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一個針對5-6歲的學齡前兒童抽象調查,看得我心驚膽戰:
1、脾氣不好的孩子約16%;
2、性格古怪的孩子約5%;
3、有神經質傾向的孩子約28%;
4、有行為問題的孩子約9%;
5、社會交往不良的孩子約3%;
6、有情緒障礙的孩子約2%;
7、有注意力障礙的孩子約10%;
8、智力低下的孩子約0.6%……
相比于智力因素,孩子的心理問題才是大問題。我們常常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并非是空穴來風。
幼兒時期是孩子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對以後的心理發展有深遠的影響。若是在這個階段對孩子放任自流、置之不理,那麼對于孩子的未來就是很殘酷的行為。
幼兒期孩子身心發展的特征有哪些?
1、身體發育
身高體重的增加是顯而易見的,而看不見的就是孩子體内的各種組織和器官的機能也在發展。
大肌肉的發展,會讓孩子不知疲倦地從事各種活動;小肌肉的發展,會使孩子所做的事情更加精細化。
2、想象力
孩子具有非常豐富的想象力,而想象力也是最容易被成年人泯滅和抹殺的。
當孩子把自己的想象力充分應用于自己的生活、玩耍中時,他們的創造力和獨立性也日漸增強。所以這個階段,成年人,尤其是孩子的爸爸媽媽要樂于放開手,在安全的前提下,讓孩子有獨立的活動空間,自由自在的打發自己的時間。
這樣環境成長下的孩子,會有自己的想法和擔當,同時敢于探索,勇敢前行。
3、語言表達能力
幼兒期是一個人一生中詞彙量增長最快的時期,正常的兒童在6歲左右就能夠完全無障礙地和成年人交流。
但是如果孩子總是處在緊張的狀态,可能語言表達就會出現口吃、思緒紊亂、真實與想像分不清的情況。
所以,父母與孩子交談時,要多鼓勵孩子放心大膽地說,積極主動地講述,不必緊張。作為成年人來講,聆聽比意見對于孩子更有用。
4、社會性
幼兒已經能夠根據自己的經驗和成年人的教育,把自己和别人的行為與行為規則做對比,從而産生積極或消極的道德觀。
這個時候,成年人最好的方式是做最好的自己,從而用身教的方式來影響孩子。
另外,孩子還特别喜歡和同伴一起玩耍,每天給他足夠的時間和機會,讓他有和同伴一起的體驗,在這種耳濡目染中,孩子會自覺的掌握與人溝通、交流的能力。在以後的社交生活中,也會有自己獨特的為人處事方法和原則。
若總是把孩子單獨關在家中,可能會導緻孩子在人群中怯懦、或者自卑。
5、行為習慣
幼兒時期的行為習慣與家長的要求關系密切,因為不論習慣的好壞,都是成年人強化的結果。
因為在孩子的基本認知裡,被爸爸媽媽老師或其他成年人所接納的行為,就是好的;否則就是不好的。這也是他們個性心理特征初步形成的基礎。
如何幫助孩子的身心正确發展不偏移?
1、家庭環境
如果孩子出現身心偏移的時候,父母要先從自己的言行、教育方式、家庭環境來尋找根源。
父母的素質、彼此的關系、教養的方法等,都會對孩子心理發育産生巨大的影響。
找到問題,找準核心,積極、迅速解決問題才最關鍵。
2、抓住教育的時機
對孩子的教育,不必要時時刻刻地說教,而是要抓住教育的時機。
及時發現孩子身上的亮點,好好表揚,讓孩子把自己的優良品質發揚下去。
發現孩子的不足,不要簡單粗暴地批評,不妨通過一些遊戲、事實案例來幫助孩子從旁觀者的角度來看待自己的問題。
3、積極參與到集體活動中
孩子在集體生活(包括幼兒園生活),積極參與一些各種有意設計的遊戲和活動等,不僅有利于健康成長,也有利于培養孩子良好的人際關系和社交能力,對孩子良好個性的形成很重要。
另外在集體活動中,培養孩子從小思考、熱愛觀察的能力和習慣,讓孩子可以全面提升。
換句話來說,在快樂中生活,生活得很快樂的孩子,又怎麼會有那麼多的心理問題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