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西雙版納主要民族分兩個族系

西雙版納主要民族分兩個族系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6-11 15:20:33

景洪市中北部的勐養鎮生活着一支古老民族,有自己的語言,有自己的宗教信仰,但沒有自己的文字,祖先來自哪裡沒有文字記載,隻能從老一輩的口中代代相傳。随着時光的流逝,口口相傳也逐漸模糊,祖先來自哪裡已經無從考究。因語言和生活習慣的不同,民族辨别時都沒能注明其民族身份,直到現在這支古老的民族來自哪裡還是個謎。

西雙版納主要民族分兩個族系(雲南省西雙版納州有一支古老又神秘的民族)1

勐養鎮昆格村的納回帕、納闆、納蚌湯等7個村民小組生活的這支古老民族,共有300多戶人家1600口人。地處于山區,是個遠離城區的小山村,相對比較神秘,若不是近些年修通進村的公路,可能還有很多人不知道它的存在。随着信息時代的到來,人們對這支古老民族的熟知越來越多,前來參觀和遊玩的人也越來越多,人們對它也有所關注。

西雙版納主要民族分兩個族系(雲南省西雙版納州有一支古老又神秘的民族)2

老人口中相傳其先祖從一個叫“納庫裡”的地方遷徙而來,原本想前去暹邏(泰國),因肚子餓就停下來烤螃蟹吃。螃蟹還沒烤熟大部隊已經出發,肚子餓的部分人隻能吃飽肚子後再出發。吃飽後繼續趕路,沿途看到大部隊砍香蕉樹做的記号,但砍過的香蕉樹新芽已經長得好高,認為追不上大部隊隻能停留下來繁衍生息。這個地方就是昆格村,這支民族也叫昆格人。

西雙版納主要民族分兩個族系(雲南省西雙版納州有一支古老又神秘的民族)3

大部隊最終抵達暹邏,最後演變成現在的傣族。昆格在傣族的語言裡是“空格”,“遺留的人”的意思,方言稱之為忽人。昆格人說是跟傣族有着千絲萬縷的幹系,但是其語言、生活習慣和民族信仰差别有很大。傣族視孔雀、大象為吉祥物,昆格人視龍為吉祥物,兩者的吉祥物各有不同。傣族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宗教,昆格人隻信仰原始宗教,傣族和昆格人都信仰原始宗教,或許這就是兩者共同之處。

西雙版納主要民族分兩個族系(雲南省西雙版納州有一支古老又神秘的民族)4

納庫裡具體是哪個地方從無考究,說前去泰國倒有點眉目。曆史上曾經有一支民族為躲避戰亂大舉遷徙泰國,就是北宋年間大舉遷徙的廣西土著壯族。北宋初期,廣西壯族土著侬智高起兵作亂,想統治廣西當土皇帝。北宋名将狄青率領10萬大軍進入嶺南,将南蠻土著殺個片甲不留,其中有一支殘存的蠻族沿右江而上,進入雲南然後借道遷往泰國,泰國的傣族大部分都是侬智高的後裔。文史上有過簡略的記載,昆格人是不是侬智高的後人無從考究,但遷徙軌迹如此相似,又不得不懷疑。

西雙版納主要民族分兩個族系(雲南省西雙版納州有一支古老又神秘的民族)5

飲食習慣上跟壯族還真有點相似,壯族人很喜歡吃木瓜,熟了可以直接吃,據說常吃木瓜可以促進上半身的肌肉增長,特别是女性常吃木瓜會變得豐腴。女性常吃木瓜長得豐腴是不是真的沒去考究,自己常吃木瓜從水平面長到小a是真的。小時候比較貪吃,木瓜還沒等熟就摘下來腌酸吃,酸木瓜下稀飯能把肚子給吃到爆,本人是壯族,對木瓜太熟悉不過了。

西雙版納主要民族分兩個族系(雲南省西雙版納州有一支古老又神秘的民族)6

黑豬是雲南、桂西北一帶最常見的家畜,跟白豬不同的是黑豬隻長到120斤就停止生長,最重不超過150斤。投喂的都是谷物和青菜,投喂時間長,生長周期慢,豬肉吃起來有嚼勁又不塞牙。更難得的是豬肉幾乎沒有水分,煉豬油的時候鍋裡沒有冒水汽,而是純豬油。煉豬油或者爆炒豬肉的時候,方圓一公裡之内都能聞到香味。小時候嗅覺比較靈敏,哪家有肉吃,隻要下鍋就能知道。想想現在的豬肉,要是沒有足夠的配料還真吃不出味道來。

西雙版納主要民族分兩個族系(雲南省西雙版納州有一支古老又神秘的民族)7

生活的區域相對較閉塞,昆格人大多數的生活用品都是自給自足,要不是現在公路修通和人逐漸變懶,可能香皂、牙膏、鹽等生活必需品都要親手制作。昆格人真的是男耕女織的生活,男人大多數都外出幹重活,女性基本都是待在家裡從事家務活。昆格人隻要是女性幾乎都會織布,傳統手藝或許也隻有這裡才能保存下來。同時能夠過上這等自給自足的原始生活,還真是有幾分羨慕。

西雙版納主要民族分兩個族系(雲南省西雙版納州有一支古老又神秘的民族)8

昆格人的傳統服飾跟壯族又有相當大的區别,壯族分有白衣壯和黑衣壯。自己雖然是壯族,但不是南洞蠻土著,而是北宋南征将領勝奇公後裔,原籍山東白馬縣的漢人,先祖在廣西繁衍生息1000多年,生活習慣已經被壯化,民族識别後依生活習慣劃入壯族。昆格人在第三次民族識别的時候劃入布朗族,有傣族的生活習慣和血統,但宗教信仰跟布朗族相似,劃入布朗族也是無可厚非的事。

西雙版納主要民族分兩個族系(雲南省西雙版納州有一支古老又神秘的民族)9

大爺80多歲,還能削竹子制作編織品,帽子最有印象,小時候爺爺也喜歡戴同款帽子。爺爺也喜歡制作編織品,最常見的就是編織籮筐和豬籠,趕集的時候挑到集市上去賣,換點煙酒錢。扁竹子手藝很多年沒見,本以為已經失傳,沒想到這裡還能看到真是三生有幸。男耕女織的生活想感受一下的有機會何不前來看看,預祝大家旅途愉快。

本文是記事性文稿,見物說物,見其所想,所想所寫,如有不對的地方,敬請大夥諒解。謝謝廣大讀者閱讀本文稿,敬請給予建設性意見。原創文章,抄襲必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