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文化藝術賞析?不久前,視頻網站B站上架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拍攝的四大名著電視劇——1998年版《水浒傳》、1994年版《三國演義》、1987年版《紅樓夢》和1986版《西遊記》,受到用戶熱評,評分飙升至9.9分一時間,對年輕觀衆何以突破“代溝”、“追捧起比自己年齡還大的經典電視劇”的讨論充盈于媒體其中固然有對當下影視劇的反思,但更重要的似乎是,這一現象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經典之為經典的價值:四大名著的叙事藝術有着豐富的内涵可供解讀,在其核心元素保留不變的前提下,随着一代代人的不斷闡釋,疊加了不同時代内涵這種經典的反複式演化可以稱之為一種回旋式文化現象,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四大名著文化藝術賞析?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不久前,視頻網站B站上架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拍攝的四大名著電視劇——1998年版《水浒傳》、1994年版《三國演義》、1987年版《紅樓夢》和1986版《西遊記》,受到用戶熱評,評分飙升至9.9分。一時間,對年輕觀衆何以突破“代溝”、“追捧起比自己年齡還大的經典電視劇”的讨論充盈于媒體。其中固然有對當下影視劇的反思,但更重要的似乎是,這一現象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經典之為經典的價值:四大名著的叙事藝術有着豐富的内涵可供解讀,在其核心元素保留不變的前提下,随着一代代人的不斷闡釋,疊加了不同時代内涵。這種經典的反複式演化可以稱之為一種回旋式文化現象。
“四大名著”的盛名延續至今,是一代代讀者予以解讀的結果。《紅樓夢》雖然是作家創作,但各種點評、續寫使其形成一道獨特的“紅學”景觀;另外三部名著,都是從民間傳說開始,經說書、文人加工、戲曲改編、電影電視劇制作、電子遊戲開發……形成了“名著”IP豐富的文化内涵。作為經典,它們如圭臬一般,供後來者景仰,供他們汲取元素,進行新的創作。從《大話西遊》到《三國殺》,經典化身為人物、橋段、服飾、台詞等元素,融合進新的流行文化之中。而時代越向前,這種文化融合的潮流就越浩大,後來者創新的資源與基礎就越豐厚。
從這個角度來理解四大名著的當代傳播可以發現,它們代表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高峰,吸引着不同時代的人們前往“攀登”;而不同時代的人們也攜帶着自己的文化基因,将屬于他們的旗幟插在這些高峰之上。早先《百家講壇》解讀四大名著即有此感,而這一次插在其上的旗幟則是在年輕觀衆中風行的“彈幕”。
B站以彈幕聞名。從感慨女兒國國王“好有趣”,到把“桃園三結義”理解成超級創業者與天使投資人一并合夥出道;從悟空出海求法“回來就是海歸”,到劉姥姥進大觀園是單口相聲的“倫理梗”,一種“以今格古”的融合文化形态得到了十足的體現。它如同一陣旋風,回溯式地将過往的文本卷入當代潮流之中,從中激發出屬于當代觀衆的集體認同。譬如《三國演義》“智收姜維”一集中,諸葛亮直斥“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顔無恥之人”的畫面成為社交表情包的一時之選,B站劇集播放到此處,大量網友湧入,以“全體起立”式的彈幕進行“打卡”,形成彼此認同。
這種回旋還反映着當代觀衆對經典的尊重與認可,對個人情感和情緒的促發,從而形成一種新的經典認知。比如有網友對《紅樓夢》中《枉凝眉》詞的使用,有的打趣,有的深情,恰為經典與當代文化生活的雙向介入,提供了例證。
經典之所以為經典,就是能夠被不同時代賦予不同的含義。融合時代,這種回旋式的文化景觀可以給予人們更多的想象,同時也提示着文藝創作要有更深切的精品意識,以求無愧于未來年輕觀衆那一次次“回眸”。
(作者系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副教授)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