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花三月、梨花盛開、春風蕩漾、柳青河開。每年趙縣梨花盛開的時候,古樹梨園中總是車水馬龍、遊客如鲫。雖然今年的疫情有所影響,但是仍有許多遊客自駕前來踏青賞花、野炊郊遊。
這天前去趙縣拍攝一組有關雪花梨的非遺圖片,忙活了一天卻沒有時間在古樹梨園裡賞花。盡管返程的時候已近黃昏還是靜下心來走進了一片梨園。
雪花梨的種植已有2500多年的曆史。自秦漢始成為曆代朝廷的貢品,《詩經》的《晨見》篇“山有芭棣”,即賞梨。史載有:趙州禦梨“大如拳,甜如蜜,脆如菱”之說。早在北魏時便是向宮廷進貢的土特産品。
梨園中斜陽夕照、枝桠梳離,一陣春風吹來,花瓣像雪花般的星星點點、飛舞飄灑,恍惚間好似仙境一般。
人們在梨園裡支起了帳篷,鋪上了地墊,大人們坐在那裡喝着茶水海闊天空的神聊,孩子們不是在梨園裡追逐,就是躺在吊床上優哉遊哉、令人神往。
徜徉間發現梨園裡居然長着一小片韭菜,按理說這個季節韭菜都應該在大棚裡才對。兩個女伴各帶着一個小孩,她們一個割韭菜一個擇韭菜,給人以安詳而安逸的感覺,俨然一副田園畫卷。
其中一個小姐姐擡頭看到我便和善的說您喜歡吃韭菜嗎?割點吧,這是我自己種的。真的把我驚到了:首先她一定住的很遠,當地人不會在梨園裡種韭菜的;其次,梨園通常都是沙土地,幹旱松軟,澆水是個力氣活兒,真不知道她們費了多大的勁才熬到了收獲的季節。而且自己付出這麼多辛苦種的韭菜,就這樣順口送給陌生人,這是多麼善良而寬厚的人啊。
我曾經在内蒙紮魯特旗的草原上看到過野韭菜,那裡是中國的野韭菜基地。當時我從地上挖了一些開車帶了回來,希望能在自家的陽台上種活。但是費了好大的勁兒也沒種成,深知種韭菜的辛苦。不想此時小姐姐看我手握單反動手不便,競然動手幫我割了,頓時我手足無措不好意思了。
割韭菜本是一句網絡用語,通指不良專家利用自己的知識攫取别人的财富。人家辛辛苦苦種出來的韭菜,怎忍心白拿人家的?咱是攝影人,既然無以為報就給孩子拍幾張喜歡的照片吧。雖然提不到什麼滴水之恩,更提不到什麼湧泉相報。但是一來要尊重人家的勞動付出,不能心安理得的享受人家的勞動成果;二來人與人之間能這麼與人為善、和諧相處不正是和諧社會的具體體現嗎?
在欲暖還寒的早春,今天的夕陽格外的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