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怎麼讓孩子的思維更靈活

怎麼讓孩子的思維更靈活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0-07 05:45:09

周末的下午幾個小朋友草坪上一起瘋玩久了,都覺得有點無趣,于是紛紛來找媽媽。朋友和我趕緊終止聊天,起身迎接這一群小魔王。

朋友提議:那我們來玩抓小魚遊戲吧。這個遊戲我熟悉,就是我和朋友雙手相拉,形成一個網,孩子們要從中鑽過去,且不被我們抓住才算成功通過。

“不過這次我們要來個有難度的,每個小朋友通過的時候,必須說一種陸地上的動物。”聽到這個條件,小朋友們都興奮起來,開始動腦筋。

給Elsa讀繪本已接近3年,且她最近還癡迷聽喜馬拉雅的《猴子警長破案記》,對于動物的掌握,我想應該不成問題。

差不多4個小朋友排好隊,一個一個說,剛好也有思考時間,難度在于别人說過的,就不能重複。Elsa先順利的通過兩局,到第三局的時候,就開始抓耳撓腮,苦思冥想不得,向我發出求救信号。

按我的判斷,她知道的肯定不止這麼多,但是在新場景中調用不出來,說明思維靈活性不高。于是,我開始觀察,發現很多小朋友都有這個問題,也就是思維固化僵化,沒法活學活用。

反觀自己,其實我也是個思維缺乏靈活性的人,朋友提議穿過漁網要說陸地上的動物時,我心裡暗暗佩服:原來還可以這麼玩呀。

不懂得變通,做事往往“一根筋”,很多成年人也是如此。思維相對固化的父母如何培養孩子的思維靈活性?

這就需要我們父母了解思維的特性、元認知、秩序敏感期等等概念,在認真學習了這些科學概念以後,我才發現Elsa的思維大部分時間處于無意識及無序狀态,慣性自然容易形成固定或僵化,無法活學活用。也隻有從源頭上理解這些,父母才可能幫助孩子梳理出思維啟蒙的道路。從思維的無意識走向思維秩序的建立,并最終打破固有思維,加入靈活元素,最終形成思維的靈活性。

怎麼讓孩子的思維更靈活(謹防無序固定僵化)1

思維是什麼?

思維,簡單些說,就是我們在想什麼,怎麼想的。人的每個活動都跟思維有關,雖然有些行為是無意識的、慣性的,但是這個行為對應的思維運動都是真實存在的。

教育上有個觀念認為,思維教育是【第一性】的,什麼叫【第一性】?這個概念來自古希臘哲學家亞裡士多德曾經提出的一個哲學術語“每個系統中存在一個最基本的命題,它不能被違背或删除”,通俗一點說就是“每一樣事務中必然存在一個是穩固的,不會受任何外在因素影響或改變或消失”。思維就是這樣的【第一性】,人類大腦中的思維運動永遠存在,想對了,想通了,任何事情或行為也就通了。

怎麼讓孩子的思維更靈活(謹防無序固定僵化)2

思維的無意識狀态

孩子從出生開始,如果沒有經過特别的思維訓練,其實思維的發展及運動就會處在一個無意識狀态。

成人具備一定的思維模式,但是成人也并不見得會教授思維啟蒙,這裡涉及到一個【元認知】概念。

【元認知】就是認知的認知或知識的知識。就是自己對自己認知過程的思考。成人往往是日積月累日漸長大中就形成了一些思考習慣、思考方法,當你讓他分享或總結,他往往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也就是對自己的認知過程沒有經過思考、拆解和總結,自然也就說不出來。

如果孩子沒有這樣的啟蒙環境,那就是聽任思維自由發展,他/她往往感覺不到自己是如何思考的,很多想法行為變成下意識的反應,長期以往,就是靠慣性思維做事情,很容易變成固化思維,長成“一根筋”。

怎麼讓孩子的思維更靈活(謹防無序固定僵化)3

思維秩序的建立

如果孩子的思維處于無意識狀态,很簡單,父母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建立思維的秩序性。

孩子在正常的生理心理發展過程中,其實有一個特定的【秩序敏感期】,我們先來認識這個概念,以便更好的了解如何幫助不同年齡段孩子建立思維秩序。

【秩序敏感期】是指幼兒對秩序極端敏感的一個非常重要和神秘的時期。在這一時期,幼兒對事物的秩序有強烈的需求,并逐步獲得和發展對物體擺放的空間或生活起居習慣的時間順序的适應性,即秩序感。一般在2歲開始比較明顯。如果從這時開始,父母開始給孩子立合适的規矩,啟發思考習慣,孩子就很容易建立一套内在的秩序,包括思考的秩序。

如果孩子已經大了,錯過了【秩序敏感期】,如何進行思維秩序的培養和建立?

