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來到國劇60講第二季,我是主講人李星文。今天這一期,我們聊一聊導演劉江的成長經曆和他的《媳婦的美好時代》。
劉江
劉江生于山東,長于湖南,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1988級表演系。他是電視金鷹獎最佳導演獎和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導演獎的獲得者,而他的作品更是拿遍了飛天、金鷹、白玉蘭三大獎項的最高獎。
話說從頭。1988年,劉江投考北京電影學院。當時他已經在湖南台的一部劇中做過場記,獲得400元的酬勞。他拿着這筆錢到北京考試,而那年電影學院隻有表演系招生,他憑着校草級的外形條件被錄取,和許晴、蔣雯麗等人成為同班同學。
讀書期間,劉江看了很多書,拉了很多片,唯獨沒有培養出對表演的熱情。畢業之後他沒有演戲,倒是有一段時間做了駐唱歌手。但這不能給他帶來樂趣,歌手生涯無疾而終。
之後有段時間,每到晚上九點,他就覺得胸口發悶,渾身難受。後來他才醒過味來,那是每天上台演出的時間到了。做着一份不喜歡的工作,居然留下了這樣的後遺症。
從1992年畢業到2003年正式當上導演,這十年對劉江而言是艱苦的磨砺,也是閱曆的積累。他做過攝影工作,也執筆撰寫劇本,苦苦等待時機。
一次偶然的機會,劉江認識了電影界的大佬韓三平。韓三平說他隻跟兩種人合作,一種是沒拍過戲的,一種是功成名就的。
在大學同學吳宏亮(後來創辦唐德影視)的力薦下,新人劉江獲得了韓三平的青睐,執導了世紀英雄和華錄影視共同出品的電視劇《鐵血青春》。
《鐵血青春》是公安劇,由姜武、梅婷、潘粵明主演,韓三平任總制片人。劉江是編劇之一,也是導演。當時,反腐涉案劇是收視硬通貨,《黑洞》《黑冰》《冬至》等公安劇引領風潮。一眼望去,《鐵血青春》也會有美好的前景。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2004年春天,廣電總局發文要求反腐、涉案劇退出電視黃金檔。而此時,距離《鐵血青春》的開播還有10天。這部劇被打進了冷宮,劉江作品與觀衆見面的時間延後。
劉江并不氣餒。他說,“任何挫折都沒有白受的,一定會有一些收獲。至少投資人對我是認可的,我才有第二部的機會。“
随後,劉江執導了華錄百納出品,羅立平任制片人,全勇先編劇的《歲月》。這部劇改編自官場小說《滄浪之水》,由胡軍、梅婷、王彤、于和偉主演,單機拍攝,是一部力透紙背的現實主義作品。
劇中男主人公梁緻遠一腔熱血地參加工作,然而官場的種種爛污和民間的種種混沌,讓他無所适從。經過痛苦的思索和曆練,他變成了一個懂得進退、沒有棱角的人,同時也獲得了職位的升遷。胡軍和于和偉在劇中發揮了出色的演技。
磨難再次來臨。或許是對官場的描摹太過寫實了,審查人員看了都說好,但就是不肯輕易放行。這部劇就一直拖着,不能面見觀衆。後來,28集删成22集,又補拍了一部分内容,把調性由灰暗向亮色調整,23集的《歲月》才得以在2010年夏天播出。
面對挫折,劉江保持了平和的心态。接下來,他與華錄百納合作了于和偉、許晴主演的《局中局》。這部劇在2006年12月13日在上海東方電影頻道播出,劉江終于有作品和觀衆見面了。
之後,他與唐德影視合作了辛柏青、苗圃主演的《雪狼》,與大連天歌合作了姜武、闫學晶主演的《滿堂爹娘》。
在拍《媳婦的美好時代》之前,劉江全身心投入到了第一部電影《即日啟程》的拍攝中。這是“中影集團青年導演電影制作計劃”的第一部影片,總制片人是韓三平,2008年國慶檔上映。
這部電影由範偉和居文沛主演,是一部輕喜劇作品。同檔期競争的是趙薇、周迅、陳坤主演的大制作《畫皮》。《即日啟程》的票房近1000萬元,加上賣給電影頻道的版權收入,收回成本,還有微利。
殘酷的電影市場給劉江澆了一盆涼水。他把全部精力都放到了電視劇上。
随之,劉江迎來了碩果累累的2010年。都市劇《媳婦的美好時代》上半年播出,諜戰劇《黎明之前》下半年播出,都成為了當年的爆款。積壓多年的《歲月》也在北京衛視得見天日。隻是時移世異,這部劇沒能獲得應有的轟動效應。
《媳婦的美好時代》一掃婆媽劇中苦情和虐心的陰霾,開創了輕喜劇的婆媳劇路線,拍出了都市時尚感;《黎明之前》與《潛伏》的沉穩、厚重不同,年輕、熱血,充滿了英雄主義的燃情,推理嚴密,節奏快,有美劇氣質。
2008年11月,劉江開始籌備《媳婦的美好時代》。接下這部戲,是被劇本吸引,也是為了報答華錄百納的知遇之恩。
