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美姑脫貧攻堅村名單

美姑脫貧攻堅村名單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17:51:53

美姑脫貧攻堅村名單(爐霍縣88個貧困村和83個非貧困村攜手進入農業園區)1

爐霍縣斯木鎮吉絨村飛地産業園區,按照“土地集中、各村飛地、龍頭經營、入股分紅”思路建起的蔬菜大棚基地。記者 楊樹 攝

一縣一策

國慶節後,甘孜州爐霍縣斯木鎮吉絨村的蔬菜大棚基地内,朗吉、曾興蓉等附近的村民正忙碌着采摘高原小番茄,之後熟練地包裝和裝車。“每天我們這裡都要運走上萬斤小番茄,多的時候達到兩萬斤,基本上一年365天不斷貨。”爐霍縣鮮水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王志華說。

“這裡每天采摘的番茄收入中,也有我們一份。”距此30公裡外的泥巴鄉次郎村第一書記陳旺告訴記者。

兩個相距30多公裡的村,如何搞同一個蔬菜大棚?爐霍縣扶貧開發局局長亞瑪裡初介紹:“脫貧攻堅中,我們在甘孜州率先探索‘飛地園區扶貧’模式,斯木鎮蔬菜基地裡300個蔬菜大棚中有259個覆蓋了全縣88個貧困村和83個非貧困村。”

資源分布不均 探索建起飛地園區

斯木鎮吉絨村,平均海拔3800多米,鮮水河流過這片土地,這裡是爐霍縣少有的地勢平坦的宜農區域,适宜大規模建設蔬菜大棚。

“通過招商引資,2015年我們在這裡種植大棚蔬菜。”王志華表示,當初看中了這裡,一方面當地群衆有吃菜的現實需求,另一方面這裡日照好、晝夜溫差大,土地、水、空氣非常潔淨,特别适合種植高端蔬菜。

與吉絨村相比,泥巴鄉次郎村則完全不一樣:耕地較少,且大多數坡度都在30度以上,不适宜耕作。同時,交通還極為不便,不在幹道上,從一個自然村到另一個自然村最短距離也在5公裡以上。

亞瑪裡初介紹,爐霍縣貧困村88個,貧困戶2364戶10019人,大部分地區發展農業優勢都不明顯,脫貧産業需要載體,自然資源分布不均衡,怎麼辦?他們探索出利用基礎條件比較好的地方,跳出小圈子、建立産業園,跨村培育優勢産業、集中發展特色産品的産業扶貧“飛地”模式。

這樣的思路也有産業基礎:之前王志華所在的鮮水源公司已在此進行了3年多的蔬菜大棚種植,30多個品種的蔬菜長勢良好,銷售喜人。

從2017年開始,爐霍縣3年投入資金1.69億元,新增大棚259個,覆蓋88個貧困村和83個非貧困村。“我們利用鮮水源的技術優勢和銷售渠道,建起飛地園區進行深度探索。而企業也通過規模效應來實現市場占有,這是一種雙赢。”亞瑪裡初說。

打好高原特色牌 小番茄成“搶手貨”

10月,走進吉絨村的蔬菜大棚内,溫度一下子升起來,甚至有一些夏天的感覺,與大棚外的冷雨形成鮮明對比。

“我們這裡的番茄,不僅品相好,而且甜度特别高,比内地的要高4%-6%,完全可以當作小水果來吃。”王志華順手摘下幾個,請記者品嘗。

“大棚裡種有黃瓜、茄子、海椒、西葫蘆、西紅柿等大路菜,最多的就是小番茄。”王志華介紹,因為小番茄的經濟價值更高,除每年向爐霍縣本地供應80噸左右的新鮮蔬菜外,300個大棚中有280個大棚都用來種植小番茄。每年産500萬斤小番茄,發往成都、珠海、廣州、上海等地。“小番茄我們賣出價是8-11元/斤,在成都超市可以賣到20多元/斤。”王志華介紹,他們同時還與伊藤、盒馬、金果園合作進行線上銷售。

300個大棚的基地,在給吉絨村等附近的村子帶來流轉土地收入的同時,也吸引了包括貧困戶在内的168名當地村民就業。

“以前我家種青稞,辛苦一年,10畝地收入3000多元,現在将土地租給公司,一年收入5000元;加上老公在公司配送蔬菜,一月收入5000元。加起來我們兩口子每年有七八萬元收入。”對于在家門口掙到的收入,曾興蓉非常滿意。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這個覆蓋全縣88個貧困村和83個非貧困村的“飛地園區”,已實現集體經濟分紅900萬元,貧困戶戶均增收800元。

“飛地園區打破現有行政區域界限,以村為單位投入産業發展資金,将全縣貧困村納入産業園,實現了不同村組間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利益共有、共同發展。”亞瑪裡初介紹,未來5年,爐霍縣将力争建設蔬菜大棚1000個,并配套啟動冷鍊倉儲中心、生态菜籽油加工廠、有機肥加工廠建設。(記者 張明海 雷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