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尋訪紅色足迹單拐之旅

尋訪紅色足迹單拐之旅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7-01 03:53:26

來源:人民網

尋訪紅色足迹單拐之旅(踏尋京郊紅色第一)1

單淑芝

京郊民俗第一家“00001号”的主人

優秀共産黨員、北京市勞模、全國企業就業先進個人、農家女創業明星、北京市三八紅旗獎章獲得者等等

2004年,官地村被譽為“京郊民俗旅遊第一村”

2021年,官地村58戶村民有50戶搞民俗旅遊

走進京郊民俗第一家“00001号”總店裡,照片牆一點一滴記錄着單淑芝的用心經營,也記錄着“00001号”的成長。從簡單的吃住陳設,到越來越精緻的小院,雕刻着那段充實且勞累的時光。

大家對她的評價是“能吃苦、肯幹、實誠、熱心腸、細心……”而她卻說“這是大夥兒對我的認可,我的幹勁兒也更足了!如此,才能對得起這塊招牌,對得起回頭客與新遊客。”

短暫的聊天中,你還能深切地感受到她身上的坦誠、真誠與樸實,讓人舒服且美好。

尋訪紅色足迹單拐之旅(踏尋京郊紅色第一)2

“20元敲醒了我的腦子”

1993年4月中旬的晚上,天還挺冷。懷柔區雁栖鎮官地村單淑芝一家都早早地上床睡覺了。“咚咚咚”的敲門聲,把單淑芝驚醒。

“誰?”為了壯膽兒,單淑芝大聲地嚷嚷道。

“大姐,我們是學生,天太晚了,沒有回城的車了。”門外答道。

“有事嗎?”單淑芝一聽是學生,聲音也放緩了,說話的工夫把門打開了。一看,還真是9個學生,正凍得哆哆嗦嗦地在門外站着呢。

“大姐,您這能住宿嗎?”

單淑芝一聽這話,再看看自家連院牆都沒有蓋的3間破房,唯一的一張炕,和僅有的兩個闆凳,猶豫了一下說“這樣,你們之中的女孩子和我的兩個孩子睡炕上,男同學和你毛大哥我倆一起睡地上吧!”

她一邊忙着招呼女孩子,一邊給男孩子找麻袋、紙殼子,好不容易安頓下來了。可是這幫孩子你看我我看你,都欲言又止。

“你們這是有事兒?怎麼了?”

“大姐,我們都還沒吃飯呢。”一個大膽的孩子說完後,十幾雙眼睛眼巴巴地看着她。

單淑芝犯難了,她家是村裡數得着的窮戶,女兒的一條褲子打了28個補丁,家裡也是一貧如洗。

“就是,大姐,您給我們弄點吃的吧,哪怕吃個半飽都行。”

于是,她拿出糧缸裡僅剩的那點棒子面,“我勻吧勻吧,貼了正好9個餅子,都沒敢貼大的。”回憶起來,單淑芝笑着說,“又去雞窩裡摸了僅有的3個雞蛋,切了點鹹菜,燒了一點菜葉粥,讓孩子們吃上了一頓熱乎飯。”

尋訪紅色足迹單拐之旅(踏尋京郊紅色第一)3

第二天一大早,學生們走的時候非要給她20塊錢。“這不能要,這哪能要呢?你們能記得這塊兒有毛大哥和單大姐兩個好人就行了。”

“大姐,那麼冷的天兒,您能留我們一晚,還給我們做吃的,我們非常感激。這是我們的一點心意和謝意。”說着幾個孩子不由分說地硬是把錢塞到了她的兜裡。

“就是這20元錢敲醒了我的腦子。”提起當初,單淑芝感恩地說。

從那天開始,單淑芝決定幹民俗接待。

“秉承感恩之心 毫無保留分享經驗”

說幹就幹。搞民俗接待,得有地方不是。那就從蓋房子開始。于是,她滿村裡借錢,借糧食“俺們村裡,挨家挨戶我都借了。沒錢的,我就說,兄弟你借我棒子面、米面都行。”

就這樣借了2萬元錢,10間瓦房蓋好了。

“沒承想,這個民俗接待,是一個困難接着一個困難,難上加難。”回憶當初,單淑芝邊摘菜邊動容地說。

房子蓋好了,屋裡的硬件設施一個都沒有。親戚、朋友、村裡都借了個遍,單淑芝頭大了,還能去哪兒借錢呢?“我靈機一動,抱着試試的心态去了供銷社。到那,好說歹說地在供銷社貸了6000多元,添置了床上的鋪蓋,屋裡的臉盆、毛巾等。”回憶到這,單淑芝眼含淚花。“萬事開頭難。但沒想到,那麼難。”

一切準備就緒。當年7、8月份,她開始舉着自制的“單淑芝家庭接待點”的三合闆,在神堂峪風景區售票處尋找客源了,也陸陸續續地有人來她家吃飯住宿了。“吃飯多少錢?住宿多少錢?”客人一問,她就說“瞧着給吧。”

