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真情從來無人問偏偏套路得人心

真情從來無人問偏偏套路得人心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22 19:05:08

真情從來無人問偏偏套路得人心?來源:麗水日報-麗水網閱讀提示,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真情從來無人問偏偏套路得人心?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真情從來無人問偏偏套路得人心(老套路卻總有人上當)1

真情從來無人問偏偏套路得人心

來源:麗水日報-麗水網

閱讀提示

網絡貸款、冒充平台客服……本周我市又有人落入這些“老套路”詐騙陷阱。晚報記者摘選部分典型電信詐騙案件,對以上幾類詐騙做出預警,提醒廣大群衆通過案例學會反詐,時刻提高警惕捂好錢袋子。

案例一 “客服”步步設套 50餘萬元這樣被騙走

日前,蓮都區居民吳女士在某社交APP上,結識了一名叫“李天浩”的網友。在對方的推薦下,吳女士在一個名為“FXopen”投資平台進行投資。

最開始,吳女士投的錢不多,在“李天浩”的指導下,她也确實賺了一點錢。随後,她的賬戶開始出現虧損。吳女士覺得投資虧損很正常,所以也未察覺到有什麼不對勁。

“你錯過了一次賺5萬元的機會,需要再投資5萬元去追10萬的行情。”吳女士雖然未能理解,但還是相信“李天浩”,立刻往平台裡充值了5萬元。就通過這幾筆投資,吳女士又賺了一點錢。此時,她在該平台賬戶裡的資金達到了16萬元。當她正準備提現時,“FXopen”平台的“客服”稱吳女士銀行卡卡号輸入有誤,需要繳納16萬元的保證金才能對卡号進行更改。

吳女士交了這筆保證金後,“客服” 又以需要提升銀行卡信用為由,要求她再繳納18.88萬元。吳女士再次轉賬給對方18.88萬元。這時,“客服”再次以吳女士盈利高為由,要求吳女士繳納25%的“稅”,一共134375元。

意識麻木的吳女士向對方轉賬134375元。對方仍然以保證金的名義繼續向她要錢。吳女士終于意識到被騙了,急忙報警。此時,吳女士已給騙子轉賬共計50餘萬元。

案例二 先給點小甜頭 後面設下大圈套

前段時間,蓮都區居民陳先生在網上看到一個免費贈送禮品的活動信息,他很有興趣就填寫了自己的身份信息報名參與活動。随後,陳先生收到了6瓶裝的白酒和一隻手表等禮品。

今年4月中旬,陳先生接到一個電話,稱之前送給他的酒存在質量問題,甲醛超标需要退回,損失方面願意賠償給陳先生398元,并教他如何在支付寶上得到“賠款”。一番操作,陳先生領到了500元錢。此時對方說他多領了102元,需要将錢退還回去。陳先生也并未多想,往對方提供的賬号轉賬102元。

完成轉賬後,對方稱需要陳先生通過第三方平台的驗證,關閉自己支付寶備用金的通道。“對方說如果不關閉,每年都會産生2萬餘元的财産損失。”陳先生有點擔心,就根據對方的指示下載了一款“騰訊會議”APP。

下載完成注冊後,對方又讓陳先生加一個自稱是“服務中心”的“客服”的QQ号。“客服”發過來一張蓋有公章的授權書截圖,上面顯示理賠用戶貸款所産生的費用無需本人還款,陳先生也未能理解清楚,就按照“客服”的指示又轉給對方102元。

完成轉賬後,“客服”又誘導陳先生在“小米錢包”裡貸款了12300元,并将這筆錢轉到指定的賬戶上。轉賬完成後,“客服”又稱驗證不通過,要求陳先生通過美團貸款5300元、微粒貸貸款22000元。

等意識到不對勁時,陳先生發現自己已被騙了4.6萬餘元。

案例三 先在遊戲裡噓寒問暖 然後騙走1.2萬元

日前,市民翁女士将一面印有“破案神速,一心為民”的錦旗,送到了松陽縣公安局刑事偵查大隊,感謝民警幫她的兒子小光(化名)追回被騙的錢。

小光平常喜歡玩遊戲,前段時間在遊戲裡認識了一名網友。對方說自己也是麗水人,并在遊戲裡帶着小光玩,微信裡也是噓寒問暖,這讓小光倍感親切,便認了對方做“哥哥”,兩人以兄弟相稱。

“哥哥”說他在深圳工作,雖然不賺大錢,但是日子過得還算惬意。兩人熟識之後,“哥哥”偶爾會在微信上以吃飯沒帶錢、急需周轉一點資金為由向小光借錢。小光從沒有對這些借錢理由産生懷疑,反而覺得“哥哥”真心拿他當兄弟,便一次次在微信上轉錢給“哥哥”,陸陸續續轉賬4000餘元。

