞對自己的影響最大,漢語之美是她最深的寫作動力。

雖然如今年事已高,但張曉風還是覺得有很多事要做,比如用寫作向年輕人诠釋老祖宗留下來的文化遺産。

她說:

“年輕人離我們的文化傳統越來越遠。如何诠釋好祖宗留下的文化遺産,讓年輕人明白,是我現在最想做的工作。”

“忘記了這個字,就是忘記了我們本來就有的對春天、對花開、對自然的一種感受。所以,從字到思想的诠釋和聯結,對激活傳統很重要。我必須要用現在的話,把隐藏的意義說出來,把它們的美好說出來。”

因此,她的文字裡自然少不了對家鄉的熱愛,對生命的涓涓深情,尤其是對大自然的描寫,讓我們看到一個遊子對祖國山河的深情回望。

書中這篇《常常,我想起那座山》中,張曉風寫出了一句很有分量的話,“是中國人,就從心裡想要一座山。”

中國人對山是特别有情懷的,孔子心中有座泰山,李白的詩中有座敬亭山,不知道每個人的家鄉是不是也有一座山?

我一直認為背靠青山綠水長大的孩子們是幸運的,他們生來對自然界會有親切感,因此就更有一種大山般的韌性。

時光如潺潺流動的溪水(如果生活是讓人回味的)6

中國的山水永遠有一種隐藏的美

曾經在故鄉的小路上,看到一群結伴同行的孩子們,她們不過七八歲的樣子,背着書包興沖沖地上學去,然而他們的上學之路并不平坦,據說來去要一個多小時。

沒有父母的豪車接送,沒有快捷便利的自行車,大山裡的條件顯然比不了城裡,但是我分明看到的是這群孩子的快樂,他們被寬闊的山林所供養,行走在自由的空間裡不甚歡喜。

作者說,城市的景色不能說不好,隻是一覽無遺,坦然得令人不習慣。

現代人聽慣了“物競天擇,适者生存”這樣的道理,人們的神經總是不自覺被繃緊了,仿佛自己正介于适者與不适者之間,我們連自己生存下去的權利都開始懷疑起來了。

但是在山中,每一種生物都尊嚴地活着,巨大悠久的大樹,神奇尊貴的靈芝,古怪可愛的狗尾巴草,卑微如匍匐結根的蔓草,以及種種不知名的各種植物,生命是如此仁慈公平。

甚至連沒有生命的,也和諧地存在着,土有土的高貴,石有石的尊嚴,倒在地上無人問津的菌子、筍子也能不顧一切地活起來。

在都市裡生活多年的人,一旦回到相别已久的家園,再疲憊的心都會瞬間抖擻起來,他們忘不了這山這水,這片哺育他們成長的土地。

時光如潺潺流動的溪水(如果生活是讓人回味的)7

遠離家鄉的親人摯愛這片土地

大山裡的人們最是質樸與可愛,記得一年夏天,回到父母的老家,大家都說要去爬一爬當地最有名氣的那座山,于是我們放棄開車,準備徒步上山。

走到半山腰,便已是大汗淋漓,水喝光了,沒辦法,隻好走出山路,尋找賣水的人家。好容易來到一戶農家的小店鋪,男士們驚喜地發現了啤酒。

于是我們問主人家可不可以賣,對方很直白地說:“你們要買可以,但是我要告訴你們,這些啤酒大概放了有一年多了。我這裡還有涼開水,你們随便喝。”

想來,對于居住在深山中的人,能出去一次遠門就不容易了,采購的物資當然要珍惜,哪怕放變質了,也舍不得随意喝。當然,他們甯願不賺錢,也不願意欺騙這些回老家看看的客人。

比起職場裡複雜的人際關系,家鄉的人們可不就是我們最親近的人,不管他們貧窮或者富有,

在山中,每一種存在的都是适者。

“樹在,山在,大地在。歲月在,我在,你還要怎樣更好的世界?”

回首群山,好一片深沉的故土,我們會珍惜的,我們會在這裡寫下屬于我們的曆史。

時光如潺潺流動的溪水(如果生活是讓人回味的)8

無限風光的大自然給了我們最好的世界

03 每一個孩子的心聲都值得我們細細傾聽

“我的小臉,是給媽媽KISS用的。”這是來自張曉風小女兒的心聲,也映襯這一個孩子天真無邪的心靈。

能用我們的身體去愛或被愛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成人的世界裡有太多“功利”觀念,我們身體每一部分的功能都被指定标明了。

也許隻有孩子吐露的聲音才是最真實并且毫無修飾的。

然而,作為父母,很多時候覺得自從有了孩子以後,生活變得壓力重重,對孩子的那份關愛也帶上了某種社會性質,你希望他獲得成功,獲得認可,能夠給我們帶來一種類似“阿Q”似的精神勝利。

因此,我們經常喜歡把自以為是的思想和觀念,企圖一股腦兒地灌輸到他們的内心,在這樣的攻勢之下,單純的孩子還能完整地保留一顆童心嗎?

