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拉薩5月2日電 題:把論文寫在珠峰 用身體挑戰極限——科考人員親測極高海拔對人體影響
新華社記者林建楊、白少波、李鍵
頭痛、失眠、疲倦、呼吸困難,乃至危及人類生命的高原反應,讓人對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的青藏高原望而卻步。
初夏時節,年近花甲的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朱彤,來到海拔5200米的珠峰登山大本營,參加“巅峰使命—珠峰極高海拔地區綜合科學考察研究”,以自己的身體作為實驗對象,探尋高原反應對人體産生的影響。
朱彤院士在展示用于科考的穿戴式動态心電記錄儀(2022年5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孫非 攝
為獲取一手數據,朱彤和部分科研團隊成員,佩戴測量血氧、心電監測的傳感器,肩負登山包,拄着登山杖,在珠峰登山大本營和絨布冰川之間來回徒步穿梭。
5000多米的海拔,人員負重前行,結合這種近乎“自虐”的拉練模式,科考隊員要收集自身血樣、尿樣、唾液等标本,還要測量血壓、監測脈搏波傳導速度,為後續研究提供樣本支撐。
朱彤院士(右一)率領隊伍在絨布冰川附近進行拉練。(2022年5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姜帆 攝
此前,志願者們從北京出發時就收集一次自身健康數據,然後在拉薩和珠峰登山大本營兩個不同海拔地分别記錄一次,出于研究需要,部分科考成員會佩戴血氧和心率貼片,還要攀登到6350米甚至更高海拔高度。
“團隊不少成員已經抵達海拔6350米區域,這幾天我正在積極訓練,期待有機會和他們在那裡會合。沿途随着海拔升高,自己身體會相應發生變化,這種直觀感受得出來的數據對我更有啟發意義。”朱彤說。
為了獲取更多數據,科考分隊将追蹤在海拔5200米、5800米、6350米、8848米這4個高度活動的人群,開展高海拔缺氧的人體健康效應等科學問題研究。
朱彤院士(左三)率領隊伍在絨布冰川附近進行拉練。(2022年5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姜帆 攝
“與過去不同的是,我們這次強調在極高海拔區域,人類身體會産生什麼劇烈的變化。如果在劇烈變化中,人身體再接觸到一些污染物,比如說空氣污染,那麼極高海拔的高寒缺氧和環境污染,會對人體産生疊加效應的傷害。”朱彤說。
“臭氧是一種具有強氧化性的污染物,它在低濃度的時候也可能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可能會刺激損害呼吸道和心血管系統。”科考隊員、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生華喬依說,這次科考是一次難得機遇,可以讓團隊了解在極高海拔缺氧狀态下,高污染源對身體産生哪些深層危害。
朱彤院士(左一)正在和科研人員交談(2022年5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由于課題時間周期長,研究數據還在收集和整理中。朱彤介紹,最終會有大量有趣的結果出現,或許能從這些現象中總結出規律,進而對高海拔區域的生産生活或短期來訪的人群健康提供預防和保護措施。
此外,由朱彤帶領的珠峰大氣與人體健康科考分隊,還将圍繞冰雪表面氮氧化物通量、臭氧等污染物垂直交換過程展開深入研究。(參與記者田金文、姜帆、孫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