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孩子上幼兒園是不是老師不讓走

孩子上幼兒園是不是老師不讓走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24 02:35:57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一起科學輕松育兒

小D現在是坐校車去幼兒園的,校車因為路線的改變,接她的時間從原來的8點15分變成了7點50分。幾周前,因為天氣轉涼,太陽出來的晚,等到小D醒了開始叫我起床時,我一看時間都常常已經7點半了。

我從小是所謂的“乖學生”,根深蒂固地覺得不能遲到,于是你們可想而知,我們早上會有多匆忙。一匆忙後,很多事情都不得不“打折扣”了。

以前小D是自己吃早飯的,但會比較慢,通常要花半小時,現在就改成了我喂她,她隻要張嘴我往裡面塞就好了;

以前出門時小D會自己學着穿上外套,嘗試把襪子、鞋子穿上,還要背上自己的小書包。因為技術不熟練,我有時還會手把手反複帶着她練習多次,現在全部都是我幫她穿了;

以前我會讓她自己走下樓,我和她手拉手一路唱“上學歌”一路和鄰居道别,有時還會停下來,小D語法混亂地和鄰居說, “I want to school. Going to shoolbus. Dorothy happy.”,現在我不得不抱着她百米沖刺下樓,總是掐着點最後一秒送上了校車。

這是九月初開學的第一天,小D在等校車

孩子上幼兒園是不是老師不讓走(園長竟然說沒關系)1

有一天早上,盡管各種努力,我們還是錯過了校車,不得不打車送小D去學校。送完小D後,在樓下遇到了幼兒園的園長,她看了我後微笑地邀請我去她辦公室喝杯咖啡。這時,我才意識到自己一身家居服,架着一副黑框眼鏡(隐形眼鏡來不及戴),其實臉都沒洗(當時想着送完小D我趕緊上樓梳妝打扮),竟然有一些局促。猶豫了幾秒,我還是答應了。

到了辦公室,園長遞上咖啡說,“很慌亂的工作日早上啊,不是嗎?”我有點不好意思地接過了話茬,說,“是啊,女兒現在每天起的晚,我們經常來不及趕上校車。”

“那你肯定感覺每天早上壓力很大吧。”

“是的呢,不僅壓力大,我還妥協了很多了,她現在早飯要我喂了,不再自己穿鞋子穿衣服了。”

“那Dorothy一定很開心吧,自己終于有機會休息一下。”

“哪有,我越着急她動作越慢,也不知道怎麼搞的。”

“以前有這樣嗎?”

“以前她自己做這些事,反而配合度很高呢。”

“是嗎?為什麼會這樣呢?孩子還是同一個孩子啊,哪裡有了變化?”

孩子上幼兒園是不是老師不讓走(園長竟然說沒關系)2

園長的這些提問讓我産生了深思,是啊,小D還是那個小D,難道隻是因為晚起了就一切都變了嗎?園長和我分享了一個觀點,也是她多年教育生涯中一直發現,很多家長都會打着為了孩子的好的名義(比如我為了小D不遲到),卻不經意間犯了很多錯誤,而且關鍵孩子還不領情。

錯誤一:代勞

園長說,常常會有家長抱怨,孩子上了小學後總是磨蹭拖拉,起床慢、寫作業慢、有時連吃飯也是嘴裡含着就是不動。其實根本不是孩子上了小學後變磨蹭了,而是上了小學後很多家長才意識到了“标準”,原來這些事都是需要孩子自己去做的。但小學前,很有可能都是父母代勞的。

孩子沒有經曆過練習的階段,沒有意識到這些是他們自己要做的事。能力和意識上都沒有做好準備,卻一下子有了很高的要求,人的本性就是,當自己做不到時,就會本能地逃避,這也就變成了我們成人眼裡的“磨蹭”。而我因為希望小D上幼兒園不遲到,也在不斷地去剝奪這些本該她自己做的事,這個趨勢很危險,慢慢地,孩子就會“退化”。

孩子上幼兒園是不是老師不讓走(園長竟然說沒關系)3

錯誤二:催促

我們眼裡的孩子動作慢,其實是相對的,相對于我們自己的标準。殊不知,這也許本身就是孩子該有的節奏。他們需要花時間去體驗一切我們都習以為常的活動,我們覺得隻是吃飯,對孩子來說,這是他們在體會食物的顔色、質地、味覺、這是他們在協調大腦、手臂和嘴巴、這是他們在練習使用語言來表達食物的美味。這些對于小小的他們來說,都是需要花時間的。

