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段"三俠武義"的傳說,留下了"狸貓換太子"千古之謎。《清平樂》影視劇的上演讓觀衆對這位大宋仁宗皇帝在位42年,宮禁隐私、豔史遺聞與權力鬥争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今天咱們不談宗仁宗趙祯的曆史故事,而是介紹下北宋繁華的東京汴梁城。
東京汴梁城的營建
大家對北宋東京城(今開封市)的了解,更多的是來源于張擇端的寫實名作《清明上河圖》。這幅不朽名作以全景式的構圖,展現了12世紀國際都會——東京汴梁城的繁華景象。
當時國際上首屈一指的大都會東京城的規劃始于五代後周時期。世宗柴榮是後周一位英明的帝王,他委派韓通、王撲對汴州城作全面的規劃。北宋王朝就是在後周規劃的基礎上不斷營建,使東京汴梁成為全國最壯麗的城市。
東京城
東京城由三道城牆、四條運河、三十三座橋梁、四條禦路縱橫交錯構成。陸路上車轎絡繹不絕,水道中舟楫舳舮相接。雖在北方,卻富有江南水鄉景色。
東京的三道城牆,重重套疊。城牆之外,各有護城河圍繞。最中心是皇城,又名宮城,周圍五裡,設城門七座,城牆是用青磚砌築,城内為皇宮及中央政府機構所在。各種殿宇,氣勢壯麗,大慶殿、明堂、宣德樓等都是著名的代表建築。北宋亡國後金人僅從明堂柱子盤龍上刮下的金屑就有四百多兩,這些建築的豪華可想而知。
皇城的外圍是裡城,又名舊城或阙城,是在唐代宣武節度使李勉所築城垣的基礎上加固擴修的,周長二十一裡。有城門十個,水門二個,汴河穿城而過。裡城内是商業區、衙署、寺觀集中的地方,也是東京最繁華的去處。
裡城之外即外城,又名新城、國城、羅城,周長五十裡,北宋未期擴大到八十裡,外城與裡城均為土築。外城是東京軍事防禦和觀瞻的前沿,柴榮修城吋取虎牢關土夯築,堅密如鐵。城牆高四丈,寬五丈九尺,每百步設馬面,每二百步置防城庫,貯藏守城器械。嚴整高聳的城牆,遠遠望去森嚴屹立。外城有城門十二個,水門九個。外城的護城河叫護龍河,闊十多丈,裡外遍植楊柳。外城中,南有蔡河繞行,北有五丈、金水二河穿城出入,中有汴河橫貫,水道縱橫,密布着倉庫、邸店、寺觀、民宅。
東京城
東京的四條水道,是北宋政府的命脈。汴河西接黃河,東流入淮河通長江;蔡河從南來又南返蔡州入沙河;五丈河起于東京,流入山東曹州、兖州;金水河容納鄭州諸細流,雖與汴河都從西來,但二水不混流,在東京附近用渡槽從汴河橫穿入皇城,供後苑灌溉。四條水道中特别是汴河則轉運江南、淮南、兩浙、荊湖諸路的貨品,嶺南、川蜀也經長江及靈渠等道通東京,陝西等地的菽栗也從黃河沿流入汴。汴河從東南運來的都是大米和小麥,是東京軍民用糧的主要來源,貴族和居民的生活用品,亦多依賴汴河運輸,因此被認為"汴河之于京師,乃是建國之本,非可與溝洫水利同言也。"
東京水道上架設橋梁三十三座。其中汴河十三,蔡河十一,五丈河五,金水河三,再加曹門小河子一座。在城内的橋,一般隻通平船,故橋洞低平,州橋、龍津橋、相國寺橋等是禦路所經之地或繁華區域,故建造得特别堅固,裝飾也非常華麗。《東京夢華錄》記載州橋的情況是:"其柱皆青石為之,石梁石筍楯欄,近橋兩岸皆石壁,雕鏽海馬水獸飛雲之狀,橋下密排石柱,蓋車駕禦路也。"城外的橋,為便于船隻往來,常作成拱形橋洞。那時汴河因水勢湍急橋柱常撞壞船隻,故駕設一種無柱橋梁,形如彩虹飛渡,故名虹橋。虹橋的形狀由于宋代畫家張擇端的忠實描繪,我們今天尚可看到她的雄姿。
虹橋
東京的禦道共有四條,通往東西南北四個方向,東西兩條橫亘于皇城外,自東邊的新宋門直達西邊的新鄭門。北邊則達封丘門。南邊的禦道是四條中最壯觀的一條,從皇城的宣德門筆直通達南薫門。這條禦路據《東京夢華錄》描寫:路寬二百餘步(約合今100餘米),中心為禦道,人馬禁止通行。中心禦道兩邊,各安有朱漆杈子一排,行人可在朱漆杈子外行走;杈子裡有磚石甃砌的水溝,溝裡種植蓮荷,溝旁種植桃李梨杏等果樹。行人道外又是一排黑漆杈子,杈外是禦廊。這種寬闊的道路,整齊有緻,當時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
