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詠春和截拳道對打

詠春和截拳道對打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23 10:57:10

詠春和截拳道對打(截拳道反手短棍格鬥技)1

詠春·截拳道短棍技法是在詠春拳理論、心法和截拳道搏擊風格影響下形成的一種器械格鬥體系。它充分、突出地體現了詠春拳理論、心法的合理性、科學性和高度的人工化。同時也體現了截拳道簡單直接攻擊的高度實戰性。其長處在于埋身搏擊,它出擊幅度小而快,防守緊密,注重攻守兼備及守攻同期,氣力消耗小攻擊威力大。

詠春·截拳道短棍技法對于練習過詠春拳和截拳道并有一定基礎的人最佳,可達到事半功倍之效。首先在身心素質方面和理論方面都要占絕對的優勢,其次在技、戰術方面亦具備很多有利條件。因此在學習詠春·截拳道短棍技法之前最好能有一定的詠春拳和截拳道基礎,特别是最好能有一定的詠春拳理論知識。因為詠春·截拳道短棍的大多數技術手段是直接引用了詠春拳的技術路數。

如無上兩項基礎,有一定的武術或其它拳術的基礎也好,而一點基礎也沒有的愛好者又偏愛短棍的也可以學,隻不過要較有基礎者遲緩一些。特别是初習功夫者一定要有耐心與毅力持之以恒地學習和磨練,雖然詠春·截拳道短棍是一種技巧性的格鬥方法,比較注重的是練習者對技法本身的理解和對其理論的“體悟”而非“力道”。

要學習短棍首要的是棍的選擇,常見的技擊用棍有硬木、橡膠、鋁合金或鐵、鋼等。

當然這是指訓練時用的棍。至于真正實戰中以方便抓取為佳,隻要是形态差不多的東西都可以當短棍來利用。如:常見的桌、椅腿或與之相近的鋼管等物。

學習和訓練用棍則是為了合手,以求盡快提高訓練水平。訓練用棍最好是用硬木自制的棍。如可以買到合手的棍則最好,如買不到可以找硬木材料自制。最簡單的就是用武術運動員用的“白臘杆”截取成短棍。如有條件可以用打台球用的那種“黑木”台球杆做短棍,其做的短棍具有很好的硬度與合适的韌度。目前為止,我個人認為這種台球杆是做短棍的最佳材料。其它材料如橡膠、金屬等制的棍雖也可用但較之硬木棍則差些。

短棍的規格:詠春·截拳道短棍技法充分突出截拳道思想對自我風格的提倡。所以訓練用棍的規格是根據訓練者各自不同的身體尺寸而定的。

詠春和截拳道對打(截拳道反手短棍格鬥技)2

詠春和截拳道對打(截拳道反手短棍格鬥技)3

(1)短棍長度:長度為肘關節到手指指尖的長度,過長過短都會在訓練時影響動作技術的發揮與學習的進步。

(2)短棍的圍度:短棍的圍度即是指短棍的粗細。訓練用短棍的圍度最好是以手握時剛能盈握為佳。其過細容易折斷,過粗則容易脫手而出。

(3)短棍的表面:大多數練習者對短棍的表面不以為然,其實短棍的表面粗糙度是會直接影響訓練的。所以合适的“人為制造”棍的粗糙度也是很重要。因為“過分”光滑的棍容易在訓練和實戰中脫手。過分的“粗糙”則會使自己的手掌受到過分的磨擦而磨破手皮,影響訓練進程。

此處所指的短棍規格是指訓練用棍的制取,是為了更好地提高訓練效果。而在實戰中在沒有帶訓練用棍的時候,則隻能尋找與之相近的東西,所以根本沒有選擇。也就無從談起規格了。

當你有了自己的棍并已做好了充分的學習準備,那麼就可以開始練習了。

(一)短棍的握法

依據詠春·截拳道創立者高鴻鵬先生的觀點,單手握短棍可以有4種握法。即正手末端握法(圖1);正手1/2握法(圖2);正手3/4 握法(圖3);反手頂端握法(圖4)。

顧名思義詠春·截拳道反手短棍技法是指短棍的反手頂端握法的應用技法。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在大多數關于短棍的資料中,都是圍繞正手棍來介紹的,很少有關于反手棍技法的介紹。所以很多愛好者對于反手棍可能很陌生。

但不要緊,隻要你花幾個星期的時間用心學一下,就可以在反手短棍的技法上有所成就了。

(二)反手短棍的打擊類形

在我所知道的短棍正手技法中,其打擊類形可以分為掃、打、戳、擦、抽、纏、圈、弧、直、橫、鎖、離身等十二種打法。聽起來也是很複雜的,而我所講的反手短棍技法不管是攻擊還是防守都隻有兩種技法,即磕擊與杵擊。