有一次,她花了二三十塊錢買菜,做飯,加上住宿,人家給了10塊錢,連本兒都不夠。

單淑芝開始着急上火了!“那陣子不知道啥叫買賣,就知道窮則思變。”

恰巧,政府加大了對民俗旅遊的扶持。她聽從了建議,開始去縣城飯館學習菜譜,去旅遊公司學習服務的規矩、住宿的标準等。

就這樣第一個手寫的菜單出爐了,上面清清楚楚地标明了菜名和價格;第一個标間價格定為45元,單人收費5元一位。

尋訪紅色足迹單拐之旅(踏尋京郊紅色第一)4

一切步入正軌後,1994年底,單淑芝家接待收入就有4000多元了,1995年5000多元,1996年就上萬了。

“單淑芝掙到錢啦!”村民們嚷嚷着,“咱們也一起搞吧!”

對上門取經的村民,單淑芝熱情得很。從制作菜單,到疊被子、做飯;從如何判斷哪些遊客需要住宿,再到“一客一換”的衛生标準、如何選擇不起球的床單……什麼都教,毫無保留。不僅如此,她還把自己家住不下的客人介紹到其他家去。

就這樣,鄭大姐家、王阿姨家、劉嬸家……一家又一家的民俗接待在官地村綻放了。2004年,官地村56戶村民中就有45戶人家都搞上了民俗旅遊接待,官地村也因此被譽為“京郊民俗旅遊第一村。”而單大姐家,也被評為京郊民俗第一家,“00001号”。

尋訪紅色足迹單拐之旅(踏尋京郊紅色第一)5

民俗接待火了。單大姐又自發聯合姐妹們成立了民俗接待合作社。她們的口号是:振興民俗、幫扶姐妹、民主管理、自負盈虧、風險共擔、利益共享。而對個人的要求則是:價格合理、幹淨衛生、文明競争、文明接待、誠信待人、樸實真誠。

就這樣,官地村的民俗旅遊接待越來越規範,越來越好。單淑芝開始學習英語、哲學、經濟管理等課程,她也逐漸被更多的人熟知,開始到懷柔區各個鄉鎮,給其他姐妹們分享民俗接待的經驗。爾後,她又去河北省、山西省、遼甯省、吉林省、甯夏回族自治區……繼續給更多的人分享民俗接待的經驗,帶動外省市的人搞民俗旅遊。

“熱鬧褪去一如既往”

“現在,咱們村有多少民俗接待戶了?”

“58戶村民有50戶搞起了民俗旅遊接待,剩下的8戶都是些上了年紀、行動不便的老人,不過他們也會在其他民俗接待戶的家裡擺些農産品售賣,也算是吃上了民俗旅遊這碗飯。”

尋訪紅色足迹單拐之旅(踏尋京郊紅色第一)6

“近兩年您還出去給大家分享經驗嗎?”

“不用了,那個時候的分享視頻都刻成盤了。”

“把所有的經驗都毫無保留地分享了,不擔心會影響到自家生意嗎?”

“怎麼會?”單淑芝自信地說。

“為什麼想到分享?”

“1986年,我加入了共産黨。2005年,我被評為優秀黨員。這對我一個普通的農婦來說,是多大的肯定與鼓勵。我時刻以這個身份要求自己。再說, 在我最難的時候,是全村的人幫了我,人不能忘本。更何況,我年輕的時候受夠了窮的苦,也吃盡了窮的苦,所以不想姐妹們再走彎路。”

“那黨員這個身份對你來說,更多的是什麼?”

“是初心、是責任,更是一種模範帶頭作用。”單淑芝肯定地說。

如今,熱鬧過後,一切回到了當初單淑芝一心一意經營“00001号”的樣子:她和丈夫老毛、閨女曉慶一邊收拾着“00001号”——貼壁紙、刷漆、種上新的綠植,另一邊忙忙叨叨地把自家的幾畝地種上各種應季果蔬。按她的話說:“每天忙碌且平和。”

尋訪紅色足迹單拐之旅(踏尋京郊紅色第一)7

村裡人看到忙前忙後一刻不得閑的她,總是忍不住問道:“淑芝,你那生意都那麼好了,你為啥還這樣幹?”

“因為我喜歡。”她總是如此回答。

“其實,我也想給回頭客一種新鮮感,這樣才能配得上他們對我的信任與認可。28年來,我們已經不再是簡單的經營者和遊客的關系了,我們已然是家人一般的牽絆了。”單淑芝真誠地說。

的确如此,28年來,單淑芝一如既往地真誠、熱情。

“您好!我是00001号單淑芝。”電話那頭傳來幹脆熱情的介紹。28年了,她再也不用舉着三合闆在景區翹首以盼更多遊客來住宿了。而這個五一黃金周期間,她的小院也已遠遠不夠客人預訂的,平時也得提前兩個禮拜預訂。(北京美麗鄉村)

本文來自【人民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及傳播服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