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蕉打卡聯合創始人譚舒是雙魚座,喜歡花哨。
文| 鉛筆道 記者 石 偉
►導語
《真正男子漢》節目中,杜海濤胖乎乎的身軀,在60歲張豐毅健碩肌肉的映襯下,顯得可愛但不健康。
為了減肥,杜海濤發起香蕉打卡運動,并交由譚舒(聯合創始人)與其團隊負責研發。
于去年5月20日上線,香蕉打卡是一款移動跑步健身運動打卡App。用戶在跑步、走路、仰卧起坐時,可在App中的日曆打卡記錄。平台通過出售主題商品、舉辦線上活動、做廣告宣傳等方式盈利。
截至目前,香蕉打卡App累計獲得逾100萬用戶,商城購物客單價為120元左右。
注: 譚舒承諾文中數據無誤,為其真實性負責,鉛筆道已備份錄音速記,為内容客觀性背書。
再見張向東
2015年10月,廣州地鐵口的風有些冷,但資本寒潮帶來的“暴風雪”更為猛烈:諸多項目倒在融資路上,譚舒的項目也沒有幸免于難。
“放棄太不甘心。”雖然項目關停,但是10餘人的團隊并沒有解散。譚舒一邊找些外包的活計養活團隊,一邊與投資人聊天尋找下次創業的方向。
轉機發生在譚舒再次遇見700Bike創始人張向東。兩人相識已久,曾在久邦數碼分别任久邦數據總裁(張)、研發副總監(譚)。共事時期,久邦數碼正大紅大紫。譚負責研發的GO桌面(全球3億用戶)、Next桌面(全球首款3D桌面,年銷售額超5000萬元)等産品,頻頻獲得資本抛來的橄榄枝。
這次在廣州的某公司會議室,兩人商量研發一款運動類型App——香蕉打卡,不過産品具體定位、細節均沒敲定。
這一想法來自主持人杜海濤。當年年中,杜海濤參加《真正男子漢》節目。深入一線部隊、經曆不同軍種生活、與60歲的張豐毅健碩身材對比……一番節目經曆後,杜海濤勵志減肥,并在微博發起“香蕉打卡”的運動話題。
◆杜海濤在畫原型圖,笑得開心。
本着帶動更多人參與的初衷,杜海濤找到700Bike合作研發香蕉打卡App,想做一款與運動健身有關的應用軟件。
了解了前因後果,譚舒也認可香蕉打卡的方向。消費者對運動與健康的重視程度增加,市場規模定會擴大。與此同時,市面上未出現強勢競争對手壟斷市場:Keep、咕咚、悅跑圈等玩家均在探索市場。
綜合評估下,譚舒與張向東達成一緻意見:香蕉打卡有機會出特色,在市場上占據一方土地。
于是,譚舒(與杜海濤均為聯合創始人)帶着團隊,啟動“香蕉打卡”的研發。項目也同時獲得400萬元的種子輪投資,由杜海濤與700Bike合投。
一波三折
起步是一波三折。像普通用戶一樣,譚舒與團隊并不了解運動領域,隻知道要做一款工具類産品。于是,譚舒開始調研咕咚、悅跑圈等産品。
市面上的産品功能集中在跑步計步,并未涉及跑步訓練計劃。模仿其它産品,譚舒決定切入健身占比最大的跑步人群。
◆ 杜海濤在一起讨論問題。
同時譚舒打出“跑步訓練計劃”,包括日常跑步課程、馬拉松跑步課程。因為曾接受6年專業田徑訓練,譚舒找到一名馬拉松教練作為内容提供者。
确定了打法,團隊在2個月的時間内,打磨出香蕉打卡Demo版。誰成想,“憑跑步訓練計劃打出差異化”這個想法在上線前夭折了。
上線前夕,譚舒與杜海濤圍繞産品優勢、目标人群定位,開了整整一天的會,但會後的結果卻是全盤否定。
首先目标用戶定位出現偏差。譚舒的目标人群是80後的白領男性,但杜海濤的粉絲特點為90後為主、女性占大部分。這讓原本指望将杜海濤粉絲轉化為第一波用戶的想法泡湯。
其次對于用戶來說,專業性的運動訓練計劃在使用上存在障礙。“用戶沒有興趣,也缺乏使用場景。”
内憂外患,咕咚App同期推出了訓練計劃功能,讓譚舒打差異化的想法徹底破滅。
香蕉打卡該何去何從?