最近一次,“哥哥”稱父母去世,要回老家領政府補貼,向小光借點回家的路費,單純的小光再次轉出大筆金額。

因為幫助“哥哥”,小光感覺近幾個月的生活質量急速下降,一看轉賬記錄,發現他已給“哥哥”轉賬了1.2萬元。

小光頻繁地問父母拿錢引起了其母親的懷疑,追問之下才說出了實情。

接到報警後,民警經過調查,成功在天津某賓館,将“哥哥”李某抓獲。李某交代,他給小光的信息都是虛構的,覺得小光單純好騙,便一次次地找借口向其借錢。在辦案民警的協調下,李某将12000餘元歸還給了小光。

案例四 想消除不良征信 不幸被騙4300元

前兩天,蓮都區居民方先生接到一個陌生電話。對方詢問方先生在2017年期間有無進行過借貸行為。

方先生回憶了一下,表示确實有在2017年時進行過網絡借貸。對方稱方先生2017年的借貸可能會影響到征信,需要方先生進行一系列操作來消除借貸記錄。

一開始,對方僅僅隻是讓他去銀行營業廳辦理注銷業務,方先生也未懷疑對方的用意。當時,方先生正在上班期間,無法前往銀行辦理業務。對方稱可以通過網絡進行相關操作,于是方先生就詢問對方具體方法,對方給方先生發送了一個QQ号。

方先生添加完成後,通過QQ對方又要求方先生下載一款名為“騰訊會議”APP,通過APP進行屏幕共享。方先生根據對方的指示打開一家銀行的APP裡的貸款功能,通過這裡申請貸款,但是方先生無法申請。

對方又讓方先生通過“支付寶”裡的網商進行貸款,方先生根據對方的指示借貸到4300餘元。随後對方讓方先生将貸款到的錢轉過來,方先生也未多想向對方提供的銀行卡轉賬4300餘元。對方又讓方先生通過支付寶借呗進行借貸,方先生正準備貸款,支付寶平台的反詐騙人員通過電話聯系方先生後,方先生才意識到自己上了騙子的當,随即報警,損失金額4300餘元。

案例五 網貸遇到賬戶被“凍結” 解凍過程中被騙3萬元

日前,急需用錢的蓮都區居民程先生,下載了一個APP貸款軟件,完成注冊,系統給他推薦了一個“客服”,雙方互加了微信。

“客服”在明确程先生的來意後,開始一對一指導其如何在軟件上進行操作。程先生表示想貸款5萬元,并按照要求填寫好了個人信息資料。填寫完成後,系統将5萬元貸款放款到程先生賬戶餘額裡。

程先生在進行提現時,卻發現賬戶餘額無法被提現,随即趕忙聯系了“客服”。對方表示肯定是程先生在填寫銀行卡時,一時粗心填錯了信息,充值“會員”就可以修正信息。

程先生想想,也覺得可能真的是自己一時粗心大意填錯了,就根據提示往對方提供的賬戶裡轉賬988元用于開通“會員”。轉賬完成後,“客服”又稱程先生賬戶名與個人信息對不上,讓程先生添加“經理”的微信,以便于解決後續問題。

程先生成功添加“經理”後,簡單地描述了一下自己的情況,沒想到“經理”一開口就讓程先生轉賬15000元。

程先生希望快點将錢貸出來,就按照對方的要求向對方提供的賬戶轉賬15000元。本以為這樣就可以拿到貸款可,但“經理”這時又稱程先生的賬戶已經被凍結,要求其再次轉賬15000元。心急如焚的程先生再次向對方提供的賬戶轉賬15000元。哪想到對方依然稱賬戶并未解凍,要求程先生繼續轉賬34000元。

程先生這才如夢初醒,意識到自己可能被騙,随即報警,損失金額30988元。

防詐小技巧

接到陌生電話,哪怕對方知曉你的手機号碼、購物信息、支付寶信息等,也不要輕信,應第一時間核實。

千萬不要在用陌生人發來的鍊接,或者通過掃二維碼等方式打開的網絡頁面内,填寫個人銀行卡、身份證、密碼、驗證碼等轉賬重要信息。

千萬不要相信退款需要通過第三方借貸平台借錢轉賬刷信用度,借的錢轉給騙子,仍舊需要還款。

來源:處州晚報 記者 夏金地 麻東君 實習生 胡洋 通訊員 葉志明 劉璐媛

本文來自【麗水日報-麗水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及傳播服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