1、磕:磕擊即是以棍頭或棍身橫向的做打擊。磕擊主要是利用短棍的硬度來完成有效的動作。所以如果你的短棍“質磕擊與大多數拳術中所使用的内格、上架動作有相似性,但又與以上動作有着本質上的區别。即是普通的格擊動作雖然在攻擊路線上與磕擊是相同或近似的,但意義卻不同。普通的格擊隻是為了阻擋對手的攻擊,而磕擊卻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打擊對手的攻擊武器,并盡可能地摧毀對手的攻擊武器。譬如說:當對手用拳攻擊我方時,格擊隻是起到了保護自己防止對手擊中我方的作用,而磕擊則是以對手攻擊來的拳為目标,盡可能地把對手“送”來的拳打“爛",把對手的手臂打斷。這也就是兩者之間最大的區别。所以練習者在學習詠春·截拳道短棍時一定要端正學習的基本态度,抓住學習的基本要點。

磕擊技法的主要攻擊部位:1)手腕(即尺、桡關節);2)手前臂;3)腳腕(即足踝關節);4)小腿前、側面(即胫骨);5)頭、面部;6)脖子(即頸部)。除此之外的身體其它部位如果用磕擊的話則并無明顯的效果,達不到我們所要求的“重創效果”。

詠春和截拳道對打(截拳道反手短棍格鬥技)4

2、杵擊則是指用棍頭或棍尾直線性的打擊目标。杵擊利用的是短棍的頂端和尾端,是以大壓力小壓強來完成有效的動作從而加大攻擊破壞力量的。當然這也要依靠短棍的尖端硬度。杵擊與許多拳術中的刺擊動作相似,杵擊就如同你拿一把“錐子”向對手紮一樣,隻不過這把“錐子"是你手中的短棍尖端而已。我說過杵擊是利用了壓力與壓強的關系,也就是物理學上常說的壓強與壓力、接觸面積的關系,即壓力越大壓強越大,接觸面越小壓強越大。杵擊技法的主要攻擊部位:可以說杵擊攻擊人體的任何部位都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效果,而以下部位則是杵擊應用時可以“一擊必殺”的部位,學習者如能精确打擊自會有大大的驚喜。1)心窩(即太陽神經叢);2)咽喉;3)頭、面部(包括眼、鼻、下巴、太陽穴、耳根);4)裆部。

詠春·截拳道反手短棍技法幾乎所有的攻擊和防守都是以磕擊和杵擊來完成的。這樣就使練習者的學習内容變少,學習起來就更容易了。這也是截拳道搏擊思想所提倡的“簡單、直接、效率”的有效體現。

(三)詠春·截拳道反手短棍的握棍警戒式

警戒式是截拳道一切攻防技術的基礎,也是詠春·截拳道短棍格鬥技術的應用基礎。

詠春·截拳道短棍技法在實戰格鬥時采用兩種不同的警戒式:一種是與截拳道相同的警戒式,即李小龍依據自己多年實踐經驗,參考其它武技中的姿勢綜合總結出的極具科學性與實用性的應戰姿勢;另一種是完全放松的自然體警戒式,或可以稱之為自然姿勢。

截拳道警戒式突出了其應戰時的嚴密與機動。而自然姿勢則更多的是體現了其隐蔽,從而更有利于實施突然襲擊。

在戰術方面,前者的特性是以主動攻擊為主,即完全以擊倒對方為目的。後者則更多的體現了其防守方面的效果,即是在自然體式的情況下以最快速的動作完成突然襲擊和防禦住突然的襲擊。

截拳道警戒式(圖5、6):兩腳前後間距為一步左右,前腳與身體呈45度角内扣,後腳腳尖指向前腳腳心呈30度左右的角内扣,并盡量使腳跟擡起約離地面0.5CM。重心以前腿35%後腿65%左右為宜。兩膝彎曲、内扣,保持彈性,以最大限度提高移動的靈活性與速度。上身側對敵人,盡可能的減小被對手攻擊的可能。前手伸出稍低于肩部,後手和前肩成一線,雙手緊守自身中線,後手距身體約二到三拳的距離于胸前。頭部放松、自然,面對敵人保持絕對集中的注意力,以應付敵人随時發出的攻擊。

截拳道警戒式要求練習者精神與肉體适度放松,以自然、舒适、警覺為度。而腹部則要求局部緊張,随時準備應付任何意外的發生。

在運用短棍時如是單手用棍則以靈活手握棍,并且站成握棍手在前。如是使用雙手棍則依然以靈活手為前手。這是基于詠春·截拳道反手短棍技法風格而制定的。(這将在以後具體學習時的章節中給以說明)學習者盡量不要作太大的改動。

