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為明成祖朱棣于公元1406年開始建設,為厭棄元代氣運,基本上并沒有在元朝大都皇宮的基礎上建構,而向南移,重新起造皇宮,包括所有宮殿宮牆均重新建造,規模與大都皇宮相當,大于南京紫禁城,設計師為工匠出身的禦用匠師蒯祥,公元1420年正式落成,從1420年落成到1911年清帝遜位的約500年間,明、清兩代共有24帝在故宮生活過。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它為什麼叫故宮?故宮名字的由來。
故宮就是舊時的皇宮的意思。它是曆史上後一個朝代對前一個王朝皇宮的稱呼。就像明代的時候,就對元大都稱為故宮,明朝滅亡以後,紫禁城由清朝來繼續使用,直到清朝滅亡以後才稱為故宮。
1911年辛亥革命後,紫禁城宮殿本應全部收歸國有,但按照那時拟定的《清室優待條件》,遜帝愛新覺羅·溥儀被允許“暫居宮禁”,即“後寝”部分。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将溥儀逐出宮禁,同時成立“清室善後委員會”,接管了故宮。于1925年10月10日宣布故宮博物院正式成立,對外開放。1925年以後紫禁城才被稱為“故宮”。随着清王朝的沒落,特别是1949年前的38年中,故宮建築日漸破敗,有多處宮殿群倒坍,垃圾成山。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61年,國務院宣布故宮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五六十年代起進行了大規模的修整。1988年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産”。辟為“故宮博物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