其實不管孩子大小,建立思維秩序的方法是一樣的,隻是說在【秩序敏感期】更有先天優勢而已。

接下來我們看看如何做?可以從下面三個方面着手:

1、給孩子展示思考路徑

這個方面需要父母先動腦,學會拆解和整理自己針對某個問題的思考路徑,也就是父母先鍛煉自己的【元認知】,然後按照邏輯順序展示給孩子。畢竟孩子并不是一上來就能知道積木怎麼搭得更高或成語接龍遊戲怎麼玩。

注意點一:不要空喊口号

一般父母在孩子碰到問題的時候會說“你再試試”, “你再堅持一下”,可是有時候孩子并不知道“試試”“堅持”代表着什麼,所以父母需要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現在的問題出在哪裡”,才會有接下去的“我怎麼去解決問題”。

怎麼讓孩子的思維更靈活(謹防無序固定僵化)4

注意點二:聰明幫助

在展示思考路徑時,父母要學會采用一些聰明的辦法,比如啟發式提問,而不是什麼都幫孩子說出來。用現在時髦的流行詞來說,父母得“躬身入局”,但又不能什麼都幫孩子做掉說掉。

2、讨論解決策略

在最早父母給孩子展示思考路徑的時候,往往孩子并不知道怎麼解決問題,父母可以提供幾種可能的解決方案,供孩子選擇。

等孩子慢慢建立思考路徑後,就可以和孩子讨論解決策略了。這時候,父母不主動提供解決方案,而是用啟發式提問,和孩子一起探讨解決方案。比如這塊拼圖一直拼不進去,剛才我們一起分析了拼不進去的原因,你覺得我們應該怎麼解決呢?這些提問就可以讓孩子開始思考自己如何應對問題,如何解決問題。針對孩子提出的任何解決方案,父母都應該鼓勵為主,慢慢引導。

注意點一:不要一味指責

針對學齡期孩子,特别是學習上的事情,父母很容易心态崩塌,變成一味指責。一味指責反映的是父母思維的僵化,并不能給孩子提供正面榜樣。

注意點二:方法總比困難多

要永遠給孩子傳達“方法總比困難多”這樣的信念,不斷去引導孩子找方法,找更多好玩的方法。

3、鍛煉複盤能力

當父母開始有意識地做到上面兩個步驟,孩子就會比較了解“怎樣進行思考路徑的發展,怎樣探索不同的學習策略”,動腦能力就比較強,接下來就要鍛煉孩子的複盤能力,進一步鞏固前兩步,形成閉環。

注意點一:永遠有進步的空間

複盤能力就是引導孩子在成功的事情上多想想,這次為什麼成功了,可能是哪裡做得比較好。但也要多思考一些,還有什麼方法可能也可以成功,下次是不是可以嘗試這個新方法?讓孩子知道永遠有進步的空間,方法越想是越多的。

注意點二:失敗是為了下次更好

那針對失敗,更要複盤,想想這次是哪裡沒做好,可以從哪裡改進,如果再嘗試一遍,自己可以怎麼做,要注意哪些事情?這樣的思考讓孩子知道失敗不恐怖,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失敗是為了積累未來做好的可能。

如果父母能帶領孩子用以上三個步驟去不斷思考,不斷解決問題,其實就是在幫助孩子建立正确的思維習慣和思維秩序。長此以往,孩子碰到新的問題或涉獵新的學習,就會自然而然形成界定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複盤的路徑,完成思考齒輪的良性運轉。

怎麼讓孩子的思維更靈活(謹防無序固定僵化)5

思維的靈活性

那肯定大家會想,直接建立思維的靈活性就行了。這樣不會被框架束縛。前面給孩子建立一個框架,建立思維的秩序,不是多此一舉嗎?反而妨礙孩子思維的靈活性。

這裡就必須提到一個重要概念:靈活都是相對的。沒有秩序和規則的靈活是一團糟,也就是回到無意識無序的思維狀态。你希望孩子思維靈活,并不是思維随意。

隻有先立後破,先把良好的思維習慣立起來,才能再來談破除思想的僵化,融入相對的靈活性。“立”是最難的,隻有先“立”,才有後面的“破”。所以這兩者本身是并不矛盾,反而是有先有後一體化的。

其實你有沒有發現,當你帶領孩子能完全按照思維秩序建立的三步走的話,孩子的思維并不會形成固化,因為在每個階段,你的啟蒙方法都是開敞的,你不是一味的告訴孩子一個方法,而是啟發式提問激發孩子想出不同的方法,你會和孩子探讨不同解決方案的利弊,并且在複盤中引導孩子看看是否還有其他更好的方法。所有這些其實都是在幫助建立孩子思維秩序的時候,打開了靈活思考空間。

怎麼讓孩子的思維更靈活(謹防無序固定僵化)6

但當你發現如果孩子有“一闆一眼”的傾向,可以考慮從以下方面改變一些規律和規則,讓孩子具備更多的靈活性:

适當改變每天的作息。

針對孩子已經建立的生活習慣,可以适當改變,不需要很頻繁,讓他通過适應小變化,感受規則和思考的靈活性。

改變一點規則。

規則一般在執行的時候對應有既定的範圍和前提。如果遇到一些不在既定範圍内的情況,也可以考慮适當改變規則。這樣也可以引導孩子明白思維有時候可以改變一點秩序。

多用假設性提問。

要想思維不僵化,就不能隻追求一個方法,要多帶孩子複盤,啟發孩子如果重來一次,還可以選擇什麼方法?其實這依然是正确的思維秩序建立過程中的一環。

從無序無意識的思維開始,父母通過正确的手法引導可以幫助孩子建立思維的秩序感,之後加入适當的變通元素,就可以打造一個思維靈活性的寶寶。

思維是【第一性】的,當思維的齒輪運轉良好的時候,也就表示大腦運作良好,不用擔心未來大的卡殼危機。

看不見的,有時候才是最重要的。打造看不見的靈活思維模式,才會收獲一個自律又有創造力的孩子。

——————

歡迎關注@虎虎升薇 ,一個考了心理學證書、學習了正面管教課程卻依然每天與娃鬥智鬥勇的80後職場媽媽。升級打怪太耗心力,一起來抱團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