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關于民族團結的知識點

關于民族團結的知識點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6-30 08:00:33

關于民族團結的知識點(民族團結民族團結進步小知識速覽)1

1.民族:民族是人們在曆史上形成的一種具有共同語言、共同地域、共同經濟生活以及表現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質的穩定的共同體。

2.民族關系:民族關系是指民族與民族之間的相互關系,本質上是涉及民族的地位、權益、感情的特殊的社會關系。它表現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各方面。

3.我國有多少個少數民族、民族自治地方:55個、155個。

4.民族工作的“五個認同”是:對偉大祖國、對中華民族、對中華文化、對中國共産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

5.我國的民族自治州、民族自治縣數:30個民族自治州,120個民族自治縣。

6.我省的民族自治地方有:6個自治州、7個自治縣。

7.西甯市有1個自治縣、6個民族鄉: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大通縣向化藏族鄉、朔北藏族鄉,湟源縣日月藏族鄉,湟中縣群加藏族鄉、漢東回族鄉、大才回族鄉。

8.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根本道路是(一條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9.我國民族工作的主題是(兩個共同):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

10.新時期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原則是(三個離不開):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互相離不開。

11. 民族團結是指:民族之間在社會生活和交往聯系中的和睦、友好和協調、聯合,即各族人民基于共同的利益,平等相待,友好相處,互相尊重,互相學習,互相幫助,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共同努力奮鬥。

12.民族工作的“五個維護”是:維護社會主義民主、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維護人民群衆根本利益、維護祖國統一、維護民族團結。

13.馬克思主義“五觀”是:國家觀、民族觀、宗教觀、曆史觀、文化觀。

14.我國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是:平等、團結、互助、和諧。

15.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務是:促進民族團結、實現共同進步。

16.現階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務是: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加強民族地區人才資源開發和少數民族幹部隊伍建設;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加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

關于民族團結的知識點(民族團結民族團結進步小知識速覽)2

17.我國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則是:堅持民族平等;維護民族團結;實施民族區域自治;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文化事業;培養少數民族幹部;尊重和發展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尊重少數民族宗教信仰。

18.我國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是:祖國統一。

19.黨和國家對民族語言文字的基本政策是:各民族語言文字一律平等。

20.中央民族工作會議對民族團結的定位是:民族團結是我國各族人民的生命線。

21、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要注重“三化”是:人文化、實體化、大衆化。

22、民族幹部:民族幹部,在中國通常是指少數民族出身的幹部。大力培養少數民族出身的幹部,包括政治幹部和專業技術幹部,是中國共産黨的民族政策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解決民族問題的關鍵。

23、民族觀:民族觀是對民族和民族問題的基本看法和處理民族問題的綱領和政策。民族觀具有鮮明的階級性,是世界觀在民族和民族問題上的反映。

24、加強民族團結,要堅決反對“兩個主義”是:大漢族主義和狹隘民族主義。

25、民族聚居區是:少數民族居住比較集中的地方叫民族聚居區。在我國,由于曆史發展的原因,民族的分布雖然是以漢族為主體的各民族大雜居,但絕大多數少數民族又多有或大或小的聚居區;在一個民族聚居區内,也還雜居或聚居着其他的民族。

26、我國各民族分布特點是:大散居,小聚居。

27、《憲法》對我國多民族基本國情的概括: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28、民族平等: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不論人口多少,經濟社會發展程度高低,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異同,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平等的一員,具有同等的地位,在國家社會生活的一切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權利,履行相同的義務,反對一切形式的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

29、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0、解決民族問題的基本制度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31.現階段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根本途徑是: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32.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三個原則是: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原則。

關于民族團結的知識點(民族團結民族團結進步小知識速覽)3

33.怎樣理解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之間的關系:民族平等是民族團結的前提和基礎,沒有民族平等,就不會實現民族團結;民族團結則是民族平等的必然結果,是促進各民族真正平等的保障。

34. 民族工作的立足點:發展是民族工作的立足點,是解決民族地區所有問題的關鍵。

35.民族工作的重要基礎:改善民生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基礎,也是首要任務。

36.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堅持什麼原則: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正确處理差異性和共同性,要尊重差異、包容多樣。

37.妥善處理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和糾紛的基本原則是:堅持實事求是原則、堅持法制原則、堅持教育疏導原則、堅持及時處理的原則。不能把涉及少數民族群衆的民事和刑事問題歸結為民族問題,不能把發生在民族地區的一般矛盾糾紛簡單歸結為民族問題。要嚴格區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是什麼問題就按什麼問題處置。

38.黨的十八大提出的我國民族工作基本方針是:全面正确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區發展,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

39.黨和國家對待少數民族風俗習慣問題的基本政策是: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本民族風俗習慣的自由。

40.中國少數民族“三大英雄史詩”是:藏族的《格薩爾》、蒙古族的《江格爾》、柯爾克孜族的《瑪納斯》,并稱為中國少數民族“三大英雄史詩”。

41.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這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心願,也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實現這個心願和目标,離不開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

42.中央民族工作會議對青少年的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工作的要求是:愛國主義教育一定要從小抓起,從幼兒園抓起,把愛我中華的種子埋在每個孩子的心靈深處,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祖國下一代的心田中生根發芽。

43.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内涵:我國的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是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由政府主導的、各民族群衆廣泛參與的、創造性地推進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進步的社會工程,是通過活動實踐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重要舉措。

44.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特點: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民族工作領域的方方面面,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廣泛的群衆性、鮮明的時代性、形式的多樣性、永恒的創新性、切實的針對性等特點。

45.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的總體目标:推進黨和國家民族政策的貫徹落實;促進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維護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和國家統一;依法妥善處理影響民族團結的問題。

46.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的形式:廣泛開展創先争優活動;表彰民族團結進步的先進典型;加強民族團結的宣傳教育;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專題活動;利用少數民族傳統節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充分發揮教育基地的作用。

47.全省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時間:每年的9月份。

來源:綜合整理自網絡

監制:高照華

責編:劉幸海

編輯:馮麗晨、朱偉林

關于民族團結的知識點(民族團結民族團結進步小知識速覽)4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