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以為内容創業是成本最低的創業方式,但其中的不少人卻又是在脫離做内容,知識單純找一個“産品”以實現變現目的,作者認為這樣的創業将走向失敗,因為它的内容并不是大家需要的的内容。一起來看看作者的觀點吧~
内容創業風靡了五年左右了,截止到今天為止還有不少人在入局内容創業,這其中最大的好處無非就是内容創業是迎合這個時代發展成本最低的創業方式,而并沒做内容本身。
至少我所了解到做内容創業的都在脫離做内容。原因也無非是因為這個時代不缺少内容,相反這個時代缺少好的内容産品,相對于現在市面上走向培訓的,走向個人品牌的各個分類,大家隻是找到了一個“産品”來達到變現目的。
這沒有什麼不好的,很多人都在這麼做,就好比餐飲行業如果你要入局,那麼準入門檻就是開店,做内容創業準入門檻就是培訓。
但這隻是生存手段,沒有人覺得說隻混個溫飽。因此占領市場份額和占領用戶心智隻有“标準産品”能夠做到。而不是培訓。就好比餐飲最後做到餐飲公司,不是靠門店數量,加盟培訓,而是靠單一産品。
看到這裡,還是老規矩:為什麼内容創業培訓會走向失敗,為什麼能用來占領市場份額的不是培訓加盟,而是标準産品呢?
帶着問題我們接着往下看,即便很煩,但我還是通過這樣的小問題提醒大家,你不是什麼都不會,你隻是需要被提醒。空杯自己,接納多元化信息,以此來不斷提醒自己做出正确的決策。
01 用戶不需要被教育
接着上面的話來說,人不需要被教育,人隻需要你提醒他一下而已。
“創業你要這麼幹!”
“我是這麼創業失敗的,希望你能吸取經驗。”
這是完全兩種不同的感受,人是不需要被教育的,舉幾個簡單的例子來驗證這個話題。
你在打遊戲的時候,是不是非常反感身邊有人指指點點的,你可以坦然的接受你自己的失敗,但是你無法接受你被人教育的失敗。
再比如說當你告訴孩子學校可能有人欺負同學,和你告訴孩子不要再學校被人欺負,這是兩回事。
而有了這樣的一個前提之後,你首先能客觀的判斷市場和用戶。就如同我的失敗一樣,我用了一年時間,300條10分鐘以上的視頻,試圖來教育用戶。恨不得給我的腦門上個寫上:我是真心來教大家的,他們隻是割韭菜。
但是結果自然不言而喻,用戶的利己心理很正常,而同時伴随而來的交付問題,我交付了幾個成功的賬号,一個是三農一個是做健身的,在人設方面都很穩,而且出了大爆款,但是結果還是一樣的,用戶不需要你來教育他,他們最後還是沒有按我的有流量的方式來,反而還是按照自己的方式來了,即便流量腰斬了,他們也樂在其中。
如果上面的話不足以佐證說用戶不需要被教育的這種概念的話,我們進入一個場景感受一下。
你想要創業,然後報了比我說我的培訓課,這個時候就會出現兩個問題,一者來源于你作為用戶的感受,二者來源于我作為交付方的感受。
當你懷着無論是什麼樣的心态付了費用之後,你參加了我的培訓,然後我作為交付方是标準化交付的,那麼無論我的口才有多好,我的課件多麼厲害,作為你來說,首先你聽人講兩個小時,你沒有收獲的,因為交付是标準交付的,但是好的培訓并不是标準交付。這是作為用戶來說的。
作為交付方來說,我無法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培訓,因為我的交付過程是标準化的,所以交付結果就無法标準化,因此你怎麼都會感覺不值。那麼同樣的這個結果持續,我最多能做一兩年,而無法真正地去占領市場。就如同博商的内容創業的商業邏輯一樣。人才是标準化産品,至于培訓和課程是附帶變現結果。
02 隻有産品在占領市場
你發現了沒有,好的作家是用書的銷量來衡量的,好的産品是用銷量來衡量的,好的公司同樣是用股價來衡量的。
你沒有見過說某個培訓公司占領了市場的吧,遠了不說,就拿海參和透透糖來說,海參用的就是博商的商業模式,以人為标準産品,但透透糖是以培訓為産品去占領市場的,除了道德之外,至少從商業模式上,從創業上來說,透透糖已經做到了成功。
但兩者不同的地方在于,前者可以拿來占領市場份額和用戶心智,而後者無法占領市場份額和用戶心智。
即便元宇宙普及了之後,我們仍舊處在一個商品經濟的市場當中,再虛拟也是基于現實的。
短視頻以及内容創業的确在改變用戶的消費習慣,但是無論怎麼改變消費習慣。用戶還是基于産品在消費,隻不過是消費習慣改變了。所以試問,你如何通過一個交付給過不标準的産品去占領市場和用戶心智呢?