自然體警戒式:所謂自然體警戒式就是指一切以最自然的姿勢對敵。說是對敵姿勢卻又不是,此姿勢可以是“立正”也可以是“稍息”,又或其它各種生活中常見的姿勢。但要注意在此同時對短棍的隐藏,如果處理不好而使短棍暴露的話,也就意味着整個姿勢與攻擊意圖的暴露。

自然體姿勢即是截拳道“以無法為有法”思想的最佳體現。

自然體姿勢要求做到身體的完全放松,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姿勢的最大“生活”化,精神的最佳“對敵”化;動作做到最隐蔽,攻擊做到最突然。

對于兩種姿勢的應用時機,我認為在沒有“正式宣戰”時最好用自然體姿勢,而在雙方都有了準備時的戰鬥中則以用截拳道警戒式為佳。

(四)詠春·截拳道反手短棍攻擊部位

主動攻擊所選的部位:主動攻擊是指先于對手攻擊之前對對手進行的攻擊。

●杵擊棍頂端攻擊對手心窩(圖7)。

●杵擊棍頂端攻擊對手咽喉(圖8)。

●杵擊棍頂端攻擊對手面部三角(圖9)。

此三棍實屬同一種類型。棍出擊時以前滑步配合,并在同時擰腰轉胯來加大力量,直線出棍利用棍頭杵擊要打擊之目标。

●杵擊棍頂端攻擊對手裆部(圖10)。

詠春和截拳道對打(截拳道反手短棍格鬥技)5

詠春和截拳道對打(截拳道反手短棍格鬥技)6

與以上三種攻擊法的不同之處即是,要想利用杵擊棍擊中對手裆部,必須要使我方的肩部盡可能的降低,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杵擊棍的威力。因為杵擊棍的最佳出擊路線是直線,所以在做此動作時要以跪姿相配合來完成,且另一手或另一棍可同時做上架動作,以防止對手乘機對我方頭部施以攻擊。

●杵擊棍頂端攻擊對手肋部(圖11)。

适用于從對手側面進行的攻擊。可以是在對手手臂沒有保護時,或我方抓住對手手臂并拉起時。

●杵擊棍頂端攻擊對手耳根部(圖12)。

與攻擊對手肋部相同。也是适用于從對手側面進行攻擊。攻擊要領則與攻擊心窩的要領相同,隻是攻擊時自己所處的位置不同而已。

●杵擊棍頂端攻擊對手後腦(圖13)。

●杵擊棍頂端攻擊對手脊柱(圖14)。

●杵擊棍頂端攻擊對手腎部(圖15)。

此三棍攻擊都是體後面最為重要的三大要害。後腦被擊輕則昏迷,重則休克或可當場斃命。脊柱被擊則極有可能造成截癱,使之成為終身殘廢。相對于以上兩大要害來說攻擊腎部還算比較輕的了,但腎髒因為沒有骨的保護,遭到攻擊也很容易造成出血引起嚴重後果。

此三棍一般是用在對那些“十惡不赦”之徒的偷襲上,隻因此三棍威力實在是太大了。

在選擇這三棍作攻擊時,還望練習者“三思而行”。

以上是全部主動攻擊時可用來選則的攻擊部位與攻擊方法。而且對對手體前的攻擊還可以用杵擊棍尾端攻擊法攻擊(如圖16)。而因為在實戰中沒有人會背對着你來攻擊你,所以體後攻擊的目标在杵擊棍尾端攻擊中是沒有用的。

●磕擊棍攻擊對手頸部(圖17)。

●磕擊棍攻擊對手太陽穴(圖18)。

此兩棍着重于利用棍體對對手進行橫向的磕擊。兩棍中以攻擊對手太陽穴為較兇狠的打擊。如能練習到精确的話,可以以短棍的頂端小部分的棍頭打擊對手的太陽穴,而這一攻擊極有可能造成對手的昏迷(如果力量能把對手的兩側蝶骨打塌,則可能緻死)。

被動性攻防部位:被動性攻擊是指對手先發出攻擊,我方則在對手攻擊的基礎上利用靈活多變的攻防方法來反擊對手或防禦對手的攻擊。以下所指攻擊部位都是指當對手攻擊我方時,我方可以乘機打擊的部位,這些部位在對手不攻擊時可能不易得手。

●磕擊棍攻擊對手腕部(圖19)。

●磕擊棍攻擊對手足裸部(圖20)。

在對手以拳或腿攻擊我方時,對手的攻擊手或攻擊腳自然會暴露出來,這時我方就可以抓取機會直接攻擊對手的攻擊武器。這樣的好處在于既可以防守住對手的攻擊,又可以借機給對手的攻擊武器造成破壞。在對手手持武器時磕擊手腕部亦可起到相當好的作用效果,可能一擊把對手的武器打飛。

詠春和截拳道對打(截拳道反手短棍格鬥技)7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