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每一名打工人,最開心的日子莫過于每月發工資日。但仔細看看工資數字,會發現可能跟上個月的有所不同了,這些變化從何而來呢?本文分享了薪資核算業務的相關信息及其算法,幫助我們更加了解自己的薪資計算,一起來看看。
作為一名打工人,每月工資日收到短信提醒銀行卡入賬多少工資,那心情愉悅極了。仔細看數字,會發現可能和上個月不一樣了,這是為啥?接下來我們慢慢分析數值的變化。
在人力資源裡,管理我們工資發放的,一般有專門薪酬HR負責,他們使用線下excel表或者線上的人力資源系統服務算我們每個月應發多少錢,實發多少錢。似乎看着好像很簡單,實際算薪資的時候涉及到了不同的業務确認。
一、考勤公司那麼多人,不可能每個員工每個月都是滿勤出席,不請事假,不請病假等等,就會有這個假那個假的核對,算薪前必須确認員工一個月的出勤實際情況。我們從最簡單的理解,什麼銷假之類的不考慮,請假批準了就是使用了假期。考勤裡常見的幾種日期類型簡單了解一下:
員工每個月應工作的日子都是明确的,1月工作22天,2月工作10天,等等,看日曆數一下就知道了。當1月份過完,回過頭來統計員工1月份實際工作日的數量時發現,A員工實際工作20天(請事假2天),B員工實際工作22天(滿勤),A員工沒有滿勤,這個月工資應發就不是滿月工資(扣除兩天事假的錢)。
上述的日期類型對應薪資計算時,有既定規則,工作日是計薪日,休息日裡的法定假日是計薪日,病假日是計薪日,事假日是計薪日。1月有22天計薪日,A員工實際計薪日20天,B員工實際計薪日22天。這時候粗略知道A和B各自應發工資多少錢
算到這裡,發現自己工資少了一部分是什麼扣款了吧。但是這會兒算的錢還是比收到的多是為啥?接着往下算。
二、五險一金五險一金即專項扣除,每年個稅APP申報時候會看到個專項附加扣除,千萬别搞混,專項扣除和專項附加扣除是兩回事,我們這裡隻講專項扣除,還是用通用的叫法五險一金來說。
看上述繳費情況,發現我們的公司還要扣一扣。五險一金的具體繳費規則和繳納地的政策有關,不同的地方繳費标準不同。
上述幾種個人繳費的内容,最直觀感受到的是醫療和住房公積金,生個病去醫院刷醫保卡,卡裡的餘額是個人繳納的部分,你可能會問公司繳納的部分不在卡裡去哪裡?公司繳納的部分上交國家統籌使用,當你有個大病需要手術時,結賬出院的時候這部分就被使用了,俗稱的報銷部分。日常刷醫保卡并不是在報銷,花的都是自己繳納的錢。
根據上面的A和B的應發工資,去網上百度一下五險一金計算器,根據兩人所在繳納地的規則計算,這時候進一步算出來A和B實發分别為PA1和PB1和,算到這裡還沒結束。
三、個稅和個人福利相關的算完了,接下來算對國家有利的部分,打工人要承擔的個稅。自2019稅改後,我們從個稅計算變成了年度累計扣稅。6萬扣稅起征點,年度收入累計小于6萬的不扣稅,多于6萬的階梯式扣稅,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會發現年初到手工資特别多,在滿勤和五險一金繳納不變的情況下,到手工資逐漸變少。年初的開森,年尾的憂傷。
年度累計沒超過6萬,A和B就不用繳個稅,A和B的實發工資就是上一步計算所得PA1和PB1。
年度累計超過6萬,A和B就要按照下面的個稅計算繳納個稅,假設都在第一檔。
計算到目前為止A和B應繳納的個稅總計,前幾個月每個月都有繳納費用,本月應繳納為個稅總計減去前幾個月的累計繳納,本月實發則為上一步的計算值減去本月應繳納,算出自己的實發工資。
算到這裡,數值可能還是對不上,不要慌,本文僅介紹了最常見的内容,實際算薪酬還有很多科目要加加減減的,大緻計算邏輯學會了,沒月到手工資可以自己估算一波咯~
Lprecious,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專欄作家。成長中的産品汪,關注車輛網行業和B端産業發展,目前從事人力資源SAAS解決方案行業。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