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初學臨帖建議

初學臨帖建議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27 18:34:45

我們知道,臨帖是我們學習書法最主要的途徑之一。所謂臨帖,重點是“臨”字。将字帖放在一邊,自己用筆在另外一張紙上臨摹、學習該字帖的書法。

初學臨帖建議(臨帖臨得還可以)1

實際上,臨摹最為主要的目的就在于,它要還原書法家是如何進行書寫、創作書法作品的。在完成了這樣一個書寫過程之後,學習者從中學到書法技巧。

因此,臨帖學習的最終目的并不像其他人想象中的那樣,僅僅為了寫得像原帖就夠了,而是要學到真本事、真本領。

初學臨帖建議(臨帖臨得還可以)2

這個道理其實跟我們參加考試是一樣的。按道理來說,考試的目的不是為了讓你得到相應的分數,不是那幾個阿拉伯數字,而是希望你學到知識,分數隻是衡量你學到知識多少、好壞程度的指标之一。

所以,臨帖的像和不像也是如此。臨帖臨得像,就說明在大概率上,該學習者所學到的知識、技巧比較多了。臨得不像,說明大概率上學習者學到的知識技巧比較少。

那麼我們如何才能最大程度的掌握、利用好臨帖這一學習方式呢?

初學臨帖建議(臨帖臨得還可以)3

有人說,這個簡單呀,隻要背下來就可以了。

可以說,這個方法簡單有效,看起來确實是一個好方法,但是也最愚蠢、最懶惰。因為不獨書法,世界上其他一切,隻要你記住了似乎都萬事大吉了。

但是,人的精力和記憶力畢竟有限。并且現代科技的發展讓大量信息根本無須記憶,隻需儲存、感知和體驗即可。難道你的記憶裡能比U盤還要準确麼?

初學臨帖建議(臨帖臨得還可以)4

人的優勢就在于人如果體驗、感知了大量的書法字帖、理論知識,那麼他可以寫出優美、動人的書法,但是U盤永遠不能。

并且在中國古代,古人學習書法從來不提倡背帖。這一點我們可以在孫過庭的《書譜》中得到驗證。

餘志學之年……有乖入木之術,無間臨池之志。觀夫懸針垂露之異,奔雷墜石之奇,鴻飛獸駭之姿,鸾舞蛇驚之态,絕岸頹峰之勢,臨危據槁之形;或重若崩雲,或輕如蟬翼;導之則泉注,頓之則山安;纖纖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猶衆星之列河漢;同自然之妙有,非力運之能成;信可謂智巧兼優,心手雙暢,翰不虛動,下必有由。一畫之間,變起伏于鋒杪;一點之内,殊衄挫于毫芒。況雲積其點畫,乃成其字;曾不傍窺尺犢,俯習寸陰;引班超以為辭,援項籍而自滿;任筆為體,聚墨成形;心昏拟效之方,手迷揮運之理,求其妍妙,不亦謬哉!

初學臨帖建議(臨帖臨得還可以)5

這段話是孫過庭自述其學書體驗的一段話。前半部分主要在贊美王羲之、王獻之、張芝等人書法的精妙,從點畫形态上、結構氣勢上鋪陳贊美。

接下來這句話比較關鍵:

信可謂智巧兼優,心手雙暢,翰不虛動,下必有由……心昏拟效之方,手迷揮運之理,求其妍妙,不亦謬哉!

初學臨帖建議(臨帖臨得還可以)6

大概意思就是這才是才能智慧和技巧的完美結合,心靈和雙手都能流暢表達。下筆不是随随便便寫,而是有他這樣寫的理由。

而後半部分這句話是在批判一種現象,即那種心裡面不明白臨摹的方法,手中對用筆、運筆的技巧、道理感到迷惑不解的人,如果這樣還想着寫書法的時候要力求做到妍美巧妙,難道不是很荒謬的事情麼?

