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1997-2022,25年間,深港兩城聯系日益緊密,越來越多的香港人選擇來深奮鬥,與深圳人共同書寫了新時期追夢人的熱血擔當。
值此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之際,讀特客戶端·深圳新聞網特别推出“聽你港”專欄,通過對話紮根于深圳各行各業的“港人港事”,親眼見證在一代又一代深港人同心追夢的大背景下,正在發生的灣區融合故事。
“借着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之際這個機會,希望香港繼續繁榮穩定,祖國發展更加好。”
————黃祖麒
讀特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2年7月21日訊(記者 金洪竹 張玲 林恒鑫 潘寶儀 實習生 劉迪 黃盧雨)他是古典音樂界一顆耀眼新星,擁有澳大利亞悉尼音樂學院指揮與鋼琴演奏碩士學位,他也是亞洲和澳大利亞第一位自彈自指全套貝多芬鋼琴協奏曲的音樂家。2016年,中國香港音樂家黃祖麒決定來深圳發展,屬于他的深港“雙城合奏曲”開始寫下第一個音符。
黃祖麒在深圳交響樂團排練廳。(張玲 攝)
深圳新聞網記者潘寶儀在深圳交響樂團排練廳采訪黃祖麒。(張玲 攝)
香港音樂家與深圳的緣分
在香港土生土長的黃祖麒,談起深圳滿滿的親切感。“我第一次來深圳的時候還非常小,已經沒有印象那時候是幾歲了。小時候就經常和父母到深圳逛街、玩、吃東西,所以對深圳一點都不陌生,非常熟悉。”
機緣巧合,黃祖麒結識了深圳交響樂團團長聶冰,“當時他剛剛開始打造青少年交響樂樂團,便邀請我加盟青少年交響樂團做指揮。”
此前,黃祖麒曾在廣西交響樂團擔任首席指揮,在經曆了兩年職業樂團指揮生涯後,黃祖麒希望将自己在音樂方面的專業知識分享給青少年。“我覺得這對于推動青少年在音樂事業上的學習是非常有意義的,再加上深圳離香港的家非常近,于是我便來到了深圳。”
黃祖麒帶領深交響附屬青少年交響樂團去香港參加亞太區青年交響樂團音樂節。(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以音樂為媒介 推動深港兩地交流
加入深圳交響樂團後,黃祖麒始終緻力于推動深港兩地的音樂交流與合作。四年前與香港交響樂團在深圳音樂廳開展的合作演出就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18年,黃祖麒邀請香港交響樂團副首席和大提琴手來深演出,“最開始他們就是想來看看深圳的觀衆和香港觀衆有什麼不同?深圳音樂廳的舞台聲效、後台配套和香港的有什麼差别?但那一次演出給他們的體驗是,原來深圳有一個這麼好的演出場地,深圳觀衆的素質這麼高。”
演出結束後,黃祖麒更加堅定了推動深港音樂文化交流的信心。“作為一個在深圳工作的香港人,我可以邀請更多香港音樂家到内地不同的舞台交流演出。内地的觀衆喜歡他們的演奏,他們也覺得内地的觀衆相當有水平。”
在各方的不斷努力下,近年來,深圳交響樂團與周邊城市樂團廣泛開展合作,其中不乏香港管弦樂團、香港交響樂團以及澳門樂團等知名樂團。
(圖說:黃祖麒與澳大利亞昆士蘭青年交響樂團交流。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在下一代心中種下古典音樂教育的種子
來到深圳工作以後,讓黃祖麒驚歎的是,深圳藝術文化日新月異,新的文化場所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深圳政府、社會各界對藝術團體的資助和藝術人才的引進不斷加大力度,使得駐深的藝術工作者有了更多的交流平台和活動。
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回憶起25年前具有曆史意義的一幕幕,黃祖麒記憶猶新。采訪現場,他彈起肖邦第一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代表自己當下的心情。這麼多音樂家,為何鐘情肖邦?黃租麒的答案是,因為肖邦不僅是一名優秀的作曲家,也是一位深愛祖國的音樂家。
“25年過去了,無論是在經濟上還是文化上,深港兩地的交流也越來越多。”如何用自己的力量助推深港兩地的文化交流,黃祖麒有自己的思考。未來,他希望在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搭建一個公共音樂文化交流平台,組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樂團。同時,借助香港與深圳合作辦學的高校,不斷推動深港青少年樂手互動交流,将古典音樂教育在年輕人進一步普及和推廣。
音樂是全人類都聽得懂的“語言”。(張玲 攝)來源:深圳新聞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