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中國山東省聊城市臨清人,字希逋,又字齊奘。國際著名東方學大師、語言學家、文學家、國學家、佛學家、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今天的孝親故事講述季羨林的思母情。
我在母親身邊隻呆到6歲,以後兩次奔喪回家,呆的時間也很短。現在我回憶起來,連母親的面影都是迷離模糊的,沒有一個清晰的輪廓。特别有一點,讓我難解而又易解:我無論如何也回憶不起母親的笑容來,她好像是一輩子都沒有笑過,家境貧困,兒子遠離,她受盡了苦難,笑容從何而來呢?有一次我回家聽對面的甯大嬸子告訴我說:“你娘經常說:‘早知道送出去回不來,我無論如何也不會放他走的!’”簡短的一句話裡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傷呀!母親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遠處,盼望自己的兒子回來啊!然而這個兒子卻始終沒有歸去,一直到母親離開這個世界。
對于這個情況,我最初懵懵懂懂,理解得并不深刻。到了上高中的時候,自己大幾歲,逐漸理解了,但是自己寄人籬下,經濟不能獨立,空有雄心壯志,怎奈無法實現,我暗暗下定決心,立下了誓願:一旦大學畢業,自己找到了工作,立即迎養母親,然而沒有等到我大學畢業,母親就離開我走了,永遠永遠地走了。古人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話正應到我身上。我不忍想象母親臨終思念愛子的情況,一想到,我就會心肝俱裂,眼淚盈眶。當我從北平趕回濟南,又從濟南趕回清平奔喪的時候,看到了母親的棺材,看到那簡陋的屋子,我真想一頭撞在棺材上,随母親于地下。我後悔,我真後悔,我千不該萬不該離開了母親。世界上無論什麼名譽、什麼地位,什麼幸福,什麼尊榮,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
這就是我的“永遠的悔”。
(節選自季羨林《賦得永久的悔》)
點評:“名譽、地位、幸福,對人生固然重要,但比起偉大的母親又算得了什麼!”季先生的感受刻骨銘心。永久的悔實則是無盡的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