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是首詩,寫滿了勤勞、善良、自豪與牽挂;世界上的一切光榮與驕傲,都來自母親。
母親是兒女人生路上的第一個啟蒙老師,她教會了我們許多為人處世的道理;母親是兒女生命裡最堅強的靠山,她交給了我們在逆境中闖下去的勇氣,母親是兒女心目中最溫暖的港灣,她賜予了我們在困惑中變得堅強的決心。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世界上沒有一個親人比母親更親,世界上也沒有一種愛比母愛更偉大......
可是,您有沒有想過:同樣都是母親,為什麼會有“媽”與“娘”兩種不同叫法?
比如說山東、河南、河北至今仍然叫娘,而江浙一代基本都是呼媽。
“媽”與“娘”到底有何區别?
下面便來為您揭曉答案。
首先是“媽”
現在普遍有一種說法,認為“媽媽”這一稱呼是外來語,是一種音譯,是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後才傳入中國的,比如英語的媽媽就是MOM,讀作“mɑm”,跟媽媽的讀音很像。
這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好像也就是那麼回事,要不然作為中西文化交流中心的香港,怎麼會稱呼母親為“媽咪”呢,不是音譯又是什麼?
一開始,我也這麼認為,有兩個原因:一,離我們最近的封建王朝清朝,那些滿族人不都是稱呼母親為“額娘”,而不是“媽媽”麼?二,我爸爸,爺爺稱呼他們的母親都為“娘”,而并不是“媽”。
後來,直到我翻閱了許多文獻後才發現:原來“媽媽”最早在我國的唐朝就出現了,唐代《字書》曾記載:媽,母也。
據說,關于“媽媽”一詞能夠變為母親的代稱,還是有一段過程的......
一,首先“媽”字的由來:
在古代普通百姓家的女子是很辛苦的,除了要操持所有的家務外,還要帶小孩,很多時候為了不耽誤幹活,她們隻能做個襁褓,而後牢牢的将孩子束紮在背後,實際上現如今在我國有不少數民族依然還保留着這樣的習慣。
一邊背着小孩,一邊彎下腰來幹活,辛勞的母親就像是任勞任怨的牛馬,這些深深的震撼住了唐朝的那些滿腹詩詞,又極賦同情心的文人騷客,于是他們有感而發,聲情并茂的為這幫偉大的母親重新發明了一個代稱“媽”,即:甘願像牛馬一樣為兒女付出的偉大女子。
字是發明了,應該發什麼音呢?
總不能還叫“馬”吧......
二,再者“媽”字讀音的由來
本着實事求是,精益求精的态度,經過長期的走訪,“深入調查”研究之後,這幫發明“媽”字的文人騷客們就發現:人類的幼崽在嘗試發音的初期,最好發的一個音就是“ma”,基本上是張嘴就來,根本不費勁。因此,孩子在短時間内不能夠學會其它複雜的發音,便隻能通過“ma”“ma”這個最簡單的發音,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比如:餓了需要吃奶,乏了需要抱抱,困了需要睡覺......
久而久之,做母親的也漸漸理解了孩子的特殊性發音:“ma”“ma”一出,不管是吃奶,抱抱還是睡覺,反正都是叫自己的.......
有了這些“驚人”的發現後,文人騷客們頓時豁然開朗:
“有了,就叫‘mama’吧!”
于是,“媽媽”便誕生了。
如果說唐朝的“媽媽”還比較“隐晦”,沒有普及,那麼到了宋朝便就真正被“發揚光大”了:
維年月日,爹爹媽媽以清酌、時果、庶羞愧之奠......
可以說,那時候,稱呼母親為“媽媽”已是一件稀疏平常,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隻不過,後來到了明清時期,“自以為是”的明朝人,又将媽媽賦予了新含義:老女人;比如《水浒傳》中有這麼一段:
“‘相煩請出媽媽來,小閑自有話說。’梅香入去不多時,轉出李媽媽來。”
人們覺得“不雅”,于是就不再稱呼母親為“媽媽”了。
至于近現代為何又将媽媽給“轉回”來了,我覺得有兩個原因:
一,相對于“娘”,媽媽更容易上口,孩子學起來更快。
二,為了更好地與世界對接:畢竟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對“mama”比較認同。
小結:另外,還有一種說法,“媽”字釋義為:一個牽馬的女子,僅此而已,根本就沒有母親的意思......
對于這一種說法,我隻能報之以“呵呵”......請問:若是在“女”旁邊加一個牛,應該怎麼解釋,是不是一個牽牛的姑娘?
再者看“娘”一,首先是“娘”字的由來
首先看看“娘”字的甲骨文寫法,如圖:
左邊是一座房子,在這裡可以理解為家,右邊是一個跪伏在地的女子。
整個象形字所要展現的“畫面”就是:一個跪伏的女子深情地望着家的方向,顯得非常思念家鄉;大家可以想一想什麼樣的女子才特别戀家?
答案自然是年輕的女子。
女人,特别是女孩,一般來說都是比較戀家的,她們特别依賴自己的父母,甚至有時候要去外地上學了,走到半路還會哭着跑回來,其實這就是女孩的特性,相對于男孩,勢單力薄的她們更需要保護,更需要家的依靠。
因此,這個“娘”字一開始被創造出來,指的就是年輕女孩,一種戀家愛家的美好象征。這也就是少女也被叫做姑娘的原因:十口(姑字的右半邊)相傳,戀家愛家的年輕好女孩。
二,“娘”字的演變
後來随着時代的發展,“娘”也逐漸開啟了它的四種演變路線:
1,泛指
其實這也不奇怪,畢竟誰家姑娘不想成為戀家愛家的好姑娘啊,于是,漸漸地原本特指好女孩的“娘”字,便就變成了泛指,天下所有的女孩都被叫成了姑娘。
2,衍生
既然“娘”很美好,那就讓它“發揚光大”,于是,紅娘,媚娘,度娘......還有僞娘便誕生了。
3,代稱
“娘”怎麼就變成母親的代稱了?
發揮一下想象:古代女子結婚很早,十七八歲有小孩的很正常,放在現在其實還隻能算是少女,于是這些很早就有了小孩的女子便有意見了:憑什麼隻能是沒結婚,沒有小孩的才能夠稱“娘”,我們也很年輕,我們也是愛家戀家的好女人啊......
最終,經過這麼一“折騰”,娘就變成母親的代稱了。
4,尊稱
自從“娘”變成母親後,一些上了歲數的女人便也坐不住了:憑什麼隻有年輕人才能叫娘,我們年紀大的便隻能稱為“老女人”呢?
于是,許大娘......便誕生了。
小結:還有一種說法,“娘”即是“孃”演變來的,原本讀“nang”,生息土壤的意思,後來衍生為母愛的象征,最後變成了“娘”。
對于這一種說法,我還是比較認同的,畢竟“良”代表的隻是美好,而“襄”似乎更能代表母親,大地母親......您說是不是?
最後總評:如果說世界上哪一種愛最無私,必然是母愛;如果說世界上哪一種愛可以讓我們淚流滿面,還是母愛,如果說世界上哪一種愛可以讓我們放棄一切,依然是母愛。
其實無論是“媽”,還是“娘”,都是母親,都能給我們母愛!
女子本弱,為母則剛......
最後,讓我們為天下所有的母親點贊,為偉大的母愛點贊!
謝謝觀賞!
關注我,每天都會給您帶來不一樣的精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