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農民工作為城鎮經濟建設的重要參與者,截至2021年年末,我國農民工群體的總數量超2.92億,月均薪資水平為4432元。按照百度百科的解釋,所謂“農民工”即指為用人單位提供勞動的農村戶籍居民,屬于城鄉發展不均衡現狀下的“産物”。從本質上而言,農民工的身份依然是農民,他們有的亦工亦農;有的則長期在城鎮就業,成為新時代的産業工人。
大齡農民工占比“再提高”
據悉,依照《2020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2021年的調查報告數據暫未發布)公布的數據,農民工的平均年齡提升至41.4歲。其中,50歲以上農民工占比比重繼續提高,達到26.4%。不出意外的話,2021年這一比重将再次提高,同時農民工群體的老齡化問題日漸突出。在這一背景下,以出賣體力勞動賺取“辛苦錢”的傳統行當将不再适合大齡農民工。
“清退令”惹争議
上海:禁止建築施工企業采取任何形式招錄或使用60歲及以上人員進入施工現場從事施工作業;天津:禁止建築用人單位與50歲及以上女性、60歲及以上男性簽訂勞務合同,不得進入現場施工作業。除此之外,湖北荊州、廣東珠海、江西南昌等全國多個省市均出台了類似規定,明确年齡超60周歲的農民工(女性年滿50周歲)不得進入工地從事施工作業。
如此“一刀切”式清退大齡農民工,網友們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網友A:國家規定滿65歲才退休,即便大齡農民工才剛剛滿60歲,為啥不允許工作?
網友B:年齡不是主要問題,隻要農民工身體健康,無論在什麼樣的崗位都能發光、發熱;
網友C:不讓農民工進工地,又能幹什麼賺錢呢?别的不會,不賺錢怎麼養家和養老呢?
網友D:如果有退休金,誰還願意這樣拼命呢?60歲就算老?鋼筋工不恰恰需要有經驗的?
網友們對于清退大齡農民工的做法并不認同。如此“一刀切”,不僅斷了60歲及以上建築工的經濟來源,還使其晚年的養老生活陷入尴尬境地。不可否認,建築工地的多個工種均具有較大的危險性,且對工人的體力要求較高。但是,貿然切斷其經濟收入來源是否充分考慮到建築工人的基本生活保障呢?在年輕一代農民工不願意再從事建築業的趨勢下,又有什麼樣的人來替代呢?退一步講,咱農民尤其是大齡民工,除了體力勞動之外,又能做什麼呢?
8000萬大齡建築工該如何養老?
大齡建築工在就業的過程中普遍沒有太多的選擇性,往往屬于“被挑選”的一方。因其沒有高學曆、高技能,隻能靠出賣自身的體力勞動來賺取微薄的收入;因其薪資水平較低,勉強能夠維持生計,隻能幹一天算一天,壓根沒有經濟基礎來考慮晚年的養老問題。最重要的是,依靠當前的農村養老保障體系,能否支撐得起近8000萬的大齡建築工群體嗎?顯然,不能!
目前來看,大齡建築工遭清退之後所能夠采取的養老“緩宜之計”無外乎2種:其一,依靠子女的救濟來養老;其二,補繳足額的養老保險借助社會保障體系來養老。同時,在禁止從事高強度的體力勞動之後,大齡建築工人不妨可以轉行繼續賺取勞動報酬,比如可以尋求一些工作強度不大的工作,像守工地、當保安等等之類的。當然,最不濟也可以回鄉務農。
結語
對于禁止60歲及以上大齡農民工從事建築作業的出發點,我們還是要有一個正确的認知,畢竟“清退令”的出台也算是對大齡建築工的一種保護!但是話又說回來,這種“一刀切”全部禁止的做法并不太合适!畢竟,一些身體健康、無病史且尚能夠忍受繁重體力勞動的大齡農民工還是需要依靠務工來外出生計的。所以,在個人看來,政策還是應該寬松一些,對于能夠出具健康證明的超60歲及以上農民工則應該允許其進入施工現場從事一些低強度的工作,千萬不能因丢掉工作而使其緻貧!大家說,是不是這個道理呢?對于文中所述,你又是如何看待的呢?歡迎互動、分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