敲定定位
不過,事情并非那麼糟糕。譚舒決定按杜海濤的規劃重新設計産品:以90後女性為目标用戶,盡可能把産品做得有趣且簡單,争取在視覺上體現一定差異性。
考慮至此,譚舒立馬想到,用戶跑步積累的公裡數可以用遊戲的方式展現出來,而不僅僅是枯燥的數字。他舉了一個例子,通過引入環遊世界的遊戲,用戶跑步的公裡數可以轉變為遊戲世界中相應的前近距離,并通過不斷前進達到不同的城市,App界面換成該城市獨具特色的主題圖片。
除了這點,譚舒還希望香蕉打卡與Keep等其它運動軟件産生本質區别。但具體怎麼做,他還沒什麼頭緒。
苦于尋找方向之即,一位同事給譚舒帶來靈感。當時該同事正在健身,健身教練用日曆的方式幫助他堅持鍛煉。“每完成一天健身任務,就劃掉一頁日曆。”
看到這種日曆打卡的方式,譚舒眼前一亮。他決定将打卡的模式應用在香蕉打卡App上。至此,香蕉打卡定位也已敲定——一款移動跑步健身運動打卡App。
◆ 香蕉Mini智能體脂秤在商城有出售。
經過緊鑼密鼓研發,香蕉打卡App1.0版本終于在去年5月20日上線。通過杜海濤的一條微博轉發,以及小米、OPPO榜單的推薦,香蕉打卡App下載量激增到一台服務器宕機。
頭炮打響後,香蕉打卡今後朝着哪個方向發展卻仍然困擾着譚舒。盯着後台,團隊分析着用戶停留時間等數據,摸着石頭過河。
經分析,譚舒發現單純跑步這一功能,并不能提高用戶的使用頻率,“畢竟用戶不是時刻在跑步”。
他選擇擴充一些運動門檻更低的運動品類,比如走路計步、平闆撐、仰卧起坐、爬樓梯、做家務等。
像跑步一樣,用戶完成俯卧撐等運動後,都可以在App打卡一張。幫助用戶養成運動習慣的同時,譚舒與團隊希望用戶可以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
即使每日跑步,但熬夜晚睡、抽煙喝酒等壞習慣也會拖垮用戶的身體。因此,團隊側重研究并上線與健康生活有關的文章,比如不喝碳酸飲料、如何控制體重等。
如此一來,App的用戶活躍度有了明顯提高。時機已到,團隊開始摸索盈利模式。
線上付費挑戰是譚舒的第一次嘗試。通過在App發起付費挑戰的活動,用戶支付費用,平台負責設計跑步、走路等項目。如果用戶完成挑戰,平台則給予完賽獎牌。與此同時,App通過出售主題周邊産品盈利,商品包括智能秤、毛巾、防水包、T恤衫等。
◆ 與《金剛狼》合作,App的主頁面為金剛狼定制版。
除了以上兩點外,譚舒發現廣告合作是一塊巨大的蛋糕。在為《變形金剛5》、《速度與激情8》等電影做廣告宣傳的同時,香蕉打卡App還與當當網一起舉辦一些看表情猜詞語的活動。
現在,譚舒正在籌備天使輪融資,預計金額為1000萬元。
The End/
編輯 趙芳馨 校對 劉金策
如需轉載文章請聯系鉛筆道微信客服号鉛筆道大芯芯(微信id:qianbidao2017)獲取授權資質,否則我們将依法追究相關責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