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韓國文學作品來說,我國的普通讀者總體上可能還相當陌生,似乎天然有着某種的神秘感。在我國不斷引入的各種外國文學作品中,歐美和日本居于顯要的位置,包括此前的俄國(蘇聯),還有其它一些國家的文學作品也不錯,于是印象就比較深刻。然而,有時顯得越是神秘的文學作品反而更能激發起讀者的閱讀願望,比如韓國作家、編劇、導演和制片人李滄東的小說《燒紙》。
《燒紙》
【韓】李滄東 著
金 冉 譯
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
或許,亦可管中窺豹韓國小說,一睹韓國小說的寫作風格。
在東亞各國小說的家長裡短中,許多日常生活的情景多有相似或者相近的影子,這是地域的緣故使然,讀者自然能夠感同身受,或會心一笑,或微微皺眉,或帶來強烈的共鳴。它相較于歐美的不同生活場景,總有一種超乎尋常的近距離感,也就總有一種格外的親切感,某種程度上很能打動我國讀者的心。李滄東的小說《燒紙》,以主人公老太太為主線,其中家庭成員的失蹤是一個不斷出現的高頻詞:丈夫和小兒子的前後莫名失蹤,盡管相隔了好多年;大兒子的女人離家出走,不管不顧地丢下了自己的孩子。這個局外人看起來的大家庭,其實一直陷于風雨飄搖、分崩離析中,幾乎很難看到能夠擁有燦爛未來的願景。
老太太身不由己地處在這樣的漩渦中,其生活的艱難程度可想而知。在這件事情上,沒有人可以幫上大忙。不過,等待中升騰起的點點希望火花,也許是最好的結果呈現,否則一個人甚或有難以繼續活下去的勇氣。一方的小小天地裡,作為一個妻子、一個母親,女人的情感維系是非常重要的。她甚至可以為了丈夫,為了兒子,抛棄和犧牲自己的所有。人情知冷暖,老太太所做的一切,幾乎到了癡迷和執着的地步,看似十分平淡乃至瑣碎,卻不乏從中釋放着善意的本真,令人唏噓不已。
李滄東的小說《燒紙》,對比的色彩尤其濃烈。在老太太所處的那個年代中,社會的層面蘊含了太多的内容。這樣的“背景牆”之大,一般人根本無法撼動,隻能被動地承受。而作為社會最基層的一個面,老太太以及整個家庭注定了是一個小人物的本能演繹角色,如果将其放大至整個社會上,其渺小顯得無足輕重。但是,社會的細胞正是由這些無數的小人物組合成。對社會基本好像無關痛癢的家庭糟心事,就一個小家而言,可能就是“災難性”的,抑或是“毀滅性”的。這也許也是這篇小說留給讀者的一個思索懸念。
有時候,社會的變化和風起雲湧雖不是一個小人物所能左右,卻會影響到他們的生存環境、生存質量和生存狀況。失蹤引起的反響和不同看法,讓整個家庭從此變得不再平靜。見到警察的害怕心理,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緣由使老太太甯願住在小房間,也幾乎不去用大房間,個中的生活狀态呈現出諸多酸甜苦辣的滋味。誠然,這不是老太太的生活本意,也不是生活的本來面貌,可還是在無形中成了一種生活的羁絆,一種日常的拖累,一種現實的迷茫,其心态的複雜性是顯而易見的。生活中的煩惱、無趣,漸漸地占據成了“主角”。
韓國作家、編劇、導演和制片人李滄東
小說裡,有這樣多處細膩的描寫讓鋪墊顯得自然。老太太手裡的針線活,使讀者看到了韓國小人物的日常。其實,老太太已經不适宜于再做針線活了,她的眼睛已經提出了“抗議”,再說她的歲數也大了。然而,她還是手裡的針線活不放。這裡面似乎說明了幾個問題:老太太唯有手握針線活時才覺得安心,因為日子是需要一天天過的,尋找精神上的慰籍非常重要。家庭裡的各種變故,心情自然難以調整到最佳,針線活可能是最好的“依托”,許多事情可以就此暫時忘卻了。短暫的忘卻也蠻不錯的。
主人公老太太的牙疼在小說中也占有一定的位置。這自然是李滄東的小說有意而為之,似有點睛之筆用意。随着情節的日益深入和事态的不斷發展,老太太的牙疼也就時斷時續,時好時壞。牙疼在此的悄然鋪墊和由此引申出的獨有内涵不言而喻,許多是可以反複回味的。它與針線活的相輔相成,竟能做到渾然天成,盡管看點各不相同,卻有着異曲同工之妙。有時候,“隻可意會,難以言傳”,是一個令人充滿想象的夢幻空間。
小姑子是《燒紙》中“走馬燈”似的人物,卻由此将小說的情節透過兩個人物的心靈對話和心理變化呈現了出來。小姑子神秘兮兮的話題,帶有一種真真假假的意味,是八卦還是真實,或者兩者兼而有之,已經變得不那麼重要了。重要的倒是小說裡她說過的一句話:“昨天夜裡,我見到哥哥了。”見到哥哥?失蹤的人至今尚不知身在何處,結局怎樣,怎麼見到?小姑子的話裡有話,老太太一開始并不把它當真,等到小姑子說出這樣的事來:“昨天夜裡哥哥來找我了。變成鬼來的。他說去世已經30多年了。”老太太聽後還是多多少少地吃了一驚,手竟然不由自主地開始顫抖起來。
也許,老太太是基本上可以猜到這樣的結局的,但她不願意往那處想,也不敢往那處想。她甯願自己麻痹自己,以針線活度日,為的就是一個心中的希望。等待就是希望!直到今天小姑子有意無意地捅破了這層“窗戶紙”,老太太才極不情願地不得不面對這樣可能的現實。要不,30多年時光過去了。他為何還不來找自己,從而讓自己受盡了各種委屈。家中的變故這麼大,苦衷這麼多,他知道嗎?親情人情,是冷是暖,是有是無,隻有天知道。
但老太太還是難以接受這樣的結局。她故意對小姑子的話嗤之以鼻,然而内心的痛楚卻已經翻騰起來。小姑子又提到大邱監獄一事,哥哥被拉上卡車帶走的瞬間,聽說那一批人都死了。小說裡老太太至此完全失态了:“求你了,快把那張嘴閉上!”……老太太終于想明白了,此前小姑子叫她燒些紙給自己的丈夫,她總是無動于衷,因為她還抱着希望。現在,應該是燒些紙給他了。在超度亡靈中,逝者至少不會再挨餓了,也能讓逝者從此安息。同時在燒紙中,保佑家人平平安安,不會再有那麼多的煩心事、傷心事了。
韓國作家、編劇、導演和制片人李滄東
《燒紙》是李滄東在韓國家喻戶曉的一篇重要文學作品。大環境下的小人物演繹竟是如此栩栩如生,令人感歎,由此帶來了很多社會、家庭現象的人生哲理和思索。這篇小說的成功之處,将等待也許是另一生命的延續刻畫得淋漓盡緻。通過描寫具體的人物、具體的家庭,并将其放大至整個社會的大背景下,顯得十分真實而自然,因而更具有時代性乃至很好的閱讀效果。
作者:邵天駿
編輯:周怡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