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陝西省散文大賽

陝西省散文大賽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28 19:33:13

陝西省散文大賽(永豐杯關中風情散文大賽)1

每年麥收罷,長安和藍田靠白鹿原一帶有過古會的習俗,而我們藍田許廟、厚鎮、普華一帶是不過古會的,而是要由舅舅家給外甥們烙一個重約5公斤、厚約一拃的大曲蓮,還要再烙幾個小曲蓮(外甥每人一個),在農曆五月中的一天,用塑料網兜背着給外甥送去。這種習俗,我們當地稱“送曲蓮”。聽說這種習俗,鹹陽渭北一帶也有,主要盛行于武功、永壽。

至于舅舅家為啥要在麥收後的農曆五月給外甥送曲蓮,流傳着好幾種說法,鹹陽渭北和藍田東川各有各的說法,但大體來說,都是對美好生活的祝願。

藍田東川一帶曲蓮的制作工藝比較複雜,要用剛收割的上等新麥面粉和成面團,經發酵後制成一個直徑大約50公分的面坯,兩面依次用一大一小的圓形杯口相互套着刻出花環,中間再掏一個20公分左右的圓圈,圓圈裡嵌條彎形的魚,因魚身貼有蓮花狀的面片,形狀似彎曲的蓮花,故稱曲蓮。小曲蓮是帶有花齒狀邊緣的,大約如老碗口大小,中間也有一個圓圈,但是不嵌魚和蓮花,兩面再用梳子齒壓出花紋,四周用剪刀剪開,四個為一組捏成蓮花瓣形狀,最後用紅毛線從中間的圓孔穿過,挂在孩子的脖子上。聽老人說,女兒生了孩子滿月後,娘家要接女兒和外孫挪窩到舅舅家住一段時間,回去時舅舅家要給外甥家送一個大鍋盔和小鍋盔。俗語說:“兒一半女一角,外甥來了背個鍋。”這裡的鍋就是指鍋盔(曲蓮),也是代表孩子和大人把口糧帶回來了。曲蓮要送到孩子12歲時為止,12歲以後就是成年人了。而曲蓮這個名稱,也有連年有餘的美好寓意。

在武功和永壽一帶,舅舅給外甥送曲蓮則有一個即悲憫又歡喜的傳說。這一帶的曲蓮最初叫戴屈原(馍),做法和藍田也不一樣,是用面粉蒸成彎曲形狀的大魚,再用紅辣椒當嘴、黑豆子或者紅棗當眼睛,魚身用剪刀剪成魚鱗狀,魚背上也貼有蓮花狀的面片。傳說戴屈原(馍)起源于秦國時期,與屈原在端午這天跳江而亡的故事有關。農曆五月正是關中小麥即将成熟的季節,屈原離世後,一位鹹陽渭北籍、在朝廷當官的舅舅把消息傳給他家鄉的母親和姐姐。母親就連夜按屈原的模樣做成各種形狀的馍,送到女兒家。第二天武功永壽一帶人都知道了這個消息,争先恐後給外甥家送屈原馍。因時間久遠,送屈原馍慢慢地被叫成了送曲蓮,流傳至今。

小時候,我舅舅家實在太窮,外爺去世的早,小腳外婆一個人拉扯着母親和兩個舅舅,糧食年年都不夠吃,确實沒有餘糧給我們送曲蓮馍。看着别人家舅舅給外甥送曲蓮,我就遠遠地跟在人家後邊,看着裝在塑料網兜裡又黃又厚的純白面鍋盔,饞得直流口水。好在我們當地民風淳樸,村裡有個美好的傳統,不管誰家舅舅給外甥送來曲蓮馍,家裡大人都會将其切成一指厚的馍片,裝在木盤裡,用白毛巾蓋住,挨家挨戶地給村裡人散發馍片。那一刻,是我們這些小饞貓最開心的時刻了。接到鄰居送來的馍片,大人一口都舍不得吃,掰成小塊再給幾個孩子一人一塊,那時曲蓮馍是最香最香的吃食。

奶奶是村裡烙曲蓮的第一把好手,記不清她曾經給村裡多少人家烙過曲蓮,可是給我們家一次也沒烙過。記得有一次,一個鄰居剛把曲蓮馍片散給我家,她們家孩子立刻沖進我家,把她媽放在案闆上的馍片一把抓走了,嘴裡還說:“就不給你家吃,你們每年都沒給我家散過。”母親扭過身緊緊抱着我,撩起圍裙偷偷地擦着眼淚。自那以後,母親再也不讓我們接村裡人散的曲蓮馍或者花盤,遠遠看見有人散馍片,就從屋裡把門閉上,做出家裡無人的假象,躲避難堪。

現在,農村人的生活好了,家家有餘糧餘錢。麥子收罷,舅舅給外甥送曲蓮這種習俗,依然沿襲着。即使平時家裡人都在外地打工或做生意,每到農曆五月,舅舅都會趕回農村老家,開着小車給外甥送去一個烙得焦黃焦黃的大曲蓮和幾個小曲蓮。

但小時母親流淚的模樣一直留在我的記憶深處,我想,等我的女兒将來有了孩子,我一定讓兒子年年給他的外甥送上曲蓮,以彌補我小時的遺憾和傷感。

陝西省散文大賽(永豐杯關中風情散文大賽)2

陝西省散文大賽(永豐杯關中風情散文大賽)3

編輯:Mia

審核:方覺曉

◇◆◇

出品/日報總編室

陝西省散文大賽(永豐杯關中風情散文大賽)4

陝西省散文大賽(永豐杯關中風情散文大賽)5

陝西省散文大賽(永豐杯關中風情散文大賽)6

陝西省散文大賽(永豐杯關中風情散文大賽)7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