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思考知乎内容生态

思考知乎内容生态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9 19:38:40

思考知乎内容生态(一個内容社區的形成)1

作者:楊健楷

出品:遠川研究所科技組

2010年9月,國外問答社區Quora在中國互聯網圈逐漸為人所知,周源和他的創業夥伴思量許久,決心在中國做一個高質量的問答分享社區,但他們一直為這款産品的名字糾結不已。直到一天在三裡屯吃晚飯的時候,有人建議圍繞孔夫子兩千五百年前所說的”知之“取名,周源腦海中靈光乍現:産品的名字,定為知乎!

中國互聯網未來現象級的問答社區産品,就這樣誕生了。

2011年1月,知乎産品正式上線。創始團隊分頭邀請好友加入,其中不乏中國互聯網曆史的”活化石“人物。李開複在知乎上回答自己為什麼離開谷歌,張鵬在知乎上講述他和馬化騰的偶遇。這個隻有經過”邀請 認證“嚴密流程才能認真作答的問答社區,賬号立馬變得無比搶手,為獲得一個邀請碼,有人願出重金”收購“。

很快,發展兩年後,知乎迎來了一個轉折點。

這個小而美的社區增長遠超周源預期,剛上線的時候,一位投資人問周源,知乎一年能搞多大,周源咬咬牙,說能增長一百倍,從200個用戶升至2萬。但即便是封閉注冊,知乎的用戶依然超過了20萬,是最高預期的十倍。

思考知乎内容生态(一個内容社區的形成)2

也是在這一年,一位創業者向周源表達感謝,因為知乎給他帶來了靠譜的創業夥伴。而像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漸漸的,一個問題擺在知乎面前,是服務少數人,還是服務大衆?周源将這個問題抛給了團隊,大家的回答是一緻的:服務大衆。

時間證明了知乎這個選擇的正确性,十年過去,知乎成為國内獨一無二的内容社區。

知乎有一批極具辨識度的專屬詞彙,“謝邀,人在美國,剛下飛機”,這句話早已耳熟能詳;知乎有一個備受認同的《良性讨論公約》,參與者”衆裁“維護社區氛圍;知乎有一群頗具包容心态和理性思辨的用戶,他們獨立思考,為中文互聯網貢獻了諸多精神食糧。

更為重要的是,知乎有比問題多的多的解決方法。截至2020年,知乎上已沉澱超過四千四百萬條問題和兩億四千萬條回答,正如周源所說,過日子,辦法總比困難多。

那麼,為什麼知乎能夠取得這樣的成就?一個成功的互聯網社區,離不開三要素:社區環境、内容與激勵機制。而知乎的成功,正完美诠釋了這三個要素。

思考知乎内容生态(一個内容社區的形成)3

2013年,一名叫“程浩”的知乎用戶,在”你覺得自己牛的地方在哪“這個問題下寫下了自己的真實經曆。随後,直到當年去世,他在知乎上留下了幾十萬文字。”程浩“1993年生人,自幼身患多病,厚厚的病危通知書裡,寫滿了肌無力、心髒衰竭、身體萎縮等各種聽來駭人的病症,他自稱是“職業病人”,但很少有知乎用戶認識到,”程浩“每打一個字,都要耗費巨大的心力。

除了“程浩”,知乎上還有更多傳奇故事。

一位流感家屬,在知乎上緊急求助一種隻有在日本才能買到的創新藥,16個小時後,6個知乎用戶把藥從東京傳遞到了患者所在的沈陽,一條危在旦夕的生命,就這樣被拯救了。

一位帆船隊員,在去年1月下旬疫情爆發之際剛好與世隔絕,在從澳大利亞漂流到菲律賓港口的4100海裡中,他像李安電影中的少年派一樣,身處于一個與疫情絕緣的平行世界,直到在情人節那天登陸,這位海洋冒險者才知道世界發生了什麼。

像以上頗具傳奇性的故事,每天都在知乎上演。精彩問與答的背後,是一個關乎社區本質的問題,為什麼這麼多人,樂此不疲的在知乎上分享自己的人生體驗?