東京城的建設在我國城市建設史上開拓了一個承前啟後的新時代。她保存了我國傳統社會中前朝後市左祖右社的都市格局,但又打破了隋唐時期都市中坊裡的限制。它将宮阙建在城的中央,對殿群的中軸線和禦道與皇城的軸線要求十分嚴格。東京的城市其格局後來為金人襲取傳承,元代建大都時,即仿效東京。明、清則繼承這種設計思想,今天在北京明、清舊城及故宮的布局中仍能追尋到東京汴梁的遺風。
汴河
東京城的商業為人稱道東京汴梁是北宋全國最大的商業城市,每年向國家交納的商稅達五十五萬貫,居全國的首位。北宋時已盛行世界上最早的紙币——交子,使商業活動更為方便。潘樓街南頭的界身巷,是交易金銀彩帛的場所,"每一交易,動辄千萬。"東京的各行各業都有行會組織,如經營糧食的行商,就屬有百餘家糧商,營業額年達一千數百萬貫。汴河上還有很多倉庫、邸店都是為糧商服務的。有的邸店本身就是大糧商,政府官員也有插手邸店的。
東京商業活動的場所,除界身巷内門面廣闊的大字号外,還有定期的集市,如相國寺每月朔望和逢三、八日共開放八天,任憑百姓自由交易,所有日用雜品、衣著、文具、古玩、土産、香藥和珍禽異獸都可在這裡買到。除了白天的市集外,在熱鬧的地方還有夜市,通宵不絕,州橋夜市是一個比較有名的地方。馬行街夜市每夜直到三更盡,到了五更又開張營業。據記載:馬行街在夜市中燈火通明,夏天,油蠟燃點的煙焰熏得蚊蠅都不敢停留。另外有些地方每天五更點燈交易,買賣衣服、圖畫之類,天明即散,叫做"鬼市子"。總之,東京的商業活動晝夜不息,熱鬧非凡。
演出說書、雜技、傀儡戲、影戲
東京城最為後人稱道的文化、飲食娛樂活動東京是富人享樂的天堂。酒樓、妓院和瓦子的集中,充分表現出這一特點。
東京的大酒樓有七十二處。這些大酒樓稱為酒樓正店,門口都傅劄彩樓歡門,酒樓内有廳院"廊庑掩映,排列小閣子,吊窗花竹,各垂簾幙,命妓歌笑,各得穩便。"常被後人稱道的樊樓(又名白礬樓)是"三層相高,五樓相向,各有飛橋欄檻,明暗相通,珠簾繡額,燈燭晃耀。"礬樓相傳是書畫皇帝宋微宗趙佶與京都名妓李師師相會之處。礬樓自釀的"眉壽” “和旨"等酒,馳名當時。名流張君房曾在此醉飲,劉伯壽和唐沈、丁竦等曾在此閱樂。詩人劉子翚在南渡後懷念舊事,曾作《汴京紀事》詩,其中有:“梁園歌舞足風流,美酒如刀解斷愁,憶得少年多樂事,夜深燈火上樊樓"之句,引起不少南渡故人的愁思。
礬樓自釀的"眉壽” “和旨"等酒
瓦子是在北宋時期商業發展的基礎上産生的遊樂場所。瓦是野合易散的意思,後來形成固定的場所。瓦子裡有幾個棚座,演出說書、雜技、傀儡戲、影戲等各種不同的節目。瓦子裡還有賣藥、算卦、剃頭、估衣和小商販等。汴京最有名的瓦子是潘樓瓦子和州東、西瓦子。大瓦子可容納數千人。層出不窮的演出使觀衆自晨至暮流連忘返。宋代瓦市勾欄的從汴京流行,流傳各大州府,促進了戲劇的形成與發展,在我國文藝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使戲劇及新興文藝有了固定的演出陣地。談論到東京瓦子,不能不提到北宋一個重要的女政治人物——第一位攝政太後宋真宗章獻明肅皇後劉娥。近來的影視劇《清平樂》的熱播,你還記得劇中的劉太後吧,對、就是她,北宋政壇一個風雲傳奇人物。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劉娥随兄長龔美從蜀來地來到汴京表演鼗技。"鼗,是一種長柄的搖鼓樂器,俗名拔浪鼓。表演鼗技時,鼓點、舞蹈和唱詞互相配合,在民間很受歡迎。善于敲鼓,豔如桃花的劉娥惹得一班王孫公子、市井遊客紛紛前去龔美住處,一睹為快。劉娥的名聲傳開後,吸引了少年風流的皇子元侃(宋真宗趙恒)。把她召進王府,作為貼身侍女使用。星轉鬥移,太宗駕崩,真宗即位,就把劉娥接進宮中,先封為美人,不久進修儀、又立德妃,再冊封皇後。真宗病逝,仁宗趙祯即位尊她為皇太後,輔政十一年。劉娥這位從敲鼓女郎入汴京瓦子賣藝,成功實現人生大逆襲---草根逆襲記。
