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韓愈
我很愛老師,但有時也害怕老師。
我有許多話想和老師說,又不知從何說起。
我希望能和老師成為朋友,又覺得與老師之間有段距離。
是什麼使我們處在這樣一種矛盾狀态?
長期以來,學生把老師看作權威,而自己更多地扮演着“遵從者”的角色,這種不對等的關系造成了師生間的隔閡,影響了師生間的交往。
在現代社會,新型的師生關系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礎上。在這種關系中,師生之間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學習、教學相長。老師是我們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是我們的朋友。
教師的職責現在已經越來越少地表現于傳遞現成的結論,而越來越多地表現于激勵學生思考;在教育教學活動中,他将越來越成為一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加者,一位幫助發現矛盾論點而不是拿出現成真理的人。
教師是一個古老的職業,我國古代有很多優秀的師生交往的範例。其中“亦師亦友”的主張啟發我們:老師是我們的友伴,和老師的交往還體現在娛樂、生活和思想交流等方面,我們和老師共同組成學校生活共同體。
《論語》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四個弟子圍坐孔子旁。孔子問:“假如有人任用你們,你們怎麼辦呢?”子路、冉有、公西華三人說了自己的志向。
孔子問:“曾點(即曾皙),你呢?”
曾皙說:“暮春三月,穿着春裝,我和五六個大人、六七個孩子,去沂水中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風,然後一路唱着歌走回來。”
孔子長歎一聲說:“我贊成曾點的理想呀!”
一旦改變對學生角色的認識,我們就能夠發現師生交往的新空間。
那麼,在師生交往中如何共築師生情感橋梁呢?
首先,我們要明白:主動溝通是一切交往的前提。化解與老師的誤解、矛盾,增進與老師的感情,一切從主動溝通開始。當我們有不能解決的難題時,主動與老師溝通了嗎?當我們埋怨老師處理不公時,主動與老師溝通了嗎?當我們埋怨老師不能聽進我們的意見時,主動與老師溝通了嗎?當我們覺得被老師誤解時,主動與老師溝通了嗎?溝通産生理解,理解産生信任。
其次,我們要知道:交往是一門藝術,溝通需要方法。改變對老師角色的認識,主動與老師進行溝通,還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方法。
再次,我們學會從老師的角度看問題。師生角色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就會在一些問題上構成矛盾、沖突。我們如果能從老師的角度、立場考慮問題,設身處地地為老師着想,就能理解老師的想法,從而順利地化解師生之間的沖突。
所謂角色互換,就是在人際交往中學會從他人的角度看問題,從他人的角度看他人,從他人的角度看自己,想象體驗他人的情感與觀點,進而順利地與對方交流。
準備兩把椅子,自己坐在一把椅子上,想象對面的空椅子上坐着與你發生沖突的人,從自己的角度看沖突,你是怎麼想的,把你想對他說的話全都說出來。然後坐到對面的椅子上,扮演那個與你發生沖突的人,替對方說話,為對方辯解,體驗對方的情感。依此輪流扮演自己和他人,直到能充分地體驗對方的情感、理解對方為止。空椅子技術可用來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他人,進入設身處地的境界,幫助我們理智地分析沖突,有效地解決問題。
我們尤其要強調的是:正确對待老師的表揚和批評。我們都知道老師的表揚是肯定,是鼓勵,是期待,卻不一定能理解老師的批評是愛護,是鞭策,也是期待。被表揚時我們體驗成功,被批評時我們體驗挫折。成功和挫折都是人生的财富。當我們覺得被誤解時,可以向老師作出解釋,但解釋一定要建立在真實的基礎之上,并且是為了更好地溝通,而不是想逃避自己的責任。表揚好比加油站,要再接再厲;批評好比防疫站或急診室,要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原諒老師的錯誤。作為普通人,老師不可避免地會犯錯誤,老師希望你原諒他的錯誤,正如你希望他原諒你的錯誤一樣。用恰當的方式指出老師的錯誤是對他的尊重。所謂恰當的方式,就是要考慮到犯錯誤者的情感一不傷害老師。
當然,師生交往中的幾個細節也值得注意。
禮貌待師。禮貌是人際交往中的基本修養之一,禮貌待人是對人的尊重。見到老師主動問好,進老師辦公室先敲門,都是禮貌待師的表現。師生間多一次問候, 就多次感受溫暖的機會。
注意場合。在不同的場合選擇不同的交往策略,這本身就是人際交往的藝術。在教室、辦公室、球場上和超市裡,我們可能會采用不同的語氣和老師交談,交談的主題也應随場合的變化而有所不同。一些輕松的話題能夠潤澤師生間的感情,使彼此多--分親切和輕松。
勿失分寸。打聽老師的隐私、從背後突然拍打老師等行為,就失去了分寸。平等決不意味着放肆。
——更多精彩内容,敬請關注“今日頭條•八公山視界”,歡迎評論留言!讓我們一起在圖文中内省于心,外察世界,感受生活,升華自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