當我們不斷地在催促時,我們打破了他們自有的節奏,幹擾了他們正在進行的一系列活動。而更關鍵的是,當我們在催促時,其實是我們自己對自己節奏失控的焦慮,而如果長期以往,我們的這些焦慮就會轉嫁給孩子。這就容易出現兩種極端,孩子要麼也同樣變成了容易焦慮的人;要麼就會更加拖拉來反抗父母的這種催促。

孩子上幼兒園是不是老師不讓走(園長竟然說沒關系)4

那難道小D上幼兒園遲到我就不該管了嗎?當然不是的,但所有的管的起點應該是改變我們父母自己開始,而不是一味地催促代勞甚至責怪孩子。

提前計劃

成年人一定比孩子更有時間觀念的(這也是為什麼我會着急),但這個時間觀念應該體現在我們自己的提前計劃。這裡計劃有兩方面。首先,我們自己先提前安排好自己的事,像之前的早上,我都是又要忙自己又要顧小D,一旦時間來不及了,我就會兩頭顧不上,還會出現自己情緒失控。現在我會提前起床,先把自己收拾妥當,再把小D幼兒園要吃的零食盒和水杯準備好。

其次,如果我們認識到讓孩子“慢慢來”的重要性,那我們就該提前預留出這些時間給孩子,這就意味着也許我們需要早點叫醒孩子,更意味着晚上要早點入睡。比如小D,我估計了一下,讓她自己慢慢吃飯、自己嘗試穿鞋穿衣服,一路慢慢下樓和鄰居問好,這些讓她舒舒服服慢慢來大概要1個小時左右,那我現在就會定上鬧鐘,每天7點準時叫她起床。

孩子上幼兒園是不是老師不讓走(園長竟然說沒關系)5

适當讓孩子承擔遲到的結果

這也是園長特别強調的,育兒的一個大忌就是不願意讓孩子自己承擔後果。比如,我甯願每天早晨緊張焦慮,卻從沒想過讓小D體會一下遲到的後果;比如,我們甯願在吃飯時哄騙打罵,卻從沒想過讓孩子體會一下挨餓的後果。

孩子是最活在當下的,他們沒有體會過後果,他們是無法理解為什麼當下父母對我有這個要求。他們體會到的隻是當下我們作為父母的緊張、焦慮和情緒失控,這是他們不喜歡的情緒,自然他們會逃避;他們體會到的隻是當下我們想要控制他們,這是他們不喜歡的行為,那自然他們就會反抗。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越着急,孩子越磨蹭。

園長問我,想象一下,小D真的遲到了什麼後果呢?其實一次遲到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也許小D自己會發現自己錯過了在操場和夥伴們玩耍的時間,也許你們就可以一起制定一個行動計劃,這一定比你單方面緊張有效果;說不定你還可以引進“時間”的概念,這一切都是多麼有教育意義啊。

孩子上幼兒園是不是老師不讓走(園長竟然說沒關系)6

這是我最近的一個神奇早晨,和園長的一段談話,影響我的不僅僅是關于小D幼兒園遲到這件事,也讓我對自己的育兒方式有了進一步的反思。

不要把自己的節奏強加于孩子,尊重孩子内在的節奏;

着急焦慮的家長,常常是自己對自己的節奏失控了;

讓孩子可以從容地按照自己的節奏,去探索、去體驗、也包括去承擔後果;

這才是真正陪伴的意義吧。

大J叨叨叨

昨天文章發出後一共收到了1千多條大家的留言,微信公衆号最多隻能發出100條留言,昨天文章發出後一小時100條留言就滿了。

大家的所有留言都我都看了,有很多媽媽都說,留言不是為了要贈書,就是想對我說感謝。還有很多2歲以後的寶媽們都表示要買書支持我。特别感謝大家,翻譯的确是個“高投入低收益”的事,但不需要的媽媽們真的就不要浪費錢買這套書了哦。你們的這些留言本身就是對我的支持了,謝謝大家了。

我估計10個贈書名額已經不會有懸念了,我就把名單公布了(為了防止同名同姓,不确定的朋友們自己記得去看一下留言哦),Sunny、曹鑫、劉曉明、三順、哎一古、菜菜、佳家、微涼、芳芳、和佳。

請以上這10位朋友進入公号給我發消息,消息開頭請務必開頭加上#贈書#,這樣我才能找到你們。格式如下:#贈書#+姓名、郵寄地址、郵編、手機号、是否已經下單購買(如果你已經下單購買了,我會查到你的訂單并且把錢退給你們)。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