在社區開放前,知乎更多是一個較小的圈子。認真與專業是深入骨髓的精神,是知乎的底色。僅以人工智能領域來說,從AI教父Hinton于2012年提出革命性的AlexNet網絡,到大批AI獨角獸産業化落地,再到科技倫理問題引發的各類關切,知乎全程見證了人工智能這一行業的萌芽、崛起、泡沫與成熟。

但是,僅有認真、專業還不夠,在創始團隊做出開放的決定後,知乎的社區精神更加友善,有更多人願意來分享自己的人生經驗。于是,隻有在知乎這樣的中文互聯網社區,我們能同時看到:一群人在認真專業的讨論神經網絡的學術問題,一群人在傾心的向陌生的知友講述動人的故事,兩者并行不悖,有時甚至頗多交集。

這種罕見的奇景,得益于知乎優良的社區精神:認真、專業、友善。

社區精神塑造了社區環境。一個社區要長大,就像人類一樣,需要同時兼備理性和感性。而知乎的社區精神恰好完美契合了這兩個方面:一方面,知乎網羅了各界專家,為社區内的參與者提供專業智識;另一方面,知乎提供廣泛、鮮活、多樣的人類經驗,由此營造了友善的社區環境。

要真正實現認真、專業和友善的社區精神,便離不開有效的機制設計。知乎的社區精神之所以能夠實現并長期維持,最為重要的是知乎一開始便設計了“去中心化”的機制,不以在現實社會中的階層和地位論輸赢,而以問答之認真較高下,如此,每個平凡但有閃光點的人,每個在輿論場裡本來是“長尾”的人,都在知乎獲得了一席之地。

“去中心化”的設計機制,實現了“認真、專業、友善”的社區精神,進而塑造了中文互聯網上獨一無二的社區環境,知乎在數年間迎來用戶的快速增長,從一個原來小衆的圈子,成長為一個大衆的社區。

思考知乎内容生态(一個内容社區的形成)4

在獨一無二的社區環境的培養下,知乎沉澱了寶貴的資産。知乎社區的内容有非常顯著的長尾效應。數據顯示,2018年,知乎站内90%的内容流通周期均超過8個月,三個月内TOP1000問題超過25%來源于2016年。這組數據說明,知乎内容的存續周期很長,生命力很強。

在知乎沉澱的内容資産中,有三類是中文互聯網中最有價值的。

第一類是有很高壁壘的專業知識,囊括人工智能、天文物理等應用科學和基礎科學。知乎上已經沉澱了龐大的學術知識庫,在此之上是錯綜複雜的學術同行關系網,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知乎相當于一個線上的學術共同體,相比于線下的學術機構,這個共同體的形式更為靈活、多變、普惠。

第二類是豐富的人類經驗。知乎上的人類經驗包羅萬象,既有令人捧腹的生活經驗,也有充滿借鑒意義的行業經驗。有個朋友跟周源抱怨說知乎總給他推薦談情說愛方面的内容,周源笑答——對于内容而言,你有多愛它,它就有多愛你。知乎75%的用戶是18-35歲的群體,對于這個年齡段的人來說,情感問題未嘗不是一個深奧的“行業經驗”問題。

思考知乎内容生态(一個内容社區的形成)5

第三類是想象力豐富、文采四溢的文學創作。2016年前後,知乎上開始興起文學創作,一些作者,或基于其真實的人生經曆寫作非虛構,或基于豐富的想象力在問答中天馬行空,構建起一個個穿越世界。到今天,知乎上已經形成一個龐大、專業而勤奮的文學創作者群體。

一個社區能否擁有自己獨特的社區文化,除了能否持續生産以上三類高價值的内容資産,用周源的話來講,就是以下三點:第一,産生了“謝邀”“認真你就赢了”等一批極具辨識度的專屬詞彙;第二,形成了《良性讨論公約》、“衆裁”制度等基于價值認同的公序良俗和自治公約;第三,社區具有高度的包容性和堅定的排異性,即保持開放,捍衛科學理性,推崇獨立思考,反對愚昧反智,打擊嘲諷謾罵。