時光如潺潺流動的溪水(如果生活是讓人回味的)9

孩子的表情是最真實的

昨天在朋友圈,看到了一件令人痛心的事情,九歲孩子因為老師讓寫檢讨,孩子感覺回去和父母交不了差,幹脆跳樓了。

群裡說什麼的都有,有人惋惜孩子,有人指責老師,還有人說家長管教還不夠嚴格,沒有培養孩子的堅強個性。

事實上,到底是現在的孩子們越來越脆弱了,還是父母們越來越不懂孩子呢?

書中有這麼一篇小短文,說的是孩子和媽媽去看電影,剛坐下,孩子突然問了一句話:

“媽媽,如果我看不懂,怎麼辦?”

媽媽心想着,孩子的下一句會說,“請媽媽講給我聽。”

然而,她想錯了。

孩子說:“如果我看不懂,請你也不要講給我聽。”

原來,在孩子的心中,瞎看瞎猜也比忍受别人轉述的故事好;原來,對于成長中的心智而言,錯誤也是一種權利,不容被剝奪的權利。

他可能因為堅持凡事自己來,就要多吃許多的苦,但是這有什麼關系呢?哪一個成熟的心靈不是這樣長大的呢!

一篇短短的對話,即被作者道破了父母在教育上的缺失,這在以往看到的散文裡不曾多見,而張曉風則用最生活化的語言告訴了我們,原來我們并不曾真正地去試圖了解自己的孩子,一個已經長大了的孩子。

羅曼.羅蘭說:“一個人隻能為别人引路,不能代替他們走路。”

之所以張曉風的文章,常見于中學生的課本及閱讀試題中,我想除了散文本身散發出的美之外,更重要的是它能夠讓文字引領學生們去思考,去體悟,去感知這個世界的一切。

有位知名的語文教師曾經和我說過,他認為語文這門功課要拿高分并不難,多看多聽多寫多體會就夠了。

這樣說來,做到這幾點不是很容易嗎?買一大堆書,刷一大堆題目就完事了,可是我們沒有想到那麼多的書和題目是不是真的帶給孩子内心的啟示和體會,我們往往是讓孩子做到了前面的三項,而忽視了最後的“多體會”。

日常的練習是必要的,但是讓孩子在文字中融會貫通地理解才是關鍵,即使依靠套路寫出了應試類的文章,考到了高分,可是當走上社會後,他還能寫出有分量有價值的文章嗎?那些精神食糧和文化精髓到底在孩子的腦海中還有留有多少位置?

時光如潺潺流動的溪水(如果生活是讓人回味的)10

孩子的思想不應被大人牽制

這裡要特别提到本書中摘錄的一篇作者寫給女兒的文章—“嬌女篇”。

一家人去公園賞花時,媽媽去買票,爸爸在擺弄相機的時候,女兒和同伴在門口等待的一瞬間,看到一隻蝴蝶自由地飛進了檢票口,這個情景被孩子猛然間捕捉到了。

于是,女兒對媽媽說:“蝴蝶不買票就進去了。”

媽媽順着孩子的話,緊接着說:““快點,你現在講的話就是詩,快點記下來。”

一花一葉,一蝶一浪,都可以輕啟某一扇神秘的門,可愛的童詩就此孕育而生,

“我們到佳洛水去玩,

進公園要買票,

大人十元錢,

小孩五元錢,

但是在收票口,

我們卻看到一隻蝴蝶,

什麼票都沒有買”

後來,這首詩登在報上的“小詩人王國”上,女兒也終于相信這是一首詩了。

孩子大了,又寫了一首詩送給了媽媽。

這位媽媽便是張曉風,在她潛移默化地支持下,孩子不僅領悟到了文字的美與韻味,也體會到了大自然的生靈趣味。

如果父母們真有什麼可以得意的,那就是看見兒女們的成長,他們像小雛鳥般振翅飛翔,漸漸地能跟我們一起盤桓上下,并且漸漸地既能出入青雲,也能縱身人世。

對于孩子,我們賜予他們生命,就要讓他們感知生命的美好,同樣也要嘗試生活中的苦惱,沒有酸甜苦辣的日子,不足以撐起一個完整的人生。

時光如潺潺流動的溪水(如果生活是讓人回味的)11

孩子也可以在文字裡體會生命的美好

我們不要再抱怨沒有給創造孩子最好的條件,擔心他飽受風雨。

“上天所給的一雙鞋,有兩雙膠鞋,天下哪裡不能去?鞋也可以是堂堂正正的行。”

有土的地方便有路,有水的地方便有航,人生,還能再求什麼呢?

張曉風的作品,讓我們感受傳統文化的過程中,也需要以一顆平靜的心到快速發展的時代節奏裡找到一絲絲的慰籍。

《鄉音千裡》這本散文集,我們可以反複體會的是,我們最愛的是生命中的什麼?是愛這方土地,愛這書寫的時光,還是愛與這個世界緊緊相連的人們?

想要尋找答案,那我們不如就在她的這本書中一起探尋吧!

對于我而言,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如果生活是一杯酒,我願意就在這杯酒中沉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