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沒有,當時蘇聯吸引人的手段是“民主”,說美國是由大資本家控制的,人民根本做不了主。這張牌相當厲害,社會各階層通吃,記得當時有美國核科學家帶着資料跑到蘇聯去的,這事兒還跟古巴導彈危機有關聯。那邊對這張牌完全沒有辦法(畢竟人家沒說錯),隻能說那邊是鐵幕國家,人民沒有“自由”。
針對蘇聯的民主牌,美國隻能打自由牌。後來蘇聯解體了,那邊一看,鬧了半天你還不如我民主呢,于是“民主”牌也到了那邊的手裡。現在那邊雖然愛打“民主”牌,但其實這隻是一張小王,那邊的立國之本是“自由”。這次疫情中,相比我國的雷厲風行,為啥美國各種優柔寡斷,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封城隔離等措施,是有可能動搖國本的。
蘇聯的崩塌,本質上是信念的崩塌。資本論裡面有一套哲學的思辨,普通人理解起來是有成本的。相反自由是一種感覺,就沒什麼門檻了。加之蘇俄發展重工先于輕工,導緻生活物資不如西方精緻。老百姓在生活中會有一種落後感,這種感覺不是靠航母和宇宙飛船就可以安撫的。所以為什麼蘇聯染不了美國。因為他們宣傳的理念艱澀,而且不看重民生工業,不注重提升人民生活的幸福度。
美國曆史上并不缺共産主義意識形态,美國也有共産黨,但美國特别窮的人不多,共産主義意識形态市場不大,想用這個東西和平演變美國,沒機會。蘇聯除軍事可與美國一較高下之外,其他全面落後于美國,憑什麼可以和平演變美國?
蘇聯的垮台,主要不是美國和平演變的結果。而是政治經濟落後,導緻國力不斷衰退,人民生活水平低下,任何一個有良心的領導人,都思謀變革。正因為求變心太急,操作過激,導緻蘇聯解體。我記得在某一本世界曆史教材上有說這麼一個觀點,當蘇聯在斯大林時期開始奉行民族主義、開始出現為本國的利益消極地支持盟友時,就已經脫離了馬克思等人的初衷,因為他們的思想的出發點是國際主義而不是狹隘的民族主義和大國沙文主義。
美國現在走的是美國特色資本主義。美國也是有國企的,很多西方國家都有國企。并且民主和社會福利一開始就是共産主義的也被資本主義學過去還發揚光大了。是資本願意嗎?現代資本主義和幾個世紀前的的不太一樣,他們也是資本主義的裱糊匠。這樣做可以讓資本主義更久一些。剛開始我們也走了很多歪路。生産力和生産關系成熟後,才能更好進去完全共産主義。
赫魯曉夫就一叛徒。他的口号叫和平競争,斯大林從來不跟杜魯門說我們一起成長和平共處。你想共處,他想統治,隻想奴役你,不想把你做朋友。在他美國眼裡,沒有朋友,所謂朋友就是對手的潛台詞。對于他來說要麼他赢,通吃,要麼你赢,同吃。沒有咱倆一起通吃的。那麼赫魯曉夫是不是叛徒,他放棄了鬥争,隻想和平。蘇聯滅亡早已注定。美國現在真的可以說是已經騙了自己了。
就以人權來說,最基礎的人權是保障人們活下來的權利,它是房子的地基,其他東西隻能算是房子的裝飾品。美國三十年來對外宣揚人權,基本都是在強調這些“裝飾品”有多重要,甚至讓這些裝飾品“反客為主“了。結果疫情也看出來了,美國人自己也被這種宣傳迷惑了。現在的美國人心中,房子的裝飾品重要性已經完完全全超過了房子的地基,甯願要裝飾品也不要地基的程度了。蘇聯幹部特權最大,待遇相對普通人最好的時代是哪個時代呢?
斯大林時期。自從赫魯曉夫開始,為了原教旨強行平均主義。下層,普通工人比班組長工資高,因為班組長要花時間進行管理,所以勞動産出低。普通工人常常跟作家和企業管理者住一樣的公寓。中上層,不承認中高級幹部的管理是更高級的勞動,列甯格勒州委書記跟自己女兒女婿一家長期住在一套兩室一廳公寓裡。最高層,勃列日涅夫成為一号後,也住在五居室公寓裡,可以享用黑海大别墅,而這一切根據制度都是不能繼承的,有美國記者觀察過天以後,認為他的生活水平相當于美國的高級中産,達不到大公司經理人的程度。而且蘇聯不搞世襲制,僅有的一些幹部子女貪腐案,其金額和程度比起美國或者某國簡直開玩笑。搞到最後,上上下下都覺得挺沒意思,80年代遇到點經濟困難,垮了。
你哪怕花點外彙讓領導幹部坐上高檔進口小汽車呢,或者讓他們能夠直接買到西方進口貨不用去幹部特供商店排長隊(蘇共中央候補委員級别的當時一樣要去排隊)。說不定就扛過去了。蘇聯亡就亡在從上到下社會各階層都認為這個體制給不了自己足夠的好處。沒有任何人認為自己是既得利益者,等到遇到挫折,大家都是旁觀者。
某國的經濟底子比蘇聯差多了,但是八十年代一方面給農村實際大減稅,一方面花外彙進口高檔商品滿足需求,大家就不想折騰了。其實是因為蘇聯人為締造的體制是高度單一的計劃經濟體制,這種體制無法自發完成産業升級,隻能利用西方經濟危機引入先進技術,借助豐富的資源和後發模仿效應完成産業複制,然而70年代後,美帝改變策略,利用金融手段改變了經濟危機的周期,同時封鎖了蘇聯技術,蘇聯直接錯過了信息時代,這樣的國家怎麼會赢呢?怕是隻有核平全球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