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長調節劑和植物激素都可調控園藝作物的生長發育過程,影響作物的産量、品質、抗逆性等,具有類似生理和生物學效應。但兩者來源不同,今天小維就帶大家了解一下植物生長調節劑和植物激素的區别。
1. 植物激素
植物激素是指植物細胞接受特定環境信号誘導産生的低濃度時可調節控制植物的生長發育與分化的活性物質。這些物質包括生長素、細胞分裂素、赤黴素、脫落酸、乙烯、油菜素甾醇、茉莉酸、水楊酸和獨腳金内酯。他們都可由産生的部位或組織運送到其他器官,發揮其生物需功能。
(1)植物激的四大特征:
1. 内源性:植物激素是植物自身代謝産生的物質,故又稱内源性激素。2. 移動性:植物激素在不同的器官組織産生後,可轉運到植物體内的其他部位,發揮其調控作用。植物激素移動的速率和方式,随植物激素的種類而異,也随植物及器官的特性而不同。3. 調控性:植物激素可通過調節自身濃度的高低,來調控植物生長發育。植物激素可通過正反饋與負反饋兩種方式,來調控植物生長發育。如高濃度生長素抑制側芽的生長,而低濃度生長素則促進頂芽的生長。4. 顯效性:在植物體内含量極低,多以ng、μg計算,雖然含量很低,但可起到明顯增效的作用。
(2)植物激素的生物學功能:1. 調控植物生長發育:植物激素作為植物體内重要的活性信号分子,參與植物生長發育及細胞分化的調控過程,如細胞分裂與伸長、組織與器官分化、開花與結實、成熟與衰老、休眠與萌發等。
植物激素調控植物的生長和發育
2. 參與非生物脅迫響應:植物可以通過調控植物激素的含量來應對幹旱、高溫、鹽度、礦物元素和霜凍等外界脅迫。
3. 參與生物脅迫的防禦:在自然界中,植物總是不可避免的受到各種動物和病原物(如細菌、真菌、卵菌、病毒等)的侵襲。植物為了生存在進化過程中逐漸建立了一系列複雜的防禦機制,能夠很好協調對抗動物和病原菌的侵染。茉莉酸是關鍵的防衛激素之一,對植物抵禦植食性昆蟲和死體營養型病原菌尤其重要。水楊酸是另一個重要防衛激素,對植物抵抗活體、半活體營養型病原微生物起關鍵作用。
2、植物生長調節劑
植物生長調節劑是人工合成的或者從微生物中提取的,對植物的生長發育有着調節作用的化學物質。植物體内天然存在的植物激素含量極低,難以通過從植物體内提取植物激素,應用到農業生産方面,所以植物生長調節劑被廣泛的用于農業生産中。根據植物生長調節劑在農業生産中的作用可以把植物生長調節劑可分為植物生長促進劑、植物生長抑制劑、植物生長延緩劑、保鮮劑、抗旱劑五大類。
(1)植物生長調節劑類型
(a)生長促進劑:生長促進劑是能夠促進植物營養器官的生長和生殖器官的發育的物質。常見的生長促進劑萘乙酸(NAA)、2,4-二氯苯氧乙酸(2,4-D)、氯吡苯脲(CPPU)、乙烯利、芸苔素内酯等。
(b)生長抑制劑:植物生長抑制劑主要是抑制生長素的合成,抑制頂端分生組織生長,使細胞分裂慢,引起莖伸長的停頓和破壞頂端優勢,外源施加赤黴素不能恢複其效應。常見的生長抑制劑有三碘苯甲酸(TIBA)、整形素、青鮮素(MH)等。
(c)生長延緩劑:植物生長延緩劑主要是抑制赤黴素的生物合成,抑制植物亞頂端分生組織的生長,抑制節間伸長,不影響葉和花的形成,且外源施加赤黴素不能恢複其效應。常見的生長延緩劑有矮壯素、多效唑、比久、助壯素等。
(d)保鮮劑:植物保鮮劑是通過抑制植物呼吸、代謝,降低酶的活性,控制潛伏性病害和緻腐細菌的生長、繁殖及有毒物質的積累,保持果蔬的品質新鮮。常見的保鮮劑有噻菌靈、撲海因等。
(e)抗旱劑:抗旱劑使園藝作物縮小氣孔開張度、抑制蒸騰作用、增加葉綠素含量、提高根系活力、減緩土壤水分消耗等功能和作用,從而增強了作物的抗旱能力的物質。常見的抗旱劑有黃腐酸(FA)、2-(乙酰氧基)苯甲酸等。
3.植物生長調節劑和植物激素的區别
前面我們了解了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概念、種類及其功能,那兩者具體有什麼區别呢?兩者在來源、種類、穩定性、運用上等多方面存在區别,其中最根本的區别是:植物激素是在植物體内自身合成的,而植物生長調節劑是人工合成的或者從微生物中提取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