章獻明肅皇後劉娥
東京的飲食,除上述大酒樓外,還有衆多的中小型飲食店,稱為分茶或腳店。他們經營各種有特色的食品如王樓包子、曹婆婆肉餅、段家熫食、薛家羊飯、金家和周家的南食、梅家鵝鴨、萬家饅頭、鄭家和張家餅店等,都是久負盛名的。還有各種沿街叫賣的"食攤"、提籃串街的小賣,遍布全城。
東京汴梁的食品中,南貨北味樣樣俱全,每天宰豬達萬頭,其它鮮魚、果品色色均備。後來在全國廣泛流傳的食品如糖醋魚、烤鴨以及切餡包子、馄饨、糖炒栗子、京冬菜等具有汴京遺味。具有鮮明特色的東京飲食,經後世傳承發展,成為我國著名的菜系之一——豫菜的代表,被譽為“汴梁風味"。
糖醋魚
"舉子唱名"文化教育居全國首位汴京是當時全國文化教育最發達的地區。繼承漢魏太學遺風的北宋太學,最盛時學生達到三千八百人。太學中樹有楷篆二體書寫的"二體石經",供太學生和全國士人校對所抄儒家經典——四書五經中的訛誤。三館(昭文館、史館、集賢院)中藏書達七萬三千八百餘卷。此外,還有國子學、武學、律學、畫學、算學、醫學等學校培養各種人材。北宋政府為羅緻藝術人材還成立了翰林圖畫院,設置待沼、祗候等官職。書法藝術高超者亦授官職,如米芾曾任書畫博士等。所以北宋宮廷内收藏了大量的古字畫和創作了豐富多彩的藝術作品,這些作品被編成《宣和書譜》和《宣和畫譜》,使我們得以了解當時書畫的盛況。在帝王的重視下,北宋政府将曆代流傳的書法作品先後在汴京刻成《淳化閣帖》《太清樓帖》《大觀帖》這三部著名的法帖,流傳至今。北宋政府的進士考試也在汴京舉行。全國士子雲集于首都,也給東京增添了不少生氣。"舉子唱名"是東京一大盛事。
《淳化閣帖》
二塔一寺素負盛名如你遊曆過開封,一定對鐵塔、繁塔、相國寺有所記憶吧。
北宋時期,京都開封城内外寺院衆多,其中以相國寺、開寶寺、太平興國寺、天清寺聲望最大,堪稱京城四大名寺。
鐵塔現今所在地最早為獨居寺,建于北齊天保十年(559年)。北宋時期以開寶年号命名為開寶寺,為供奉佛舍利,在寺西隔内建造了座八角十三層、高三百六十尺的木塔,名福勝塔。木塔僅存了五十六年,被雷火焚毀。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下诏重建開寶寺塔,塔名稱靈感塔。因塔的外表全部以褐色琉璃磚瓦鑲嵌,遠看近似鐵色,民間俗稱"鐵塔"。
繁塔所在地原為五代後周天清寺。宋太祖開寶年間重修天清寺,并在寺内建塔,名興慈塔,俗稱繁塔,高達九層。開封民間一直流傳着"鐵塔高、鐵塔高,鐵塔隻達繁塔腰”的說法,可見當年繁塔之高。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塔的基底,僅三層。
鐵塔
相國寺始建于北齊年間。北宋時相國寺是東京城最大的佛寺,号稱皇家寺院。這一時期的相國寺名僧輩出。在中國佛教史上大名鼎鼎的贊甯,知識淵博,時稱“律虎"。号稱"詩僧"的秘演,擅長詩歌,與當時的大詩人互相唱和,名振京師。精通禅學的宗本更被宋神宗稱為"僧中寶"。另外寺内也不乏有一技之長的僧人,如精于鼓琴的越僧仁;擅長肖像畫的閩僧顯,發明兵器的法仙,醫學國手的智緣等人。
相國寺因位于東京城中的地區,南臨交通運輸動脈的汴河,而且庭院寬闊,遊客如雲,因而成了東京商業貿易和文藝娛樂的中心地。宋人曾有這樣的記載:"東京相國寺乃瓦市也,僧房散處而中庭兩庑可容萬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
結語:繁華的東京城,是當時國際上首屈一指的都會,然而貌似發達的北宋政權,卻是國弱民貧。内憂外患的北宋政權最終招來"靖康之恥“,金軍攻陷京師,東京夢華不複存在。
金軍攻陷京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