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基業-超凡建築】
△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非遺博物館
△ 總建築面積超過60萬平方米的深灣彙雲中心
2016年中國在基礎設施上投資總額為11.89萬億人民币,折合1.75萬億美元,如果按照GDP排名,可以排在世界第10位。
△ 西安幸福林帶全景
△ 采用逆作法修建的巨型工廠,封頂後再修建内部結構
如今中國在基建方面每年需要消耗24億噸水泥,超過全球用量的一半;全球300米以上的高樓,有70%是中國建造。
△ 過去危險的多塔吊施工,因黑匣子的運用告别了碰撞的可能
△ 中國超高層數量世界第一
在當今世界的建築領域,中國高度、中國效率、綠色節能的建築方式,讓中國的建築企業從追随者轉變成領跑者。
本周《走遍中國》欄目
将為你奉上系列片
《大國基業-超凡建築》
本系列片
選取已建和在建的重大建築工程
每集圍繞一個話題
從建築能力、建築科技
建築安全、建築裝備
節能環保等側面
反映中國建築工程技術方面的
巨大進步
~精彩内容先睹為快~
極限挑戰
拉薩市羅布林卡的東南角,西藏博物館工程項目正在緊張進行,建成後這裡将是西藏唯一一座綜合性國家一級博物館,西藏最大的文物收藏機構。
中建一局建設者要在海拔3750米的雪山上建造博物館,面臨着高原缺氧、混凝土結構不穩定、物資匮乏等一系列考驗,他們将如何攻克重重難關,築就世界屋脊上的最高品質?
然而中國的建設者們所要面臨的挑戰還遠不止于此!遠在2000公裡外的深圳填海灘塗上,一組超高層樓群從海底淤泥中拔地而起,而且在工程項目的基坑周邊有三條每天運送乘客上百萬的地鐵主幹線。建設者們将如何同時挑戰2個前所未有的巨大難題,擎起這座中國地鐵上的最高樓?
△ 西藏博物館改擴建工程已初具規模
△ 拉薩河畔的地質條件并不理想
△ 工程團隊經過反複試驗最終敲定了眼前的塗料方案
△ 工程所處的位置屬于深圳灣填海區,這裡地質條件複雜
綠色建築
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有力推動了中國建築業的發展,建築業具有幾個明顯的特征,即範圍廣泛,高能耗,涉及多個行業。發展綠色建築,構建能源集約型社會是中國當前的首要目标。
在強烈倡議發展低碳經濟的今天,加強綠色建築的建設,有利于保護生态環境,促進能源的循環利用,對推動社會發展有着極其重要的意義,綠色建築勢在必行。
從炎炎夏日依然節能超過20%的達實大廈,再到雨季吸水旱季排水的全域海綿城市,最後到實現全方位降塵除霾措施的全球最大地下空間綜合體。中國建築團隊如何用智慧探索這座綠色建築?
△ 達實大廈全景
△ 遂甯海綿城市海綿結構透水實驗
△ 西安幸福林帶洗車機噴淋系統
△ 達實大廈智能管控系統
超級工廠
這些電子廠房背後,蘊藏着高科技電子産品的技術秘密,因為建造要求極端苛刻,在建築領域内,被稱為超級工廠。過去這些建築技術,及其相關的生産工藝被外商嚴格保密,一并封鎖。中國面臨缺芯少屏的狀況,隻能從國外大量進口,為了改變這一逆境,中國走出的第一步便是自主建造超級工廠。
芯片和液晶顯示屏這樣的高科技電子産品,究竟需要怎樣的生産條件?建造超級工廠,又要面對怎樣嚴苛的建築要求?
△ 整棟建築構建在壯觀的镂空結構上
△ 設備區
△ 施工期間已經開始實時監測潔淨室的空氣質量
△ 47萬平方米的潔淨室,全部建築在這種镂空結構上
智慧建造
中國智慧建造經過20年的發展,在目前各種新型智能技術、創新運營模式等多方面因素影響下,如今的建造方式已經今非昔比。
過去極具危險的多塔吊施工,因智能設備“黑匣子”的運用,徹底告别了碰撞發生的可能;以往設計師與施工方隻能通過圖紙才能展現的建築結構,現在通過一個特殊的眼鏡,以立體的形式伫立于人們眼前;曾經在科幻電影中才能見到的建築機器人,現在走出了影視熒幕,利用紅外技術,指揮工人們進行精準的施工......
這些似乎在未來才能看到的建造方式,如何随着中國施工的智能化,逐漸變為現實?
△ MR遠程會議
△ 放線機器人工作
△ 第一次飛行
△ 紅外線攝像頭拍攝的現場對比
利刃出擊
在中國,幾乎所有的大型施工現場,一些神奇的設備正在改變傳統的施工方式。
超高層有每4天就能建一層的“造樓神器”;橋梁建設有獨立懸空的“挂籃造橋平台”;隧道建設則有通過地震波原理勘測山體結構的“大山CT機”......
經過十多年的努力,這些國内曾經無法生産的建築神器,現如今都已國産化,并随着研發及施工能力不斷增強,中國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夢想,正在如何逐步變成現實呢?
△ 大山CT機,取代傳統爆破勘測
△ 造橋神器
△ 爬摸平台
△ 雲南的天險
■ ■■■■
看了上面的精彩介紹
你有沒有心動?
拿出本子記下播出時間
記得準時收看哦~
播出時間
系列片《大國基業-超凡建築》
8月20日至24日
周一到周五 22:00
CCTV4《走遍中國》
~敬請期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