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如何提出終身養老金

如何提出終身養老金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6 22:17:44

如何提出終身養老金?澎湃新聞記者 李文姬4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确了個人養老金的參加範圍、制度模式、繳費水平、投資和領取等相關事項,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如何提出終身養老金?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如何提出終身養老金(個人養老金制度有獨特優勢)1

如何提出終身養老金

澎湃新聞記者 李文姬

4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确了個人養老金的參加範圍、制度模式、繳費水平、投資和領取等相關事項。

個人養老金又被稱為養老第三支柱,與基本養老保險(第一支柱)、企業年金或職業年金(第二支柱)共同組成我國養老保險體系的“三大支柱”。個人養老金并不會替代已有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

4月21日,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院副教授謝勇才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從大背景來看,婦女總和生育率不斷走低、人均預期壽命不斷提高、人口老齡化跑步前進、人口即将步入負增長。小背景則是,國民的養老保障需求日益增長且多樣化、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支付壓力持續加大。個人養老金制度應運而生。

“發展個人養老金,對于構建和完善多層次、多支柱的養老保險體系、提高國民的養老保障水平、實現養老保險制度的可持續和高質量發展、優化資本市場結構以及促進國民共同富裕,都具有重要而又深遠的意義。”謝勇才表示。

2億多靈活就業人員覆蓋在内

參加範圍方面,《意見》明确,在中國境内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或者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勞動者,可以參加個人養老金制度。

謝勇才認為,個人養老金制度實行普惠制,消除了勞動關系、戶籍和行業等因素限制,降低了參與門檻和轉移接續壁壘,覆蓋全體勞動者,鼓勵人民群衆廣泛參與。

“尤其是它可以将第一和第二支柱都難以覆蓋的2億多靈活就業人員(含1億多新業态從業人員)覆蓋在内,這是個人養老金制度的獨特優勢。”

領取發放更加靈活精準

《意見》明确,個人養老金實行個人賬戶制度,繳費完全由參加人個人承擔,實行完全積累。

對此,謝勇才解釋,個人養老金就是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政府鼓勵國民在全生命周期内科學規劃自身的收入與消費,在退休前每年拿出一部分收入存入個人養老金賬戶,終身積累、退休提取,以提高其退休後的生活水平與質量。有助于增強個人的養老責任意識、培養科學的理财和投資習慣。

此外,“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實行封閉運行,除另有規定外不得提前支取”,這表明個人養老金賬戶的性質非常清楚且明确,隻能用于個人賬戶所有者未來的養老支出,不得挪作他用。

謝勇才表示,值得關注的是,與基本養老金按月領取不同,個人養老金的領取和發放更加靈活和精準。按月、分次或者一次性領取的方式有助于參加人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最優的領取方式。

繳納上限會逐步提高

在繳費水平方面,意見指出,參加人每年繳納個人養老金的上限為12000元。

這條線是如何劃定的?謝勇才認為,主要是根據當前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尤其是國民收入水平來定的。

當前,我國有6億人的月收入不足1000元,9.4億人的月收入不足2000元,在此形勢下,如果每年個人養老金的上限定的偏高,不僅與經濟發展水平和社會預期不符,而且會拉大老年群體的貧富差距,不利于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随着國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升和養老保險體系的不斷完善,這一上限肯定會逐步提高。”謝勇才表示。

将推動金融創新和金融市場完善

《意見》指出,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資金用于購買符合規定的銀行理财、儲蓄存款、商業養老保險、公募基金等運作安全、成熟穩定、标的規範、側重長期保值的滿足不同投資者偏好的金融産品,參加人可自主選擇。

對此,謝勇才表示,财政部和銀保監會等相關部門将會按照職責分工盡快制度具體的實施意見。出于獲得長期穩定回報的需要,個人養老金将要求投資産品具有較高的安全性,這就會對資本市場中的各種金融産品的風險分布和回報分布産生重新規整的内在要求,從而推動金融創新和金融市場完善。

至于是否會沖擊現有養老保險産品,謝勇才認為造成沖擊的可能性不大,因為現有保險機構的養老産品主要聚焦于第二支柱,而第三支柱尚處于破冰期,其介入的程度比較有限。

此外,謝勇才表示,《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隻是個人養老金發展的基本規則和制度框架,涵蓋個人養老金領取稅率等具體内容的實施細則需要相關部門後續制定。個人養老金享受的是個稅遞延型稅率優惠,由于每位參加人的參保期限和繳費額度不同,其所享受的稅率優惠也會有所不同。

責任編輯:蔣子文 圖片編輯:蔣立冬

校對:栾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