當時,編劇王麗萍經過狀态的起伏後,進入了創作的成熟期。她的劇本完成了4/5後找到華錄百納當家人劉德宏,雙方一拍即合。
劉江和團隊拿到劇本後,對戲劇風格進行了微調,從原先的海派小清新,調整為京味兒輕喜劇。之後就是定演員,選場景。經過三、四個月的籌備,《媳婦的美好時代》于2009年2月底在北京的亦莊開機。
這部劇投資1080萬,一共拍了87天。在開機之前,劉江集中演員圍讀劇本,把所有的戲都順了一遍。在劉江記憶中,這87天是一段快樂、溫馨的時光,全組人處得跟一家人似的。
演員裡最先敲定的是海清。她當時正在拍《蝸居》,原本隻想來客串一下,演“餘好”,但劉江看了她演的《雙面膠》之後,覺察到了她的幽默感,認定毛豆豆這個角色非她莫屬。
之後,劉江了解到海清在電影學院的時候,跟她搭檔演小品最多的同學是黃海波。出于對演員之間默契度的考量,就定下了海波來演 “餘味”。
除了男女主角之外,劇本裡最亮眼的角色,就是餘味的媽媽“曹心梅”。這個角色具有中年媽媽的共性:節儉、樸素、敏感、愛憎分明。
柏寒與曹心梅有相似之處,也跟自己的兒媳婦生活在一起,恰好她兒媳婦也是個護士,她非常了解婆媳關系到底是怎麼回事兒。當時,她舉的兩個例子一下子就打動了劉江。
柏寒說,“假如在衛生間看到一根頭發,如果是兒子的短頭發,我會覺得是兒子缺營養,太辛苦了,要補身體,可如果是兒媳婦的頭發,馬上會覺得她不講衛生,洗完澡為什麼不打掃幹淨。
再比如說,就周末賴床這件事,如果是兒子賴床,我就想讓兒子多休息一會兒也好,如果是兒媳婦,我就在心裡覺得她怎麼這麼懶啊。”
柏寒講的這些婆婆特有的不太理性的想法,讓劉江相信,她能把曹心梅演出花兒來。定妝之後,曹心梅所有的衣服、用品,都是柏寒自己從地攤上淘的,毛衣也是自己織的。
曹心梅的第二任丈夫楊樹去世的那場戲,劉江當時還沒有經曆過親人去世,除了痛哭之外想不到其他演繹的方法。柏寒的處理方式是,她沒有哭,有點神神叨叨,好像是精神分裂一樣。她走上前去,跟楊樹說話,“你蓋着這單子是不是捂得慌啊”。這一下子就擊中了人心。
事實證明,柏寒的表演堪稱2010年最讓人難忘的表演之一,她賦予了曹心梅以個性魅力。人物的小市民做派在柏寒的演繹之下,非但不令人反感,還增添了真實感和可信度。
劉江認為,柏寒的幽默感是很高級的,她把人物的缺點進行趣味化的處理,顯出其可愛與真實。最終,柏寒獲得了當年的白玉蘭獎最佳女主角獎。
“潘美麗”的選角,也費了一番周折。找一個有鄉土氣的漂亮姑娘很難,張佳甯是天上掉下的潘美麗。當時她剛從中戲畢業,帶着樸實與稚嫩的氣質,但演戲一點兒也不弱。
這部戲的主演陣容,在當時并不起眼,海清和黃海波都還不是一線演員。其他老老少少,也并沒有今天所謂“流量”。但好在每個角色都對,現場的二度創作火花四濺,非常精彩。
劇本給了戲劇任務和目的走向,導演和演員先商量個大概,海清和黃海波都有臨場發揮的本事。海清基本上每場戲給三種不同的處理方法。有時,她演着演着會忘了上一遍怎麼演的,需要看回放得到提示。最後呈現出來的效果,往往是剪輯師把三種方案剪到了一起。
第1集開頭,餘味和毛豆豆第一次見面“搶面”的那場戲,拍了三次。劉江一直在想怎麼設計“搶”的動作,才能讓倆人産生誤會。苦思之下,他想到了一個點子,讓毛豆豆去拿勺子,餘味去上了個廁所,回來之後服務員已經上了一碗面,結果倆人都以為這面是自己的,這場戲一下子就順了。
雖然說《媳婦的美好時代》有京味兒,但沒有刻意強調北京的地域性,在取景上沒有使用胡同、白塔寺、北海公園等老北京的地标建築,導演想強調都市感、時尚感和趣味性。
劉江說,我一直竭力在作品中挖掘人性。時代的烙印不一樣,但人性是共通的。我們是用自己的私生活來創作,把自己最隐秘的情感拿出來分析角色,一切都是來真的,不是瞎編的。
關于劇本的影像轉化,劉江也有他的主張:“生活劇講究台詞生活化,每個人的語言習慣不一樣,要求編劇把繁瑣的生活形态事無巨細地寫清楚,是不可能的。
二度創作不是直譯的過程,把劇本的靈魂拍出來才是對編劇的尊重。如果某一句台詞不适合這個演員的表演方式和發音特點,在現場作出調整是正常的。”
2010年3月,《媳婦的美好時代》在北京衛視和東方衛視播出,很快就成為街談巷議的大熱劇。幾年以後,作為國家廣電總局“中國優秀電視劇走進東非”項目的開局之作,斯瓦希裡語版《媳婦的美好時代》在非洲國家播出。這一案例傳為美談。
主講人 | 李星文
編導 | 吳勇
攝影 | 吳勇 宋新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