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有些巷子就好像在地圖的條格裡披上了隐形衣。
每天都有人路過,但卻沒被人在意過,報出名字後,依稀會覺得好熟悉......
大四福巷,是一旦提起,南京人的反射弧就開始拉長回想的地方......
不信南京土著們沒去過,但确實鮮少有人記得它的存在(附近居民除外)。
大四福巷位于貢院西街西側,南起瞻園路,北接健康路大道,清同治年間即有此名。
小巷彎彎曲曲呈“S”型,兩頭連接熱鬧的水遊城、水平方,隔壁還有個5A級旅遊景區夫子廟,說它在夾縫生存,一點都不為過。
記得每逢元宵節,景區大量的遊客來遊玩,人擠人的壯觀畫面會讓不少南京人選擇改走清淨些的大四福巷。
疫情期間旅遊景區面臨寒冬,夫子廟也有“受凍”,對于全福小區和大四福巷小區的居民來說,這種感覺是最明顯的。
曾經這裡早上時段,各種小吃店前也是熱熱鬧鬧,充斥着喧喧嚷嚷的煙火氣息。
隔壁百年老校之一的夫子廟小學,也常常傳來孩童的歡笑聲......
時隔今日,我們再來鑽入這裡發現,巷子沒有記憶中的長,沒有過多精緻修飾,道兩邊的開了好多年的老店有的也還在。
正值盛夏,巷内老樹婆娑,曲徑通幽,窗棂、瓦頂、石碑坊這些元素都透着城南的古樸端莊。
在這裡擡頭望去,居民樓外立面密密匝匝的電線纏繞在一起,像是織成了一張網,網住了老巷的安靜與祥和。
人們常會感歎變化之快,總是在還沒來得及認真記錄的時候,一些事物、地方已換了模樣。
小巷往日的繁華已不可見,許多周邊住戶賣房搬離了這裡,也有不少商家開始閉店對外出租店鋪。
道路上,唯有穿梭的外賣員,打破這片寂靜的壁壘......
大環境的影響下,時間洗去了這條老巷諸多痕迹,也讓它看起來略顯出一副蕭瑟模樣。
昔日的熱鬧與喧嚣後,街巷内剩餘頑固的“常駐民”也開始學習沉澱......
“老南京土菜”、“于家面館”、“劉二小館”、“百姓小吃店”等等這些老店依舊留守在此,以“點”連成線,連接着這條巷子。
一到了飯點,巷子裡就會飄滿食物的香味,挨家店裡頭,還是人頭攢動,食客多為周邊的街坊鄰居。
這些店面都不大,平均6、7張桌子,老熟客都不怎麼計較就餐環境,吃得就是家樓下熟悉的味道。
在巷子的深處,一絲光影拂過綠葉和枝丫,投進了路人手邊的咖啡杯裡,一旁的門頭也随之映入視線内。
四福咖啡?店老闆是真的歡喜這條巷子,才取名“四福”的吧~店内整潔舒适,藤椅木桌、蒲扇都透着中式的調調。
喝咖啡沒有年齡、沒有地方界限,也沒有所謂的個人偏見,隻有喜歡。
“夏日入侵”咖啡冰茶、花椒Dirty、金陵風味的綠豆芝士蛋糕......
無論是醇厚的苦、明亮的酸還是綿密的甜,新店的駐入都為這條巷子刷新了另一面。
新與舊的交織,總能給人帶來希望和重生,大四福巷,正在包容一切新的現代生活方式。
這裡夜裡是恬靜的,樹是鮮活的,巷子裡的人,在努力契合地段的營生。
“夾縫巷”也有存在的意義,它隻要靜靜地在那裡,等着再路過時不經意的一眼,一切仿佛是你沒來過的樣子。
今日話題
說一說你對大四福巷的印象
歡迎留言區說說~
編輯:貝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