那麼看到這裡,大家都會想到一個問題:那麼課程是不是能夠占領市場份額的标準産品呢?
我想我的答案肯定不是你想的聽的,甚至你會加以反駁,因為如果你有售賣過課程的話,你一定拿到過結果。
從我開始做這個事情開始,就有不少人找我錄制課程來買,這種通過内容不斷被看到且不斷有人消費産品的方式的确能夠成為睡後收入,但無法成為占領市場和用戶心智的産品。甚至說,它連好産品都算不上。
你知道有多少人在賣課程嗎?買課程的人甚至養活了一家新興公司——海豚知道,同樣的海豚知道可以成為占領知識付費市場的産品,而且是标準化好産品,但課程卻不是。
那到底什麼是内容創業的标準化産品呢?帶着思考我們開始最後一段的内容。
03 内容要被需要,産品要被需要
做内容創業,早期的時候,人們是寫文章,寫職場類型的文章,後來短視頻火爆了之後人們用同樣的方式來做内容,這種内容生産的方式本身就有問題。市場早就形成,用戶也被教育過。
作為鐮刀你不能說是用戶不優質。或者用認知,思維之類的概念性的東西來左右用戶心智。怎麼去做呢?
①内容産出
當我意識到我無法和C端用戶溝通的時候,我也開始意識到了我的内容的問題,我的内容 從來就不是針對C端的,而是針對于同行和B端的人的。所以無論我做培訓還是買課程或者是寫書賣水都不可能成功。
針對人群産生适合該人群的内容,内容是因為存在被消費才有價值,就好比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如果沒有人消費,那就是一個窮人一生真實的寫照,僅此而已,誰的人生不苦,基本上90後都過過路遙書裡的那種生活,尤其西北人都經曆過。但有人需要,也有人消費這樣的内容。因此平凡的世界就無比具有價值。
你天天講你的業務,那你是否有思考過你的内容真的有被消費嗎?
當你的内容本身不被消費的時候你也來不到産品這一步,因為内容創業最終産品是什麼樣的,你都是在依仗内容。
②營銷和價值的正确理解
營銷遠遠高于價值,我不是說那種幾乎是把人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的營銷方式,而是投其所好的營銷方式,這個時代不是一個缺少内容的時代,反而這個時代内容豐富程度已經達到了不可想象的地步。
當你試圖讓内容有自己的價值的時候,正如上面所說需要被消費。這不是靠單純做傳統内容能做到的,像我自以為知識本身是具備價值和傳播性的,但是非也。
知識是一種重存量的消費内容。它不像娛樂和其他的闆塊更容易被消費。所以把營銷放在首位。有了營銷消費場域會形成,而知識可以是一種價值。
③标準化産品
通篇我都說這個事情,其實内容創業的标準化産品不在于内容上。而是後端上。
當你的内容能精準獲得一些用戶的消費的時候,你的後端交付的可以是服務,可以是産品,可以是培訓。可以說内容創業的标準化産品就是生态。課程你可以從1.0做到10.0,培訓你可以從優質班到基礎班,産品你可以衍生出IT産品、書籍,甚至是某種代運營服務以及直播帶貨等等。
隻要你的運營方式足夠标準化,那麼你這條流水線生産出來的産品就都是标準化的,而占領市場的是你的内容公司。你可以從餐飲做到建材,從職場做到情感。
04 總結
最後總結一下問題,你會發現為什麼内容創業做培訓會失敗,僅僅隻是原本用戶的消費習慣就是不被教育,而你恰好在教育它。而内容創業的标準産品,很多人把轉化的重點放到了一個交互的節點上。而不是用戶的需求上。培訓也可以是标準化産品,課程也可以是,甚至連商業咨詢都可以是。
但内容創業的标準化産品不是單元,而是生态閉環。如果做不出來這個生态,你隻是培訓做的好,你遲早會成為大家口中的“鐮刀”公司,而不是一家可以破圈的内容公司。
作者:趙越;公衆号:幹點實事
本文由 @趙越工作室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