從中我們可以得出的結論就是,學習書法,必須要掌握“拟效之方”“揮運之理”,這樣才能求得書法的美妙,而不是背帖,死記硬背。

初學臨帖建議(臨帖臨得還可以)7

接着,孫過庭說出了另外一段話,我認為這段話正好可以用來解答我們臨摹書法的時候,該怎麼學習。

今撰執使轉用之由,以祛未悟。執謂深淺長短之類是也;使謂縱橫牽掣之類是也;轉謂鈎環盤纡之類是也;用謂點畫向背之類是也。方複會其數法,歸于一途;編列衆工,錯綜群妙,舉前人之未及,啟後學于成規;窺其根源,析其枝派。貴使文約理贍,迹顯心通;披卷可明,下筆無滞。詭辭異說,非所詳焉。

初學臨帖建議(臨帖臨得還可以)8

這段話比較難懂。首先,孫過庭在這裡列舉了四種學習臨摹書法必須注意的方法,即“執”“使”“轉”“用”四種方法。

具體這四種方法的含義是什麼,我們今天限于篇幅無法展開,孫過庭也隻是簡單的解釋了一下,我想說的重點不是這個,而是說孫過庭提出了一個很好的辦法,那就是“方複會其數法,歸于一途”。

初學臨帖建議(臨帖臨得還可以)9

這方法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歸納、總結,将學到的東西分門别類的編寫、總結在一起(編列衆工……窺其根源,析其枝派),這樣,書法真正規律性的東西就呈現出來了,哪裡還需要死記硬背呢?

死記硬背是懶惰不願意動腦子的結果,而雖然總結規律需要你去動腦子,但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節省你的時間,并且也不會出現那種“離了字帖就不會寫字”的情況。

初學臨帖建議(臨帖臨得還可以)10

實際上我們仔細分析一下,為什麼有人離了字帖就不會寫字了呢?這不是因為其他原因,就是因為他還沒有掌握書法的規律。這些人掌握的,隻是書法的“個性”,個别性,沒有上升到一般普遍的規律。

這樣,在自己臨摹創作的時候,自然就無法調動自己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共性的東西,就會造成好像自己離開了字帖就無法寫字、離開了字帖就沒辦法創作的局面。

初學臨帖建議(臨帖臨得還可以)11

在唐朝孫過庭編撰《書譜》之後,宋朝有個叫姜夔的人,寫了《續書譜》。在《續書譜》中,姜夔專門論述了臨摹:

摹書最易……唯初學者,不得不摹,亦以節度其手,易于成就。皆須古人名筆,置之幾案,懸之座右,朝夕谛觀,思其用筆之理,然後可以臨摹……臨書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筆意。臨書易進,摹書易忘,經意與不經意也。夫臨摹之際,毫發失真則神精頓異,所貴詳謹……

初學臨帖建議(臨帖臨得還可以)12

姜夔一上來就說摹書最易,實際上,姜夔是把“臨”和“摹”分開來論述的。後面的思路分析也是如此。接着姜夔就具體的臨摹方法給出了自己的意見,并且詳細的分析了“臨”和“摹”的缺點好處,最後指出,總的一個原則在于“貴詳謹”。因為臨摹如果稍微有一點不和原帖一樣,就會讓書法的精神氣韻消散殆盡。至于要不要背帖,要不要記住,姜夔認為,臨寫容易有長進,摹寫容易忘掉字帖的字形結構。所以,姜夔的主張自然也就呈現出來了,他也不主張背帖,而是在臨寫過程中慢慢熟悉。

初學臨帖建議(臨帖臨得還可以)13

所以,我們說,在臨摹書法的過程中,背帖不是不可以,但是這一個辦法太耗時間,而且大部分人是無法全部記住的字帖所有細節的。就像姜夔說的那樣,“毫發失真則神精頓異”,而大部分人的記憶又都是模糊的、高度概括化的,憑着這麼不可靠的記憶,想要全部記住其中的細節,幾乎不可能。

初學臨帖建議(臨帖臨得還可以)14

所以,我們主張在熟練的基礎上,總結其中規律,這樣就可以解決“背帖背不下來,離帖又寫不好”的怪圈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