在獨特的社區文化滋養與孕育下,知乎彙聚了大量優秀創作者和優質内容,構建起了堅實的行業壁壘。

思考知乎内容生态(一個内容社區的形成)6

在媒介上,知乎從圖文一路升級到電子書、音頻、視頻和直播等形式上,知名答主半佛仙人在知乎已是多種媒介栖身;在場景上,知乎開辟出文章、圓桌讨論、Live、付費咨詢和圈子等多種形式,充分滿足用戶從好奇心激發、與人切磋到更深探求事物本原的全程性需求;在知識付費上,如今知乎活躍的月活躍付費用戶已超過250萬。

知乎在媒介、場景和知識付費的多重變革,建立起了完善的激勵制度,由此激發了答主創作的積極性。

知名主持人張皓翔在僅有三千名粉絲時開知乎Live,得到了知乎運營人員的大力支持。選題報上去,工作人員告訴他可能不合适。知乎根據後台數據進行分析,認為潛在用戶群對“聲音訓練”需求很大。知乎的指引加上答主的專業與熱情,促成了一次現在還在熱門榜上的知乎Live。

資深獄警北邙,在知乎親曆故事大賽中獲二等獎,之後被編輯邀請更新鹽選專欄《獄警故事1》。這一專欄講述北邙從業以來親身接觸的十位罪犯的非虛構故事,一出世便很受歡迎,短時間内,便為北邙帶來超過六十萬收益。而非虛構故事還隻是一個起點,在會員付費之後,版權交易與影視劇改編的道路已經被打開。

智能電視機帶貨達人藍大仙人,連續創作三年,除上網查閱資料之外,還喬裝顧客去實體店體驗電視機産品,因為問的專業問題過多,他曾多次被導購當成間諜趕出。最終,他憑借一篇智能電視選購攻略帶貨超5000萬元,成為央視二套财經台報道的“新個體經濟”成功案例。

以上這些豐富多樣的答主,正是在知乎,通過别具一格的内容形式,最終釋放了他們的創造力、想象力和經濟價值。知乎圍繞優質内容建立的激勵機制,正如一個“永動機”,源源不斷地驅動産生着中文互聯網上最為優質的内容。

思考知乎内容生态(一個内容社區的形成)7

在知乎之前,中文互聯網從來不缺乏優質社區。

從BBS到天涯、博客,中文互聯網的讨論氛圍不止不休。從一開始極少數精英知識分子在昂貴的電腦上讨論麥克盧漢“媒介即人”的延伸,到天涯上樓主們一本正經的講述家長裡短故事,再到博客上人們争吵于各種國家大事,每一個中文互聯網社區在一開始都不乏精神的閃光點,但是似乎很少有一個社區像知乎這樣度過了“十年之癢”。

一方面,知乎承襲了之前社區前輩的優良精神,汲汲于真知。另一方面,知乎卻又極為罕見的成功“下沉”,在很多社區都止步一億用戶門檻的魔咒下,隻有知乎,在2017年達到這個門檻後繼續高歌猛進,最終将自己打造為一個普惠的平台。

不僅如此,知乎的發展,已經遠遠超越了一個互聯網産品所應該承載的範疇。

2016年AlphaGo對戰李世石,知乎用戶在相關問題下留下了人工智能、統計學、科學倫理等多個學科與維度的思考。這一系列回答,見證了人類與科技博弈的一大裡程碑事件。

2019年巴黎聖母院大火,事發之時,在知乎上,有記者在第一時間分享動态,有建築系學者提出如何重建,有曆史學者分析美學與曆史價值。這些不同身份的知乎用戶,在知乎幾乎是重建了一個“建築百科”。

知乎十年,最受歡迎的是一個哲學意義上的問題:我們窮極一生,究竟追尋的是什麼?

這些問題的背後,是一代人對一代人問題的回答,是一代人為改變世界的蓄力。正如周源在知乎十周年演講中所說,在知乎社區這個“虛拟咖啡館”,已經悄然孕育着一些改變世界的“小尖角”。

知乎誕生于這個偉大的時代和國家,也在用自己的力量融入、參與和變革。知乎,不僅是互聯網的知乎,也是一代人所需要的知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