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你已經知道澳洲山火的消息了。這次澳洲火災的火勢似乎沒有降低的趨勢。這次的受災面積達到了驚人的10萬平方千米,相當于一個英國的陸地面積。悉尼大學的生态學家 Chris Dickman 估計有10億動物在澳洲山火中喪生。各國網友都心急如焚。
非營利組織國際人道協會(Humane Society International)告訴《衛報》,他們在大火肆虐的坎加魯島上發現了數以千計的考拉、袋鼠、小袋鼠,還有鳥的屍體。該慈善組織的執行官 Erica Martin 說:“場面如同世界末日。”
澳洲山火 @newyorktimes
但是,有一種動物素來有在山火中幸存的曆史,而且它們還能為受災動物提供防火防災的豪宅避難所。這位英雄到底是誰?
實際上,它們就是袋熊 (wombat)。
樹袋熊大家都知道,它們這次真的被燒得很慘呢。但是少一個字的袋熊卻變成了樹袋熊還有其他動物的大兄dei。
袋熊是一種大型有袋食草動物,長得比較像哥斯拉化的龍貓。即使是在萌物衆多的有袋屆,它們也是特别重……大的。它們的體重可以達到20千克~30千克。在中新世,澳洲還有犀牛那麼大的袋熊,是有袋屆的巨人。
袋熊和樹袋熊名字差一個,其實血緣和生活習性也挺近的,它們的共同祖先是雙門齒獸 (Diprotodon)。和樹袋熊一樣,袋熊也過着低能耗的生活,白天睡覺,晚上出門。看,白天這樣摸它屁股它都不氣,還可以在攝像頭前1秒入睡。
它們便便一次要14天,比之前介紹過的樹懶的頻率還低。
别搞錯了,袋熊雖然能耗低,但要真心想跑的話,速度可以達到每小時40千米,在一些小區可能會超速。
袋熊的技能點在它的屁股上。首先,它可以拉出立方體的便便。這個待會兒會解釋。
其次,袋熊有鋼鐵俠般的屁股,這不是一個比喻,而是客觀描述。
袋熊的屁股裡都是軟骨,所以它們感到威脅的時候,都是一頭紮進洞裡,用鋼鐵屁股頂住洞口的掠食者(袋熊的掠食者一般是澳洲野犬)。因為它們屁股很硬,又沒尾巴好咬,摸起來手感也不好,所以掠食者一般就隻能無奈走開。哇,如果你看到袋熊屁股朝你,那它是真的生氣了哦。
袋熊也超愛撓肚肚der,超粘人der。
看這個叫做 George 的小家夥,因為媽媽被車撞死,它是在澳大利亞爬行動物公園裡被人工養大的。它和鏟屎官簡直形影不離了。
George 超乖,會自己鑽育兒袋。鏟屎官可以一把抱走,簡直萌到犯法。
不過呢,袋熊性成熟後還是有挺強的領地意識的,脾氣也不太好。它們的立方體便便的一大功能就是标示領地(方的不容易被屎殼郎扛走)。
但是,這并不防止動物們到袋熊家蹭住避災,而這主要是因為...袋熊住的是豪宅。
啊對,袋熊的第二個技能點就是挖洞了。它們是天生的挖洞能手,看到它們的爪爪了吧,這種爪爪注定了它們是伏地魔,它們一天可以挖1米長的洞。因為特别愛挖洞,它們的育兒袋都是向後(屁股)開的,可以防止孩子吃土。
袋熊的地下洞穴又大又複雜,類似于防空洞。
一個簡單的袋熊地下洞穴的3D模型 @Mike Swinbourne / University of Adelaide’s School of Biological Sciences
2012年發表《動物學雜志》(Journal of Zoology)上的一項對毛鼻袋熊的研究發現,袋熊的豪宅平均占地可以達到誇張的172萬平方米(讓袋熊戴着GPS頸圈測出來的),擁有28個入口。從袋熊家東邊兒去西邊兒估計要打車。
毛鼻袋熊 @LA zoo
平時它們在一個地方睡睡,過1天~4天再挪個地方。所以2007年的一項研究發現,在沒有被廢棄的袋熊家裡,也隻有1/3有熊出沒。
此外,因為泥土有較大的熱容以及較低的熱導率,袋熊的地下洞穴具有很好的防火性能,而且非常涼爽舒适,晝夜溫差不超過1攝氏度。要知道地表的溫差可以達到24攝氏度呢。
更強的是,閑置的袋熊洞穴的氧氣和二氧化碳水平和洞外差不多,所以小動物到袋熊家裡躲避并不是天方夜譚。
根據《自然》在今年1月10日的報道,在過去有琴鳥和小袋鼠等小動物在袋熊洞裡躲避山火的記錄。
2015年的一項研究就發現,毛鼻袋熊的洞平日裡有10個物種進進出出,比如岩袋鼠、草原袋鼠、石龍子還有鳥。像是小藍企鵝也經常到袋熊家做客。其中6種簡直是袋熊家的常客了,它們用袋熊的洞做各種事情,比如躲避天敵,睡覺什麼的。
草原袋鼠 @wikipedia
來看看墨爾本大學的研究團隊拍到的兔子和樹袋熊到袋熊家串門的場景。
最搞笑的是,黑腳岩袋鼠進出袋熊家的次數比袋熊本熊還多,8周裡來了1795次,平均一天32回,怕不是來蹭 WIFI 的吧。
黑腳岩袋鼠
盡管袋熊容忍許多動物到家裡玩,但是有一種動物特别不受歡迎,那就是狐狸。
《澳洲自然史系列》(Australian Natural History Series)曾介紹,研究者曾發現狐狸被袋熊掃地出洞,袋熊洞裡也曾經發現狐狸和狗的頭骨的場景。大概是狐狸放屁比較臭吧(大霧)。
那麼,袋熊豪宅的避火效果究竟如何呢?
在1982年發表在《生态學》(Ecology)上的一項研究發現,即使是在1972年新南威爾士 Nadgee 那場最高溫度達到1200攝氏度的大火後,在東部灰大袋鼠、吸蜜鳥的屍體附近也沒有袋熊的蹤影,因為它們都在洞裡躲得好好的。
又如在2003年1月和2月,澳洲東南部的大雪山也發生了大火,雪線以上1400平方千米的面積裡70%受災。2005年發表在 Wildlife Research 上的一項研究記錄道,當時的這場大火讓小型哺乳動物的數量減少了50%~80%,但并沒有對袋熊造成什麼打擊,主要是它們的洞穴以及它們低下的代謝率保護了它們。
當然了,袋熊不是唯一用豪宅招待大夥兒的動物市民,草原袋鼠和兔耳袋狸的洞也經常被澳洲彈鼠等動物造訪。不過因為噸位比袋熊小很多,它們的洞穴惠及的動物數量可能要少很多。
真的特别佩服這種明明可以賣萌求生,但偏偏要靠實力的生物。
參考資料Journal of Zoology等
編譯:七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